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潼关吏
1、人生绝唱骈体杰作——《滕王阁序》诵读
2、《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3、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4、《新婚别》中,虽是一对新婚夫妇的离别,但却勾勒出一个深明大义的妻子形象。
5、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往往是不可预估的,百姓被裹挟在灾难中,每个人都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主宰自己的方向。
6、备考|文言文的断句技巧
7、肃宗大为感动,亲授杜甫左拾遗职位,让他可以近龙颜,事君王,以偿所愿。
8、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9、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10、可哪怕如此,老翁也要披挂上阵,不能独留己身。
11、丈人:关吏对杜甫的尊称。
12、她只盼丈夫平安回来,两人白头到老,两不相忘。
13、(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14、(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5、杜甫,不但是之后文人的精神领袖,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16、(46)石壕: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17、可宰相李林甫,却自导自演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使得天下士子皆空欢喜一场。
18、这首诗的对话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关吏的话一结束,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而守关的唐军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
19、桃林:即桃林塞,今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
20、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二、潼关吏拼音
1、潼关有八处胜景。雄关虎踞:指潼关故域东门外的麒麟山角,形如一只猛虎蹲在关口。禁沟龙湫:在禁沟口石门关北面禁沟水与潼河相汇处。秦岭云屏:把秦岭云雾缭绕的自然风光比为潼关的屏风。中条雪案:指中条山清幽、美面的雪景。风陵晓渡:风陵,是指神话中女娲氏的陵墓。在潼关故域东门外黄河岸河滩。风陵处的渡口称为“风陵渡”。黄河春涨:春天黄河河水剧涨,站在潼关域头北眺东望,银光四闪的冰凌伴随着黄河水汹涌而下,颇为壮观。谁楼晚照:指潼关谯楼(指西域门楼)曰落时的景致。道观神钟:因麒麟山顶道观里的“神钟”而驰名。相传此钟因洪水泛滥被冲到潼关,后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被挂在了钟亨上。
2、大城小城:泛指建筑在山上的大小城。
3、《潼关吏》是杜甫诗集里的一篇经典五言古诗。此诗借潼关吏之口描述潼关天险,表达了诗人对当初桃林一战溃败的遗憾,希望守关将士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好好利用潼关天险保卫长安的安全。以缓急有致、神情毕现、形象鲜明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神态,是此诗的主要特色。
4、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5、他寄情诗歌,以诗咏志,虽毫无政绩,却留诗青史。
6、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7、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胡贼来犯只要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8、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9、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10、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1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的总评。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地域远近数百里,时间上下千余年,思绪驰骋纵横,最后归结为“百姓苦”一句,反复咏叹,兼有山水诗的意境和历史家的眼光。说明历史上无论是朝代的兴起还是衰亡,受苦遭殃的都是老百姓,从而指出了封建政权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对立性。
12、(12)前:上前,向前。
13、他开始上下奔波,四处投赠。
14、老潼关肉夹馍与其他肉夹馍的区别主要在于烧饼的不同。这烧饼制作方法独特:用精制面粉加温水、碱面和猪油搅拌,和成面团,搓成条,卷成饼,在特别的烤炉内烤制,待花色均匀,饼泛黄色时取出。刚出炉的千层烧饼里边是一层层的,皮薄松脆,像油酥饼。咬一口,掉渣烫嘴,口感极佳。最传统的吃法是:一定要用刚出炉的热烧饼夹上煮好的冷肉,俗称:热馍夹凉肉。独特的卤肉方法:将五花肉放在装有特制的配方和调料的卤锅内浸泡和炖煮,肉质细腻,芳香扑鼻肉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吃起来咸香适口,回味深长。。
15、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16、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17、乾元元年(758年),被贬为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市)司功参军的杜甫到洛阳探亲。相州大败后,安史叛军再次攻占洛阳,杜甫只得离开洛阳,返回华州,途径石壕时遇到了抓壮丁的吏员。根据唐朝的制度规定,官员的地位要远高于吏员,哪怕是品级最小的官员也要比级别最高的吏员厉害。杜甫当时的官员品级虽然不高(正七品下),但也足以让那些抓壮丁的石壕吏望而却步。可是杜甫的官员品级确实不高,又不是石壕当地的主事官员。因此杜甫能凭借自己的官员身份自保,却无法阻止这些奉命而来石壕吏抓丁,只能写下《石壕吏》来同情百姓的悲惨遭遇。
18、可人生难免离合悲欢,如今命运又岂是他自己可以掌握。
19、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20、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诵读
三、潼关吏
1、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2、(44)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3、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4、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5、他希望百姓安康幸福,也知道只有大唐军队胜利归来,才能实现这一愿望。
6、“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这两句引出了“潼关吏”。胡,即指安史叛军。“修关”何为,其实杜甫是不须问而自明的。这里故意发问。而且又有一个“还”字,暗暗带出了三年前潼关曾经失守一事,从而引起人们对这次潼关防卫效能的关心与悬念。这对于开拓下文,是带关键性的一笔。
7、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8、大唐一败再败,失望的不仅仅是杜甫,还有那些身陷长安对胜利渴望的俘虏百姓。
9、而用诗歌记录下一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之人,更是寥寥无几。
10、诗人路经潼关,看见士兵们劳苦筑城墙,便问吏卒。吏卒自负城墙坚固高耸,这又让诗人想起了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
11、(跟S姐背诗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13、尘土长安古道深,潼关依旧接桃林。使君骢马来何后,道士青牛去莫寻。春半河山犹寂莫,日长坑阪正崎嵚。平生冷笑元龙误,老觉求田负寸心。
14、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
15、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16、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丰碑——《货殖列传序》诵读
17、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
18、杜甫的文章很多都是忧国忧民,这篇也不例外这篇主要表达作者对士卒辛苦修建防御工事的的赞叹,对潼关巍峨险峻地势的赞美,以及对当年哥瀚一役难以消磨的悲愤、对历史教训的痛心。
19、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20、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四、潼关吏翻译
1、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跟S姐背诗文)《道德经》第一章至第十章
3、郭子仪军退守河阳,为补充军力,四处征兵。
4、潼关吏⑴士卒何草草⑵,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⑶。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⑷?”要我下马行⑸,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⑹,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⑺。丈人视要处⑻,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⑼,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⑽,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⑾!”
5、她在国家的胜败,丈夫的生死,感情的存亡中,依旧保持着自己理性的一面。
6、其实,杜甫的诗中,虽有战争的残酷,十室九空的凄凉;可它的背后,也深藏着对和平的期待,对家国的眷恋。
7、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8、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9、(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10、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1、他将忠君念家,怀才不遇,十年悲愤之情交织在一起,写下了《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
12、⑴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
13、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大败,安史叛军乘势进逼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