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鹤楼崔颢
1、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此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来唤醒你那最真挚的情缘
4、唐玄宗开元(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门下任职。
5、转眼之间便是百年,一个人的一生就过完了,比起“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的冥灵来,已经短得可怜;比起“天上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的神仙来,更不可同日而语。
6、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7、我们沿着唐诗的发展轨迹,沿着盛唐的诗脉一路走来,用一人一篇几乎略略地讲尽了盛唐的诗史。但对于唐诗、对于盛唐来讲,若只为见其脉络的话,很多名作可以略过不谈,但唯有一首作品,却是绝不能略过的。不仅在古代它就风头一时无两,甚至到了近代,尤其到了现代,这些年,这首诗的风头也是更加强劲,在各种唐诗排行榜,甚至是最近的以大数据作为分析的唐诗排行榜中,都名列魁首,这就是崔颢的那首名作——《黄鹤楼》。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所以前四句为什么要用古体?为什么说金圣叹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就是,这样才能体现出毫无拘束,一下子就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尤其是时间的局限。事实上,盛唐、唐诗也一直在面对着时空与心灵的问题。所以虽然“黄鹤一去不复返”,连用六个仄声,而“白云千载空悠悠”,居然以三平调煞尾,但你念起来一点都不觉得牵强,一点都不觉得别扭,就觉得这十四个字好像是一个长句,一气贯穿,因为他一下子把时空尤其是时间长河勾连了起来,仿佛一下子那种情感一泻千里而出。
9、这三则神话,除了说明黄鹤楼命名的由来之外,还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酒店的主人辛先生因为不嫌贫爱富,不以貌取人,而得到仙人帮助,成为巨富。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鹤楼(唐代崔颢所作七言律诗)
11、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12、暮色苍茫,我的心在哪里?江面上烟雾迷茫,真使人不胜忧愁。
13、此诗以充满遐想的“诗人骑鹤”故事开头,给黄鹤楼蒙上了一层朦胧的神话色彩。而这位仙风道骨的昔人已经离去,空余黄鹤楼。一个“空”字,暗示了诗人心里对这座富于传说的黄鹤楼的憧憬和看见空楼时的怅然若失。
14、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
15、我们今天看黄鹤楼的这个典故,包括你今天去黄鹤楼景区,那它也没有一种很固定的解释,当然有说是因为建在黄鹄矶上,鹄当地人都念he,那么就是把黄鹄念成黄鹤。但一般的解释都认为,黄鹤山按《齐谐志》记法是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所以这个地方叫黄鹤楼。当然除了这个仙人子安的说法,还有费祎——三国时期的费祎,说他最后羽化登仙,费祎字文伟,一般都说费文伟,其实就是费祎,在这里骑鹤羽化登仙,或者说他登仙之后又驾黄鹤到黄鹤楼休息。反正不管是哪一个仙人,他们的坐骑就是黄鹤,所以这个地方叫黄鹤楼。甚至还有传说,是说有个道人感谢一个有开酒店的辛氏,就画了一只黄鹤在这个小酒店的墙壁之上,黄鹤经常能从墙上下来,翩翩起舞,以助酒兴,后来道人在报恩之后骑黄鹤羽化而去。
16、特别是当这些景语融入本诗人深沉的感慨后,它们作为景物的特征更趋淡化。推知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之语,很大程度上为此而发。
17、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18、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悠悠:久远的意思。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东汉末年,黄祖杀祢衡而埋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后人因称其洲为鹦鹉洲。乡关:故乡。(韵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白云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19、赏析本诗的头两句写黄鹤楼命名的由来。前一句写仙人子安或费文韦乘鹤登仙的故事,后一句写仙人已去,楼阁还在,并因此得名。这两句有虚有实,前句是虚,后句是实,且以虚写实。第三句肯定黄鹤不会再来,楼阁虽有其名,而无其实。第四句表面黄鹤仙人去后,岁月漫长,天上只有白云独自悠悠飘荡,想找黄鹤为伴,自不可得。这两句似有世事茫然,惆怅失意之叹,情绪比较低沉。
20、“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
二、黄鹤楼崔颢拼音
1、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
2、《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
3、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记》);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4、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5、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6、白话文释义: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7、十年许,而辛氏累巨万,后先生飘然至,辛氏谢曰,愿为先生供给如意,先生笑曰:吾岂为此,忽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自空下,画鹤飞来,先生前遂跨鹤乘云而去,于此辛氏建楼,名曰黄鹤。」
8、后来他乘黄鹤重游旧地,黄鹤楼应当记得他的仙风道骨。那黄鹤自然也是得道的仙鹤了,自那次飞过眼前这一片天空后,再上,还是属于人间。
9、所以连李白如此浪漫不拘的性格、豪放奔涌的才情,在见到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后,也只能徒唤奈何,那么号称“诗仙”的李白,号称“谪仙人”的李白,真的就甘心被崔颢的《黄鹤楼》力压一头吗?他的那首《登金陵凤凰台》是不是模拟崔颢《黄鹤楼》而作,是不是就一定逊于《黄鹤楼》呢?我们且听下回分解。
10、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11、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先生上前致谢说,我愿意照您的意思供养您,客人笑着回答说:我那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一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白云飞上天去了,辛先生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在此盖了一栋楼,取名黄鹤楼。
12、这是一首怀古思今、借景抒情的佳作。诗歌的首联写诗人怀着对黄鹤楼这一历史古迹的憧憬前往。颔联由眼前所见到的景色引发了强烈的感慨。颈联描写了远处的秀美景色,艳阳高照的天空下,远处汉阳城中的景色清晰可见。尾联描写诗人沉浸于黄鹤楼的美景之中,不知不觉中夕阳西下,天色渐晚,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
13、可见本诗人之“愁”有丰富的内涵,不是单单为了乡愁。后四句中,写景比较突出,但都是信手拈来的眼前景,作者并非着意刻画。
14、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1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6、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7、武汉湖北的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个亭子,叫做搁笔亭。这个名字取自诗坛上一段流传甚广的千古佳话,崔颢题诗,李白搁笔。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传唱千古的名篇。
18、当本诗人第一眼看到黄鹤楼时,无穷的遐想中最突出的印象是昔人于此升飞的故事。那位“昔人”本来也是凡夫俗子,由于学仙得道,羽化登入仙境。
19、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20、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三、黄鹤楼崔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黄鹤这一去将不再回来,人们只能看见那白云飘飘荡荡。
2、其实,我个人倒认为这正是我们中国作为一个诗的国度,诗词文脉千古相传的一个特点所在。我在讲李白的《静夜思》里就讲过了,我们就是李白,李白就是我们。诗歌流传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全民参与的二次创作的一个过程,这正体现了华夏文明的文脉,文脉延续、薪火相传中的那种全民融入的特点,这也是它的生机和活力所在。不过话说回头,虽然从版本的角度,从文献的角度确实“昔人已乘白云去”的可能性更大,但是我个人倒觉得金圣叹的分析有一点特别值得欣赏的地方,就是因为这首诗它是变体的七律,我们知道它是古体加律体的糅合的变体七律。那么前四句,有三个“黄鹤”反倒更能体现出它的古体特点来。
3、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4、这就要说到这首诗的情绪和情感内涵来了,就是它到底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有的人是说这是乡愁之感,因为最后有“日暮乡关何处是”嘛,“烟波江上使人愁”。但乡愁这个主题太大了,中国的古体诗里头我们知道很多到最后都可能会引到乡愁,虽然它的重点可能不在乡愁上。所以我们看到《国秀集》里,王湾的那首《次北固山下》,所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那么大的气象,最后还是要引往乡愁,所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但我们回头客观地去看,我们也分析过,王湾的那首“海日生残夜”,它真正的主题、情感意象绝不可能只是乡愁。
5、关于这则美丽的神话故事,历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这位仙人是黄子安,第二种说法认为是费袆,第三种说法没有仙人的名字,一一介绍如下:
6、崔颢的《黄鹤楼》前两句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翻译为: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7、所以要论七律的用律,我们知道,杜甫“老来渐于诗律细”啊,在七言律诗上,那是没有人超得过杜甫的,尤其是在用律上。但杜甫的七律,用律是规范的用律,但崔颢的《黄鹤楼》确实也别出机杼(别:另外;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宋·洪迈《容斋诗话》第四卷:“诗文当有所本。若用古人语意,别出机杼,曲而畅之,自足以传示来世。”),所谓古律相配,浑然一体,遂难以超越。
8、面对白云,本诗人意识到宇宙中时间的永恒和人生的短促。虽然没有发生一连串《天问》式的感慨,但读者已感觉到本诗人心潮的起伏。
9、此文抒发的是作者的思乡感情,是作者登楼观景引发的感触,作者是崔颢。不过上面第一句应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0、后来有一天,李白也登上了黄鹤楼,他放眼楚天,豁然开朗,正想要提笔赋诗一首,突然看见崔颢的黄鹤楼珠玉在前,苦思冥想之后啊,最后自叹不如,只好说了一句,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于是就把笔往桌子上一搁,不写了。
1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然行履稍劣,好(蒱)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云:“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
13、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这首诗的后两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诗,运用的手法是设问和首尾呼应。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14、点上方绿标收听唐诗宋词朗读者
15、它的创作可以疏导现代人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