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1、选读一段理一理(说明顺序)
2、任务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3、积累字词(指名学生读自己积累的字词;然后教师出示重点字词,让学生齐读)出示:
4、(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5、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6、快速阅读课文,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7、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8、一位老师把这篇文章改写成一首长诗,请大家欣赏。
9、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10、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11、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有关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板题)
12、出示诗歌内容,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
13、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4、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15、1,说明纬度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这个: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这: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种: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16、聚焦文字,品味语言特色。
17、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18、好处: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19、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20、教师小结:无论是全篇、某部分之间,还是某一段落内部之间,本文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都十分讲究,说明极富条理性。
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二课时
1、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还要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2、教学目的:提高对自然和自然变化的感受性。理解自然的构造和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处境。了解土地和土地中的秘密。教学重点:了解土地和土地中的秘密。理解自然的构造和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处境。教学难点:提高对自然和自然变化的感受性。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感兴趣,但直观感受不强烈。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融入大自然教学目的: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用自己的切身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美好,激发维护这种美好的情绪,并引导他们努力把这种情绪转变为实际行动。此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细心的观察能力,对周围事物的关心、注意力等也很有帮助,特别是在训练各种感官的运用上尤为重要。同时还可以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3、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泥鳅静,天气晴。猪衔草,寒潮到。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4、学习任务探究:运用文中习得的知识,解释材料当中的物候现象。
5、了解一些物候知识,理清影响物候来临的几个因素的顺序,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6、大自然常常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秋天的落叶片片,春天的百花盛开,告知了天气的语言。炎热的太阳,闪亮的星星,诉说着时间的流失。蜜蜂的轻点水面,小鸟的高声歌唱,告知了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7、学习任务精读第7—10段,思考:《大自然的语言》中第7—10段说明物候来临的决定因素时,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说明顺序是出于什么考虑?
8、由空间到时间:纬度、经度、高下古今
9、(设计意图)标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文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紧扣标题去读懂文章,是学生可在自主阅读中迁移运用的有效的阅读方法。通过替换标题的形式,引领学生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敏捷性。
10、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
11、反平静,麻木,冷静
12、首先要有足够的知识,这是基础,有了这些以后还要用心去感受,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你就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状况,读懂大自然的语言。
13、(1—3)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14、朗读第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15、由于课件内容较大,这里只展示一部分,需要资料的家长和同学请按下方步骤领取!
16、感知一篇摘一摘(内容要点)
17、方法总结:关键词句来引路,层次结构超清楚。
18、截稿日期:2022年3月12日。
19、师:从作者生动的描绘中,我们知道无论是春日的桃红柳绿还是冬夜的冰天封地,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这些奇妙的语言吧。
20、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三、大自然的语言教案ppt课件
1、任务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评价量表:(做到一点,则得一颗星)
3、以春夏秋冬优美的画面导入本课。自古以来,是谁告诉人们这就是春夏秋冬呢?这些都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具神韵,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它丰富多彩的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4、例证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这四部分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6、我们知道课文是一篇讲述物候知识的文章,请同学们根据所提示的问题,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些物候知识的主要信息?
7、学会筛选主要信息,理解文章阐述的事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8、《大自然的语言》除了对农作物有帮助外,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帮助。比如,外出旅行,我们可以根据大自然给我们的提示,准备衣物,常用物品。军事上,也可以为制定军事方案提供参考。
9、评价标准:能正确运用文中的物候知识得一颗星,能用自己的话解释材料当中的物候现象得两颗星。
10、(3)这篇文章总结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课外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证,还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决定因素,把你的探究所得写下来。
11、从具体到概括从本质到现象从一般到具体
12、由影响程度的大到小:纬度、经度、高下古今
13、“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是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14、这一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5、(6—10)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16、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17、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8、活动二:识段落铺展,明物候原理
19、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20、材料一: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花开;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了玉兰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多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四、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幼儿园
1、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根据问题提示,就可以把文章分为四部分
3、翩然(piān)孕育(yùn)风雪载途(zài)炎热(yán)簌簌(sù)物候(hòu)农谚(yàn)连翘(qiáo)
4、在本文中代指四季的交替,即“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5、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6、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7、评价标准:每填对1空得一颗星,意思与文本相符即可。
8、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9、仿写一段练一练(表达能力)
10、明确: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11、(4)抛砖引玉,《大林寺桃花》
12、(随机板书:物候、关系、因素、意义)
13、学习任务思考: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14、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5、筛选课文主要信息,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意义。
16、这个短语是对地域的限制,去掉以后,语意就不明确了这个成语意思是:年年都是这样,表示大自然物候有很强的规律性.满意请采纳!循环往复终而复始满意请采纳!
17、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思维方法及思维品质。
18、读文明理,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