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主要内容概述100句精选文案

一、西行漫记

1、栖息在树下的小鸟振一振两翼,“刷”的一声向远处飞去了。

2、1936年,斯诺(右一)在陕北革命根据地(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3、作为一名文笔很好的作者,斯诺经常会记录一些让人一开始会会心地一笑,然后让你迅速陷入思索的一些场景。比如他在讲通向西安之路的时候,在坐着很不舒服的狭矮的火车里,他介绍了两位旅伴,一个年轻人和一个面目端正、留着一绺花白胡子的老人。

4、红军大学的校长是一位28岁的指挥员,据说他从来没有吃过一次败仗。红军大学有个班的学员全是老战士,平均年龄是27岁,平均每人有8年作战经验,受过三次伤。别的学校由于“纸荒”,而不得不把敌人发的传单当纸,用来做课堂笔记。

5、1939年,斯诺又一次到了延安和毛主席进行了谈话,后来在《密勒氏评论报》发表了评论。1941年,斯诺对于皖南事件作了如实的报道,并为此受到了国民党安全和情报机构的严厉打击,被迫离开了中国。1942年至1943年斯诺又来过一次中国,以后他再到中国来就变得越来越难了,49年以后就更不用说。

6、1936年,毛泽东(右一)与斯诺在陕北合影。资料照片

7、在当时,物资短缺让战士们的军装普遍比较破旧。谢立全立下了战功,奖品就是一套合身的新军装。19岁的谢立全穿着新军装,英俊挺拔的身姿吸引了正背着相机到处寻找拍摄对象的斯诺,他连忙让翻译叫来谢立全,在宁夏豫旺堡的城墙上照下了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在后来用作了《西行漫记》的封面。

8、投稿邮箱:yeyuqiudeng@gmail.com

9、期间,他对中国现状和革命进步人士的一些如实报道,赢得了许多革命者的友谊同时也激怒了当时的统治者。斯诺自此成为了统治阶层的眼中钉肉中刺,受到大大小小的政治迫害。后来斯诺进一步被革命思想影响,他萌生出采访革命领导人的想法,为此他在宋庆龄等人的帮助下,成为第一位到达中共革命苏区采访领袖毛泽东的记者。

10、这样的场景对比蒋介石与他的手下、人民的相处方式,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红色中国可以逐渐壮大,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11、资深名著阅读推广人和金牌讲师

12、《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13、斯诺为谢立全拍摄的吹号照

14、1937年10月,《红星照耀全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本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经过修改,讲述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

15、而带领民团入侵的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洋鬼子,也就是斯诺。斯诺被当成一个当地反动政府请来的外籍反动军官,带了一百多个白匪要入侵安塞。斯诺觉得这个事情略搞笑。而正在斯诺克感到担心,担心他们会不会真的把我当成带领那些民团的头子。

16、他有两个小时回答这些问题。不好意思,事实上他是从早上十点钟开始到下午很晚的时候,讨论才刚刚结束,并且没有得出什么结论。

17、赏析:小草比树木高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借用地势;而树木凭的是自身的优势,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欣赏之情。

18、斯诺当年鼓起勇气,克服了万难,进入陕北后,斯诺首先认识了周恩来,并由周恩来引见,很快就在保安(今志丹县)见到了毛泽东。斯诺的第一印象是:

19、但小号手究竟是谁?斯诺并没有给出具体答案。

20、斯诺曾在窑洞前为毛泽东拍摄了一张头戴八角红军帽的历史性照片。

二、西行漫记主要内容概述

1、而第一次他想起在陕北窑洞里,当时中国的革命还在黑暗当中摸索,前景还不明确。但是领导人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已经有了清醒而坚定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他为何走向成功。

2、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StarOver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3、现在有部分人说西安事变是一个错误,因为它打破了蒋介石的抗战计划,在蒋介石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其实蒋是主张抗日的,但他认为当时中国战备准备不足,所以在东北事变、华北事变之后一直迟迟不肯决心抗战,正是西安事变才加速了日军的全面侵华。所以有部分人评价张、杨才是民族的罪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基础。很显然,这种看法是无视历史的错误观点。

4、1938年2月,该书中译本在上海问世,鉴于形势,易名为《西行漫记》。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版的《西行漫记》中,“抗战之声”被用作封面和书中的首幅照片,那位英姿勃发的小号手成为一段历史和一个时代的象征,为世人所瞩目。

5、他笔下的毛泽东不修边幅,“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的一丝不苟,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6、《西行漫记》由郝云演唱的歌曲,是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大金牙角色宣传曲。夏雨颠覆性演绎的大金牙让这个人物有血有肉,音乐顽童郝云的《西行漫记》作为大金牙宣传曲,将会令其更有灵魂特色。

7、1972年2月15日,斯诺病逝,为了纪念这位外国友人,当年第5期的《人民画报》刊登了斯诺1936年拍摄的部分照片,其中就包括被称为“抗战之声”的《西行漫记》封面照。

8、EdgarSnow,RedStarOverChina,1961,GrovePress

9、《红星》的巨大影响,使日本驻上海宪兵队惊恐万分,他们严加查禁,并千方百计搜寻“复社”成员的下落,逮捕拷打进步文化人士,虽绞尽脑汁,仍一无所获,直至1945年战败投降,也始终没能搞清“复社”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国统区,当局也对此书和斯诺的不少著作,严加查禁,不准发行。

10、斯诺进了苏区以后,先到达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与毛主席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材料,然后前往宁夏南部的预旺县,是当时红军跟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线。之后,他冒着炮火重新回到保安,再从保安回到了西安。

11、斯诺这样写:“他对英国的工党很感兴趣,详尽地问我关于工党目前的政策,很快我就回答不上来了。他对于罗斯福总统的看法是令人很感兴趣的,他相信罗斯福是个反法西斯主义者,他以为中国可以跟这样的人合作。他又问到许多关于罗斯福新政和外交政策的问题。”

12、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为什么来到中国?

13、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自身相对独立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过程,把中国以一种极其不利的形象和位置,拽入到发端于西欧少数国家的全球殖民体系所形成的国际体系的进程以来,一代一代,一群一群不同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一条建立一个强大国家,改变这个国家命运的道路方法,并为此而不断地努力和奋斗。

14、dogged(ˈdɔːɡɪd)adj顽强的;坚持不懈的

15、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赞美红军长征精神的句子文章。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16、时间来到了1971年,新中国已经成立,斯诺则再次成为了中美两国的信使,他来到中国访问并且再次见到了毛泽东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在中美建交前不久,斯诺登去世。

17、而且能够顺应民意,得到老百姓的拥护,进而提出抗日要联合共产党。并且主动提出要申请加入共产党,近三年时间他对共产党及红军的认识与评价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转变的同时带来行动的转变,由积极剿共变为联共抗日。

18、“中国通”是对十分了解中国的人的褒义称呼。说一口流利汉语,通晓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有洞察是他们身上的标签。

19、所以,《西行漫记》封面上的号手并不是一名真正的号手,斯诺想向世界表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必胜的信念。

20、而且能够顺应民意,得到老百姓的拥护,进而提出抗日要联合共产党。并且主动提出要申请加入共产党,近三年时间他对共产党及红军的认识与评价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转变的同时带来行动的转变,由积极剿共变为联共抗日。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三、西行漫记读后感

1、这是因为,纪实文学是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新兴文学样式,亦称“报告小说”,是小说化的报告文学。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可以有一定的虚构性,但对虚构还有一定的限制。

2、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即志丹县志丹县,原名保安县,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理位置为东径108°11′56″~109°3′48″,北纬36°21′23″~37°11′47″之间。

3、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4、斯诺对于延安的访问,其实是双方以一种不那么刻意的方式共同合作的结果。共产党人希望找一个合适的美国人或者是外国记者对延安进行一次访问,介绍延安的真实情况,介绍共产党人的真实情况,突破国民党的封锁。然后大家发现斯诺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所以他才那么顺利地到达了延安。在周恩来的介绍之下。非常顺利的他又从安塞出发,开始向保安移动。他去见毛泽东。

5、这就涉及到这本更厚的书:《美国延安使团》,是美军观察组延安机密档案。延安将迎来一批新的美国人,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美国政府系统性的派驻延安的使团,它事实上就承担了外交使团的功能,在历史上它有个别名叫做“迪克西使团”。而这里面因为历史际遇集成了第一代研究共产主义中国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通。他们获得了一个别名“中国之手”(ChinaHands)。

6、因此该书虽秘密印行却不胫而走,大受欢迎,短短十个月即印行4版,发行5万册,轰动了国内及国外华侨聚集地。许多读者冒着极大风险争相传阅乃至辗转传抄,一些进步青年则怀揣该书奔往红星升起的革命圣地延安,投身到抭战的时代洪流中。为扩大影响和携带方便,《红星》还曾以节译本和抽印本——将第第5两章更名为《毛泽东自传》与《二万五千里长征》单独出版,大量翻印发行。

7、所以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几乎每一个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都有一次以上的“死亡经历”,而且每次的“死亡经历”,在南京方面控制的报纸上被播出的,被刊载出来的时候都写得有头有脸,很多细节看上去像真的。当然过不久他又要死一次,然后时间长了别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8、他笔下的周恩来是一位“书生出身的造反者”,“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9、第三篇在保安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文中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10、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国共对峙时期深入中国西北腹地,亲身采访我党高层领导人,之后采写成《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一书,成为第一部由外国人采写的真实记录大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真实生活,其在冲破国民党的舆论封锁、宣传革命根据地建设等方面意义重大。

11、每个学员的教育费用,包括伙食衣着,一切在校开支一个月不到15块钱大洋。而那些鼎鼎大名的学员们首级赏格加在一起,总共超过200万元。红军大学以窑洞为教室,以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作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这是一所“高等学府”,全世界就这么一家。斯诺有幸在红军大学被邀请去做了一次演讲。在做演讲之前,他获得了一个额外的优惠,他被请吃了一顿面条,当时在那吃顿面条可是很奢侈的。

12、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13、见面会上,红军小号手的后人谢小朋向比绍夫赠送了一本老版的《西行漫记》。封面上,一面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红旗迎风飘扬,旗杆下,一位红军小号手头戴八角帽,身体前倾,腰挎手枪,手持军号,举止间透着英武……两人看着封面照片,共同回忆起了自己的先辈。

14、“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讲柔和的南方方言,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他爱吃辣根,甚用辣根夹着慢头吃,还最爱唱《红辣椒》这首歌。”

15、1972年年底,谢立全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以后,请人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将这张照片洗了几份,留给儿女做纪念。谢立全逝世后,为了却其心愿,也为了永久纪念,家人将这张照片嵌于骨灰盒上,一直存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16、《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7、战士们每日的日程包括训练、学习、运动等,文盲率远远低于同时期的其他军队,并且接受了良好的政治和战术教育,他们在列宁室里甚至讨论国际局势问题,可见共产党并没有把战士们当成自己扩张势力的棋子。

18、因为这本书,“红区”和中国共产党慢慢被全世界的人所了解,改变了共产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也因为这本书,许多国际人士也冒险来“红区”考察,比如来中国救治伤兵、创办卫生学校的加拿大的胸外科医生白求恩。

19、全国复兴署的政策在美国的结果如何,对工人阶级有什么好处?

20、《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有真实的一面,也有文学的一面。它的真实性体现在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写作,这也是纪实性文学的重要特色,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真实人物的访谈,均引用了真实的人名地名,事件的真伪也都经过考证。

四、西行漫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1、1936年秋,斯诺为了向外界介绍红军的真实生活,在红军西征军总部驻地宁夏豫旺堡采访时,希望拍摄一位小号手的照片,以展示红军抗日先锋队的英雄形象。但经过半天的寻找,他发现红军的小号手全都面黄肌瘦,衣衫破旧。

2、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3、但凡是一个理性的读者,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都可以从这本书的文字以及相关的照片当中看到一种精神,一种与当时处于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的人和区域所不同的精神。这种精神有相当一部分是人类共通的,它积极、昂扬、向上,鼓励人们在最艰困的环境当中,朝着一个美好的目标不断努力。

4、那为什么这本书,会有如此的魅力呢?

5、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6、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7、《西行漫记》一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力作,它首次将中国工农红军介绍到国外,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凡读过《西行漫记》的人,无不被封面上那位迎着朝阳的红军小号手所吸引,而小号手是谁却一直鲜为人知。

8、《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

9、斯诺当时发现他经历了很具有戏剧性冲突的场景,一方面从他本人的真实情况来说,他是从国民党占领区去找共产党,如果他被后面的白匪抓到了,他会被认为是共产党的人,而他刚进了共产党占领区,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一双警惕的眼睛,就是一个少先队员、一个农民跑了好几里地跑到了安塞,向当地报告说民团正在入侵。

10、《西行》是《六国之行》第一首诗,是一首典型的隐喻诗,它的每个表象和直呈背后都有所暗隐和喻指。它以大鹏作为核心的隐喻型意象,以风雷作为革命运动和世界动荡的象征结构该诗。诗的大气磅礴正在于这两个大气磅礴的喻象的运用。另有同名电影和日本俳句家。

11、“但是在四川,大家害怕红军,不是像害怕土匪一样吗?”一个非常标准的记者提问,甚至有人会说CNN、BBC的套路是祖传的。有意思的是,就像在街采的时候会被怼一样,斯诺悄悄地被怼了一下。年轻人说:“这个就要看情况了,有钱人是害怕他们的。地主、做官的和收税的都是怕的,可是农民并不怕他们,甚至他们还欢迎他们。”

12、一边是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13、“当中国真正获得了独立时,那么外国正当贸易利益就可享有比从前更多的机会。4亿5000万人民的生产和消费的力量,不是一件能完全由中国人来管的事,而必须要许多国家来参加。我们几万万的人民一旦获得真正的解放,把他们的巨大的潜在的生产力用在各方面创造性的活动上,能够帮助改善全世界经济,和提高全世界文化的水准。”

14、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象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

15、《红星照耀中国》的原名就是《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西行漫记》是美国的译法,翻译成中文就是《红星照耀中国》。

16、1937年在陕北根据地,红军和农民在一起(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7、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提醒和告诉所有关心中国,希望跟中国发展友好关系,不管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的人,请务必克服基于不对称的信息、意识形态的偏见所形成的,狭隘而坚固的刻板印象。除非你能够突破这种刻板印象,否则你对中国就很难形成全面完整的认识和了解。

18、这些人用他们的眼光,在政治、军事、社会治理能力等,全方位向大家展示了共产党所具有的治理中国的能力,并且提出了他们自己的看法。相关的细节我们下一集会再讲。如果当时他们美军观察组的相关结论,能够正确地进入到美国的决策机制当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的话,中美关系对于美国而言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后续的发展也是让人非常唏嘘和感慨,我们下次再见,谢谢大家。

19、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20、过雪山时候没有御寒的衣物,过草地的时候,没有吃的东西在长征途中受伤的战士,没有医药红军战士经常要在恶劣气候下行军,例如下大雨的时候河流太多,不利于我方机动。四道封锁线毛没有指挥权红四军、红1军分裂在所有的苦难中,最苦的只有一个——没有吃的。贺老总把自己的马杀了,并天天钓鱼做成鱼汤,给关向应吃。作为二方面的大头领,竟然都没有粮食吃。

五、西行漫记为什么改名为红星照耀中国

1、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2、1972年2月15日,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后人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3、英国政府对成立亲日的冀察委员会的态度如何,对日军进驻华北的态度如何?

4、说到这里,后面有一段很传神的描写,年轻人不安地看了老人一眼,老人坐在那留心地听,但有些好像又显得并不在听的样子。写到这,一些读者可能会认为,“农民太无知了”,“他们不懂得红军不过是要利用他们”,“他们以为红军说话是当真的”。很明显这个小年轻知道一点红军说的话,但是又不完全了解。

5、本书的文学性则体现在运用了大量的文学表现手法,比方说对比、修辞等手法。书中对红军精神的诠释,以及对领导人物都带有个人的情感。我们现在能更多地了解当时的人民、伟人与社会,让当时的国内与国际社会都能知道共产党,很大的一部分,可以感谢这本用勇气与行动力写下的纪实文学,集真实性与文学性为一体的——《红星照耀中国》。

6、《西行漫记》由郝云演唱的歌曲,是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大金牙角色宣传曲。夏雨颠覆性演绎的大金牙让这个人物有血有肉,音乐顽童郝云的《西行漫记》作为大金牙宣传曲,将会令其更有灵魂特色。

7、1936年,周恩来在陕北延安的保安县。

8、以巴黎为中心的国际学生运动前途如何?

9、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10、一九三四年红军长征的传闻令斯诺十分好奇,翌年十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抵达陕北的消息更令他惊喜有加,他决心前往采访。但当时国民党“剿共”正紧,政治局势艰险,他就请孙夫人出面斡旋。在宋庆龄周密安排和爱国将领张学良协助下,斯诺冲破国民党宪兵、特务重重阻挠,终于一九三六年六月经西安、云阳如愿抵达延安,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红军将士和普通群众,深入了解到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民生等实情。他还向毛泽东讲述了亲自参加的“一九”运动真相,并首次向国外披露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11、当时正在北京京西宾馆出席海军常委扩大会议的谢立全将军看到了《人民画报》上登载的照片后,给夫人苏凝写了封信,告诉她“那个"吹抗日战争之声"的号手就是我”,并让夫人不要声张。

12、它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斯诺的名著。是一部纪实性作品,在美国称作《西行漫记》。

13、斯诺一生一共写了十一本专著,绝大部分与中国问题有关。1971年回到瑞士以后,他还写了《漫长的革命》一书,当然这本书后来没写完。但所有的书里面最耀眼的就是《西行漫记》。《西行漫记》的特殊性在于,首先作者斯诺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美国民众,带着一种非常朴素的情感,第一次去看待红色中国。他向全世界介绍了他所了解的红色中国,而他卡的时间点也非常好,1936年是中国长期的内战转向抗战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折年份。

14、在延安,一群名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正在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在遥远的太平洋的彼岸,当时正处于蒸蒸日上,新锐的资本主义国家当中的后起之秀,美利坚合众国,有一个记者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笔触对此做了最初的记录,为中美的关系的发展留下了特殊的记忆做出了极为特殊的贡献。

15、他对毛泽东的饮食等生活习惯也有记录,历史书上的人突然鲜活起来。

16、《红星照耀中国》是由王冀邢执导历史革命题材片,柯南·何裴、王鹏凯领衔主演。该片于2019年8月8日在中国上映。

17、赏析:这个句子抓住小鸟展翅远飞的动作进行描写,准确写出了雨后动物生机勃勃的样子,给暂时平静的绚丽画面平添了动感,流露出作者欢快、喜悦的心情。

18、当时西安事变刚过,蒋介石惊魂未定,国内政局扑朔迷离,出版革命书籍谈何容易?胡愈之左思右想,先联络十几位文化宣传界有识之士,商议出书之事。胡愈之慷慨陈词:“国民党封锁苏区内幕,大肆污衊中共,使民众对共产党、长征、红军、苏区大有误解,现在提倡国共合作抗日,这本书如能在沪上出版,必能帮助广大民众真正了解中共和红军长征真相,为全民抗日产生强大精神动力!”

19、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20、作为一个力求客观报道事实的记者,大量使用各种修辞手段不仅未影响其文字的客观性,反使读者对这事实有更真实的了解与把握。修辞手段的运用,成为传达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有效方式。该书中出现的比喻按有无喻词及本体是否出现的标准,有明喻、暗喻、借喻几种。

相关文章

  • 没有担当的男人,主要表

    一、没有担当的男人的说说及图 1、因为遇到这种男人,后半生你敢指望他吗? 2、泰坦尼克号沉船之际,生死关口,救援口号是怎么喊的? 3、既然有女人愿意嫁给好吃懒做穷得叮当响…

    2023-10-13
    59
  • 公私不分的主要表现是哪

    一、公私不分的说说 1、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 2、DC4:第一七一中学青年湖小学部; 3、所以,除了燕青本身聪明、懂人情世故外,应该还有早年跟着…

    2023-10-01
    59
  • 酒精的主要作用136句精选

    一、酒精的作用说说 1、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一辈子完全滴酒不沾似乎很难做到。到底饮酒量多少属于适量饮酒?目前关于安全饮酒量的推荐各不相同。 2、15分钟,两人就赶到了现场…

    2023-09-27
    59
  • 杭州西湖的伤感句子,:

    杭州西湖的伤感句子, 1、我每天调整心态主要靠我自我调整。 2、心冷后的殷勤是我最不需要的东西 3、没人能把你从我心里抢走。 4、我怕我的状态一直都这样,得不到你的关心,得不…

    2021-04-18
    59
  • 鲁滨孙漂游记伤感的句子

    鲁滨孙漂游记伤感的句子,鲁滨孙漂游记主要内容,鲁宾漂流记 1.成长不就是踩着玻璃渣一点一点的走吗 2.那颗心,还存着你的那点呼吸,我还是放不下你.... 3.你说你很累可谁又过得…

    2020-09-21
    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