一、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
1、你好!!!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不已物喜,不已己悲"祝你学业进步!!!
2、第一种:“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第二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目的是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lz如果想要岳阳楼记的全套复习资料,我有哦!
3、“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4、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一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指的是迁客骚人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而发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指的是古代仁人不同于前文所写的“迁客骚人”,他们为人超然物外,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1)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7、因为的作者范仲淹意在用"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反衬"古仁人"的高尚思想,从而突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的重要性,从而勉励滕子京振奋精神,有所作为.
8、旷①开朗则有心旷神怡②宽广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9、()倾()摧;薄暮()()。
10、第二句就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说滕子京来岳阳主政才一年多,就取得了这么大政绩,这明显是表扬滕子京。范仲淹如此表扬被贬的滕子京,其实也是对朝廷贬滕子京表达不满。
11、《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显著的句子是“,”。
12、古仁人之心指的是古仁人的思想,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人,大多是以我为中心,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只想到自己却永远想不到别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13、出自本文的成语:百废具兴、政通人和、心旷神怡、浩浩汤汤。
14、为:1)行为,表现:或异二者之为2)作为:全石以为底
15、()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歌互答。
1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18、文学常识: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19、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20、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理解
1、若喜欢本文请点下方“在看”
2、表现作者的远大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你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小程序(考点网),资料电子版
4、和:1)和乐政通人和2)和煦春和景明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第二个 指古仁人 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的影响,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8、洞庭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说,范仲淹也曾在《岳阳楼记》中描述过它的浩渺无垠,写道“,”。
9、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0、《岳阳楼记》里借花茂草盛来写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11、《岳阳楼记》中经过写景和心境的对比,最后境界顿开,表达作者坚定的志向及对友人的勉励的句子是“,”。
12、第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是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
13、开:1)放晴:连月不开2)打开:开我东阁门
14、第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15、或:1)或许或异二者之为2)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16、皇祐四年(1052),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成就突出,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扩展资料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17、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19、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
20、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奋发有为,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颇有政绩。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作用什么
1、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不已物喜,不已己悲"
3、起过渡作用,由景入情,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前文提到“迁客骚人”多因为洞庭湖的美景而聚集在此,后文提到的就是当“迁客骚人”聚集于此的时候,洞庭湖的景色出现的不同,也引发了“迁客骚人”不同的心情,所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下文“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做出了铺垫,也用一个疑问句引出了下文。
4、《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形容国泰民安的是(1)“”;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是(2)“”;形容事物多种多样,景色非常壮观的是(3)“”;形容水势浩大的是(4)“”;形容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5)“”。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极:1)至,到达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
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结构作用:因为三段写迁客骚人的因己悲,四段写迁客骚人因物喜,所以说他的结构作用是启下,即统领了三四段。回答时答;启下,即统领了三四段。
8、则有心旷神怡,()辱()忘。
9、如需word打印版资料
10、答: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1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今义:天气变化)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12、“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以物喜,以己悲”,因不同的风景而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自然景象引发出“迁客骚人”的不同感受,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第三段写天气昏暗阴沉,看到这种景象,使他们联想到自己的悲惨遭遇,而感到悲伤。第四段写天气春和景明,看到这种景象,使他们感到心旷神怡。
13、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4、微:1)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2)微小,轻微:名微而众寡
15、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16、(9)文章第五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7、来源:考点网整理:风之狂
18、《岳阳楼记》中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