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150句精选文案

一、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

1、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大中午的来游贺秘监祠,连管理员都觉得稀奇,吃着盒饭总瞅我们。同样稀奇的还有,可能是因为游人太少,第二进院落的房门紧闭,里面的千秋楼、怀贺亭只能隔着窗户瞄上两眼,并无惊喜。

3、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4、黄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

5、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在不知不觉之中把读者引入了诗的意境。像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回乡偶书二首

7、我李白还去会稽干嘛呢?索性就调转船头回去吧。

8、“少小离家老大回”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全诗如下:

9、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10、并且他们笑着问: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

11、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12、⑴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13、让您和您的孩子在中华诗词文化的浸润下

14、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

15、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16、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17、(轻·听)经典诵读指导|《春日》

18、一个个大诗人都如此这般,难道只是因为这里山水风光优美吗?

19、李白这次来长安,还是想找点门路接近上层,他找到了贺知章。在紫极宫,李白把自己的诗献给他。贺知章看着眼前这个潇洒出尘的“年轻人”,很是满意。当他读完《蜀道难》这首诗时,更是惊呼李白是太白金星下凡。当即拉着李白要和他喝酒,没有酒钱,便解下腰间的金龟来换。

20、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在不知不觉之中把读者引入了诗的意境。像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二、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

1、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见《诗式》)

2、1273年过去了,贺知章的故宅到底在何处?李白知道,因为那是他当年挥泪祭奠老友的地方。而我们,却早已追寻不到那“故宅”的所在,即使春风吹了一年又一年,荷花开了一季又一季。

3、《回乡偶书》是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

4、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5、会稽再也没有贺老了,这杯该向谁举?

6、衰:疏落,减少。鬓毛衰:指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减少,疏落。

7、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8、西学垂玄览,东堂发圣谟。天光烛武殿,时宰集鸿都。

9、出处: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0、惟有门前镜湖水⑺,春风不改旧时波。

11、贺秘监祠的邻居是周恩来祖居及纪念馆,南北两区,面积很大,贺秘监祠则小很多,蜷缩在街边。相比于鲁迅故居的人流如织,来参观周恩来祖居的人很少,只有零零散散的人进出,贺秘监祠更是门前冷落。

12、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13、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

14、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15、在第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16、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17、不是,回乡偶书是写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18、少年时离开家乡,到老年之后才回到家来;

19、ér tóng xiāng jiàn bù xiāng shí

20、此诗是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的其还有其二。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收的续篇。写的是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比第一首更加感伤年华易逝。

三、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意思

1、《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这是一首游子久居异乡重返故里的感怀诗,抒发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游子回乡的情状,后两句写诗人回乡后的感慨。自己离家久了,人老了,虽然乡音未改,但是头发已经花白,家长的孩子还把自己当成了客人。平淡的叙述中透出的是喜悦和无奈。

3、他的爱饮酒是出了名的,要不然和李白也不能那么要好。当年,他经常和李白、张旭等人一起饮酒赋诗,雅称“酒中八仙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前两句写的就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贺知章喝醉了酒,从来不需要代驾,自己骑起马来,晃晃悠悠像坐船一样。眼花不小心掉进水井里,还能就地睡个好觉。

4、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这是一首久居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诗的前两句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末句“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只是儿童淡淡的一问,对诗人而言,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发出他无穷的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就全诗来看,句尚属平平,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7、整首诗清新洒脱,写了镜湖的美景,也赞美了贺知章的书法。但李白没想到的是,刚送走贺知章不久,这位老朋友便撒手西去了。

8、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9、4首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情浓粽飘香,端午节安康

1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古诗作品《回乡偶书》,其全诗文如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1、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12、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微躯不可答,空欲咏依蒲。

13、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14、荒境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15、史上最惊才绝艳的诗人,一句诗便照耀千古,值得品读!

16、这里有山。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三山并立,由西南向东北,直捣东海龙王的龙宫,拱起个舟山群岛。有山就有水。外围北接钱塘江,西靠浦阳江,东临大东海,南牵始丰溪,圈内更是镜湖、剡溪、运河、沃洲湖,东南西北,拉拉扯扯,水网密布,水运发达。有山又有水的地方便就有了平原,也就有了人烟。唐贞元元年(759年),这里由会稽郡恢复旧称越州,领会稽、山阴、诸暨、上虞、余姚、剡、永兴(萧山)七县,有户902有人529589口。而如今,绍兴合了会稽和山阴,剡县则分出了嵊州和新昌,各放光彩。

17、对于我,遗憾还是有的。本来计划去宛委山看《龙瑞宫记》的,但到了会稽山景区,却又嫌路远人累而作罢。现在想起来,确实不应该。

18、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19、据统计,有唐一代,有451位诗人曾踏上浙东土地,占《全唐诗》收录诗人总数2200余人的五分之一多。不仅如此,这451人大部分还都是唐诗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沈宋”“四杰”“王孟”“小李杜”,全都在此之列。

20、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扩展资料: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四、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书法作品

1、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2、近几年,浙江省开展的所谓“两路两侧”“四边三化”行动,本来对于环境整治大有裨益,可不知道是哪个领导理解错误,对路两边各具风格的店招动了手,搞成如今千篇一律,看似干净整洁,实无半点特色的蠢模样,简直大煞风景。每次看到这种场景,都忍不住破口大骂,更何况是来到了鲁迅的老家呢?

3、我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4、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5、“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要把“笑”和“何处”着重强调。“笑”字将调值夸张延长,并赋予动作感,这样可以诱使听众透过笑的表面去理解那隐藏在背后的愁思。

6、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7、这感慨在同题第二首诗中即有明白的描写:“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照。这里是明写,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是隐含,表现手法不同,艺术效果也不同。

8、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人格魅力十足。像他这种当大官又平易近人,有真才实学又不装,善于谈笑又不油腻的人,即使放到现在也是众人尊敬和学习的榜样。

9、释义: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10、鬓毛衰:老年人的鬓角变得稀疏。

11、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很年轻就离开家乡。

12、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13、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14、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15、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朴素的语言中蕴藏着一片真挚深厚的感情。读之如饮醇醪,入口很淡,而后劲无穷。

16、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唐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7、如此可爱的小老头,谁能不喜欢呢?

18、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19、这位老者便是——贺知章。

20、“少小离家”应表现出时间的久远,气息配合思绪的久远可以深沉悠长。“老大回”是眼前的现实,用声以实声为主,“老大”二字要处理成重音。

五、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原文

1、江水悠悠,归去,归去。

2、展开全部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全诗如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回乡偶书》中的诗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3、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4、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5、春风又起,比以往很多年都更潮湿。

6、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扩展资料这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7、绍兴城里,循着地图上去往鉴湖的路线,走了大半天,到达后发现如今绍兴城区的鉴湖只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河,两岸杨柳飘拂,水面清波荡漾,名还是那个名,水还是那汪水,只是,水边再无贺季真,再无李太白。

8、天宝五载(746年),李白因思念故人,决定南下会稽,寻访至交贺知章。半路得知贺知章早已去世的消息,李白写下了这首《重忆一首》。

9、“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自画像,现在转成了很有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儿童们见了诗人并不认识,还问他从哪里来,对于儿童来说,只是小小的一个问题,在诗人那里却是重重的一击,让他感慨万千。自己的衰老,由主人变成客人的反差都是他心里悲伤的源头。这看似有问无答,而弦外之音却还在空中回荡,悲哀至极,久久不绝。

10、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11、“乡音无改”既是故乡在诗人身上打下的永远抹不掉的烙印,又是诗人亲近故乡儿童的媒介,所以弥足珍贵;“鬓毛衰”本是离乡数十年来宦游奔波的必然结果,幸而叶落归根,在白发飘萧的垂暮之年,终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因而倍觉幸运。诗人这时的感情是悲喜交集,感慨与激动参半。

12、儿童相见不相识⑷,笑问客从何处来⑸。

13、“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14、xiāng yīn wú gǎi bìn máo cuī

15、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

16、当然,李白也不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简单来说就是,他少年天才,勤奋用功,读了万卷书。遍览祖国大好河山,行了万里路。一路上,仗义疏财,结交了许多名流和文艺界人士。

17、诏旗分夏物,专讨锡唐弓。

18、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19、这首诗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20、很多人都没想到,2019年的春天会来得那么晚,看着窗外连绵不断的寒雨,烟雨江南的诗意全变成了唉声叹气的失意。

六、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

1、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3、这次见面,改变了李白的人生。从此,他有了“谪仙人”的称号,也和贺知章成了关系尤其密切的忘年交。

4、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5、喜欢就会放肆,但爱是克制。李白终究是爱贺知章的,所以即使是忘年交、至交,依然克制着对他的喜爱。和李白不一样,老百姓对贺知章的喜欢,就放肆多了。

6、颢气氤氲金玉堂。尚有灵蛇下鄜畤,还征瑞宝入陈仓。

7、白话文释义: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8、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9、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10、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11、衰:古音读作cuī。指鬓发稀疏、斑白。

12、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

13、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回乡偶书其一》,便是这位老者归乡之初,触景生情,妙手偶得。短短28个字,没有老泪纵横,没有刻意雕琢,朴实无华的语言中充斥着克制的情感。

14、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15、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16、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皆陆象先在中书引荐也。开元十年,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及秘书员外监徐坚、监察御史赵冬曦皆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等,累年,书竟不就。后转太常少卿。从这里看,是出去考科举,然后就出去做官了

17、唐人之偏爱浙东,显而易见。

18、诗人用“少小离家”和“老大回”进行对比,体现了他数十年久别故乡的伤感之情,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已经步入老年的感慨。离开时风华正茂,回来时已经头发花白,岁月变迁的迅速让他心生悲伤。

19、家乡的口音没有变化,自己的鬓角却变白了。这句承接了上一句,主要写出了自己已经步入老年,身体以及家乡的状态,用“乡音”的不变映衬着变白的“鬓毛”,表达了“我还记得故乡,故乡还记得我么?”之情,从而也为后两句,儿童对诗人的问题做了铺垫。

20、你还记得吗?那年在长安,您第一次见到我,就说我是仙人下凡。您是什么人物啊?竟如此高看我这一介布衣,您知道当时我有多紧张吗?您喜欢喝酒,非要请我一起,还慷慨地解下金龟交换。贺老啊,这些事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仿佛那场宴席还没散场。您看啊,您门前的镜湖水还是那样清澈,那荷花开得多好啊,如果能与您再次举杯对饮,该多好啊!我多么希望这一切都是梦,梦醒后还能和您一起把酒言欢啊!

1、钑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2、(轻·听)2020再见,2021你好

3、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读“shuā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

5、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6、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7、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园,回家时已经两鬓苍苍,家乡的儿童也把他当成外来客。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这一切怎能不让他伤怀呢?时光易逝,世事沧桑,弹指间的感慨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自然地抒发出来。想到了春运,挤死人

8、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9、xiào wèn kè cóng hé chù lái

10、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11、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徒言南国容华晚,

12、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13、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14、自昔秦奢汉穷武,后庭万馀宫百数。旗回五丈殿千门,

15、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16、huí xiāng ǒu shū

17、少时以诗文知名,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86岁告老还乡,不久去世。

18、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19、很遗憾!李白并没有第一时间得知贺知章仙去的消息。

20、1200多年过去了,经过历代的围护造田,尤其南宋时期人口大量涌入,围湖更甚,“八百里”的鉴湖慢慢萎缩,最终不得不被割裂成零星散布的塘湖河洋,百家湖、白塔洋便是其中之当然它们也算是鉴湖的子孙后代。

1、镜湖清波,春风不改。对酒思人,怅然有怀。《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就权当做对老友的怀念和祭奠吧。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3、不应该,鉴湖八百里,而如今却被割裂成斑。

4、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

5、这个时节,柳树没有万条垂下的绿丝绦,正如这个时代,贺秘监祠少有访客一样。

6、可惜,贺知章的书法作品留下来的很少,仅有两件作品流传。更可惜的是,其中一件草书《孝经》真迹如今却流落日本。不幸中的万幸,另外一件摩崖石刻作品《龙瑞宫记》至今还保存在会稽山东南宛委山景区内,可供人参观学习。

7、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白话译文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创作背景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8、(轻·听)等你,在时间之外

9、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10、不应该,春到江南,雨却下了好几个月。

相关文章

  • 我哥我嫂中老大叫什么

    一、我比大哥早上了嫂子 1、随即,陆之然便冷静了下来。既然自己从8月5号摆脱了出来,那么他该想想以后的路怎么走了。就比如:和苏雪儿离婚! 2、而小姑子就像被人抽走了七魂六…

    2023-10-16
    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