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乡的野菜
1、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钩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
2、点击彩色文字,收听更多优质内容
3、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蒲桥集》
4、以诗歌的名义,祈福紧急状态中的意大利!
5、汪老的文章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6、面向攀枝花本地有奖征稿中!
7、《故乡的野菜》从溢出的情感——理性的观照——无言的平淡,为周作人铺设出一条走向平淡冲和的路,那已遥不可及却又清晰可见的故土的一切安抚了他那颗羁于现实的心。总之,到此结束吧,任何语言只会更加拖累情感的表达,到此作者实现了情感的冷却处理,在平和冲淡中完成了对故乡的野菜的追忆。
8、由于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喜欢以东洋的习俗与中土比照,如说到黄花麦果时便以日本的“御形”作比较,“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9、《野菜谱》收野菜五十二种。五十二种中有些我是认识的,如白鼓钉(蒲公英)、蒲儿根、马兰头、青蒿儿(即茵陈蒿)、枸杞头、野绿豆、蒌蒿、荠菜儿、马齿苋、灰条。
10、王西楼《野菜谱》中有一些,我不但没有吃过,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如:“燕子不来香”、“油灼灼”……
11、我的家乡独有的野菜多种多样的,其中最独特的有、猴腿、蚂蚱菜、吉祥莱等等都是独宠的野菜,农村城里人们都喜爱。猴腿野菜生长在偏僻老河沟旁边,它的生长特点就是喜欢潮湿,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每年4一5月份开始发芽生长,如果遇到下雨天气生长特别快,下雨过后一天全部猴腿芽疯狂长出,猴腿野菜生长也特别奇怪,专生长在石头缝中或是墙体内。
12、通常是火腿、变蛋(松花蛋)、风鸡、酱鸭、油爆虾(或呛虾)、蚶子(是从外面运来的,我们那里不产)、咸鸭蛋之类。若是春天,就会有两样应时凉拌小菜:杨花萝卜(即北京的小水萝卜)切细丝拌海蜇,和拌荠菜。
13、提示:点击↑上方"舌尖上的都昌"订阅下期
14、苦苦菜是家乡最为常吃的野菜,在农家田地路边到处都有。记得小时候每到下过雨后,人们都会去挑苦苦菜。雨后去挑苦苦菜有一定的原因,雨后就会长出很多新的苦苦菜,这样的苦苦菜鲜嫩。同时老的苦苦菜也在雨后会洗去表面的泥土。
15、我的家乡在西北农村,每年春夏秋三季都有大量的野菜。家乡的野菜主要有苦苦菜,苜蓿,蒲公英。
16、以上这些野菜仿佛从锅里溢出来,清香醇厚的气息便氤氲开来了,飘散缭绕着弥漫的厨房,把贫穷富足的生活熏染得有滋有味。
17、我在书页下面加了一条注:“蒌蒿是生于水边的野草,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初生二寸来高,叫做‘蒌蒿薹子’,加肉炒食极清香。……”
18、散文中传达的感情,是舒缓节制、隐而不显、含而不露的淡淡的闲情、逸情。
19、《故乡的野菜》由中国现代散文家周作人撰写。《故乡的野菜》的主题思想体现在作家的思乡之情。
20、荠菜。荠菜是野菜,但在我的家乡却是可以上席的。我们那里,一般的酒席,开头都有八个凉碟,在客人入席前即已摆好。
二、故乡的野菜写了哪三种野菜
1、凭借对生活的独到颖悟和审美
2、运气好的话,一两个小时就能挖到一小筐,可是这样的机会很少,大多的时候,大半天只能挖到半把。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孩子之“意”并不在挖菜上,能脱下沉重的棉袄,在田野里玩一场游戏才是真正目的。
3、我的故乡是穷的,因为那里的人吃野菜;我的故乡是富的,因为那里出产野菜!
4、中国最具人文情怀公众号
5、我问父亲为什么?父亲告诉我,菜溅伤农,从鄱阳湖采的野生藜蒿很短,卖相不好,关键是交通不便,时间一长容易长老也容易腐烂。野菜是被贱卖的,登不得大雅之堂,又不为一般富有阶层所爱,也就渐渐作罢了。
6、人生感悟,鸿爪留痕;嗟叹流年,莫问浮名。
7、我在北京的甘家口住过,离玉渊潭很近,玉渊潭马齿苋极多。北京人叫做马苋儿菜,吃的人很少。养鸟的拔了喂画眉。据说画眉吃了能清火。画眉还会有“火”么?
8、我的祖母每年夏天都要摘一些马齿苋,晾干了,过年包包子。我的家乡普通人家平常是不包包子的,只有过年才包,自己家里人吃,有客人来蒸一盘待客。不是家里人包的。
9、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
10、荠菜、马兰头、黄花麦果。在叙述上象一个老人在拉家常,由一件事想到和他相关的一件事,很随意地娓娓道来,那随意道来而亲切自然的语句更多地写出了生活中的一切细微而又引起感触的小事小物,用人所不言的小题材,信笔写来,无不成趣。使人们如品香茗,回味无穷。这种行文是典型的我手写我口,好象心中想到什么,口中想说什么,就随手而记,这是闲话体散文的行文特色。
11、小孩们有歌赞美之云:
12、听得妻子说西单有荠菜,便想起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引起了对故乡的追忆。妇女小儿各拿着一把剪刀和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是小孩子们唱的童谣,倒也纯真可爱,别有一番趣味。“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和引用顾禄的《清嘉录》说的“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径上,以厌虫蚁。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荠菜不仅好看独特,功用也不少。
13、而今,我谋职小城,母亲亦长眠故园,你叫我到哪里去寻觅故乡野菜的踪影?我又怎能吃到那包含着深深母爱的野菜?
14、故乡的野菜摆在第一位的是藜蒿,排在第二位的是荠菜,排在第三位的是小蒜。藜蒿遍湖洲都是,牛不吃猪不吃,但人爱吃,越吃越上瘾,特别是藜蒿炒腊肉,再配点故乡的美酒“三花酒”。余林告诉我,故乡的野菜加上故乡的美酒,美得不能再美,花得不能再花。我问余林为什么叫“三花酒”?他说故乡的酒是有故事的,只是这个故事又可以写成一篇文章,我说,那我就再写一篇故乡的美酒。
15、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字星杓,浙江绍兴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16、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17、作者一开始便极力地掩盖自己对故乡满怀的深情,紧接着又用理性观照的方式尽力拉开自己与故乡——浙东的距离,然而,在外生活得越久,思乡的情感就越浓烈,故乡的一切为周作人筑起了一个“自救”的精神家园,经过回忆洗涤后的故乡的野菜在作者那平淡无奇的言语中甚至在作者长久以来的心中早已幻化成了美丽、有趣的形象。
18、在记叙紫云英时又引用《俳句大辞典》里的有关记载,强调了紫云英的可爱,充分体现了作者渊博的常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又把浙东的民俗放到一个横的文化比较层面上,提高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和品位。
19、枸杞头。春天的早晨,尤其是下了一场小雨之后,就可听到叫卖枸杞头的声音。卖枸杞头的多是附郭近村的女孩子,声音很脆,极能传远:“卖枸杞头来!”
20、故乡的春天就是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故乡的原野,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野菜。故乡在春天里奔跑,春天在故乡里盛开。春天充满了生机和色彩,故乡让舌尖上的味蕾变得津津有味。
三、故乡的野菜主要追忆了故乡的哪几种野菜?有什么作用?
1、春天里,还有许许多多的野菜,故乡还有柳叶,榆钱,槐花、茅针,特别是香椿。故乡人不太喜欢吃香椿,而我特别喜欢吃香椿。我曾在前年花钱购买了上百棵香椿小树苗邮到故乡,让每家每户都种一种。父亲说,他们有些人没有种,因为不喜欢吃,他们说就是老家的另外一种树。我告诉父亲,香椿有一种独特的香味,不是一种树。我本来打算今年再买些有价值的树苗送人,我的心拔凉拔凉滴。香椿被称为“树上的蔬菜”,目前市场价120元一斤,如果论两卖就是20元一两。
2、蒌蒿好像都是和瘦猪肉同炒,素炒好像没有。我小时候非常爱吃炒蒌蒿薹子。桌上有一盘炒蒌蒿薹子,我就非常兴奋,胃口大开。蒌蒿薹子除了清香,还有就是很脆,嚼之有声。
3、小蒜是区别大蒜而言的,又与小葱有点相似。小蒜在有的地方叫野韭菜,摘来做米粑馅,香味十足,如果加点腊肉,那就富得流油。
4、广征博引,庄谐并出,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5、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莱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
6、3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
7、经典文学,你不能只是路过
8、凤凰读书计划·耳畔书香
9、1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
10、周作人(1885—1967),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取名作人,以名行世,一生用过90多个笔名,常用笔名有独应、周逴、周遐寿、仲密等,绍兴人。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11、《故乡的野菜》文笔质朴,立意新奇,通篇都透出一股精巧的艺术魅力,思乡怀旧是文章的主题,而贯穿全文的线索却是野菜。野菜是最被贱视的,它登不得大雅之堂,又不为一般富有阶级所爱。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12、王西楼有一本有点特别的著作:《野菜谱》。
13、不久,嫩绿的椿苗芽开始在盘曲嶙峋的枝头上点缀。又似乎在一夜之间,嫩绿的椿苗芽便“砰、砰、砰……”地长大,碧绿的叶片在微风中招展,用幽香挑逗着人们的视线,诱惑着人们的食欲。
14、椿苗的吃法很多,每一种都让我齿颊留香。从椿树上摘下椿苗后,首先要用沸水烫,等椿苗烫好后,这时撒上盐就可以生吃,这时吃法一。
15、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家乡的人文气息,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家乡的烙印,村前的老树,山中的小路,溪水潺潺,你是否都不会忘记;父母的教诲,故乡的期许,炊烟袅袅,你是否都会想起!朋友,你已知道了家乡野菜的味道,请再深深俯身下去亲吻大地,亲近、拥抱大自然,去领略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美吧!祝愿故乡之景,美不胜收,并把她装扮得更加美丽、更加漂亮!永远收获着希望!
16、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
17、文章从他的妻子买菜看到荠菜,想到浙东乡间妇女小儿采菜的事情以及小孩唱的儿歌,并且引证了《西湖游览志》和《清嘉录》的有关记载,又联想到鼠曲草和小孩赞美的歌辞,以至清明扫墓时所供的麻果和日本的草饼等等,真是随兴而谈,毫无拘束,所谓“信口信腕,皆成律度”,不涉人事是非和世间愁苦,只展示人情风俗典故,使读者从中得到悠闲的人生兴味
18、汪曾祺曾写过故乡的野菜,他写的是江苏的野菜。周作人也写了故乡的野菜,他写的是浙江的野菜。而江西的野菜至今无人写进散文里,我想是有原因的。一个原因是江西菜在中国菜系中被包围了,另一个原因是江西的野菜是被贱视的,江西的菜很少走出江西,就是著名的鄱阳湖藜蒿,北京也买不到。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和岳各庄批发市场上的藜蒿大部分是湖北的和云南人工种植的藜蒿,是那种绿绿的梗,而不是紫红的梗。
19、雨水时节,小女儿从老家采挖了一些野菜带回了武汉,一种是地米菜,一种是野腊菜。当我看到这些野菜时,瞬间,浓郁的乡思立刻触动了全身每根神经,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了从前。家乡的野菜是一盘简朴而特殊的菜,更多的是我记忆中的那份特殊的味道,久久珍藏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从儿时到现在,梦里梦外一直萦绕于心,每年的春天都会想起家乡的野菜。
20、有一些会有毒.比较有效的方法,把菜洗干净后,里面剥一些蒜头,如果蒜头变黑了,菜一定是有毒的,不能吃.如果没变黑,就可以放心食用了;然后炒的时候也是放多一些蒜,这样不仅菜比较香,而且,也可以再次试验菜是否有毒.还有一种方法,是小时候听奶奶讲的,就是如果有纯银的首饰,把首饰插入菜中,如果首饰变色了,则菜有毒,没有变色,则可以放心食用.奶奶说,解放前,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收起
四、故乡的野菜
1、江南人重马兰头。小时读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提到儿歌:“荠菜马兰头,姐姐嫁在后门头”,很是向往,但是我的家乡是不大有人吃的。
2、首先上场的是地苋菜,那是一种匍匐在地面上的圆形野菜。它们大多生长在向阳的沃土里,一般在冬天就能长出6到8枚细齿型的土灰色叶片。
3、要读书,更要发声!不论你是想吐槽还是有疑惑,有观点还是想表达见解,都欢迎私信我们畅所欲言。
4、原文语句:《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
5、《野菜谱》上图下文。图画的是这种野菜的样子,文则简单地说这种野菜的生长季节,吃法。文后皆系以一诗,一首近似谣曲的小乐府,都是借题发挥,以野菜名起兴,写人民疾苦。如:
6、枸杞夏天开小白花,秋天结很多小果子,即枸杞子,我们小时候叫它“狗奶子”,因为很像狗的奶子。
7、现在水利大有改进,去年那样的特大洪水,也没死一个人,王西楼所写的悲惨景象不复存在了。想到这一点,我为我的家乡感到欣慰。
8、现在,家乡的野菜越来越少,并且越来越罕见。其一:把荒地改成了粮田,小块地改成了大块地。其二:与农民种地有一定的关系,种地是种粮食的,农药只是为了保护农作物的,所以,杂草、野果、野菜都被农药消灭了。过去,家乡的人吃野菜是为了度荒,称它为“救命菜”。现在,吃野菜重在食物的质,而非量,则是为了尝新,更是一道美味菜肴。家乡的野菜,虽不是饕餮大餐,让人耳目一新,却像小葱拌豆腐,让人余味悠长,堪称珍馐佳肴,令人倍感温馨。家乡的野菜,它土得掉渣,却野味十足,奇妙无穷,奇香无比,常常让人拍案叫绝,啧啧称奇。
9、荠菜大都是凉拌,炒荠菜很少人吃。荠菜可包春卷,包圆子(汤团)。江南人用荠菜包馄饨,称为菜肉馄饨,亦称“大馄饨”。
10、2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
11、我的家乡人大都不知莼菜为何物。但是秦少游有《以莼姜法鱼糟蟹寄子瞻》诗,则高邮原来是有莼菜的。诗最后一句是“泽居备礼无麋鹿”,秦少游当时盖在高邮居住,送给苏东坡的是高邮的土产。
12、武大的樱花开了!想回珈!
13、由于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喜欢以东洋的习俗与中土比照,如说到黄花麦果时便以日本的“御形”作比较,“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14、灰菜有点碱味,我很喜欢这种味道。
15、我们那里没有用荠菜包馄饨的。我们那里的面店中所卖的馄饨都是纯肉馅的馄饨,即江南所说的“小馄饨”。没有“大馄饨”。
16、灰条的“条”字,正字应是“藋”,通称灰菜。这东西我的家乡不吃。
17、我第一次吃灰菜是在一个山东同学的家里,蘸了稀面,蒸熟,就烂蒜,别具滋味。后来在昆明黄土坡一中学教书,学校发不出薪水,我们时常断炊,就掳了灰菜来炒了吃。
18、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的是黄花麦果,又叫鼠曲草,春天时采嫩叶来捣烂取汁,和粉作糕,浙东的小孩子们有了赞歌“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弗拿出,一块自要吃。”清明扫墓时,保留古风的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名曰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过黄花麦果地影子”,“也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淡淡的乡愁也可见了。还有一种扫墓时常吃的一种野菜紫云英,像豌豆苗一样,味颇鲜美,花也好看。“花紫红色,数十亩连绵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尤其写紫云英的白花可治痢疾的传说,这种知识得之于乡间,“故乡”二字隐含期间。
19、苦苦菜的吃法也有好多种,凉拌,做汤等。
20、主旨:本文写久居异地的作者,通过对故乡野菜的回忆,不仅写出了家乡的民俗、风土人情,也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作者是中国现代散文家周作人。这篇文章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民俗童趣在平淡中娓娓道来,其语言平和冲淡、淡雅悠远。其文风飘逸潇洒、雅趣盎然。文笔质朴,立意新奇,通篇都透出一股精巧的艺术魅力,思乡怀旧是文章的主题,而贯穿全文的线索却是野菜。野菜是最被贱视,它登不得大雅之堂,又不为一般富有阶级所爱。在作者心中,故乡是极富吸引力的字眼,野菜成为作者笔下抒情之物,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怀旧之感,如同一幅清淡的浙东风俗画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堵景思情,油然两生恩乡之心,而点缀画面的便是平凡的野菜。
五、故乡的野菜原文
1、蒌蒿,字典上都注“蒌”音楼,蒿之一种,即白蒿。我以为蒌蒿不是蒿之一种,蒌蒿掐断,没有那种蒿子气,倒是有一种水草气。
2、作者往期作品(最新5篇)
3、《故乡的野菜》不正面述说对故乡的思念,而是通过对故乡野菜的叙写,委婉地抒发了隐隐的、淡淡的怀念之情。
4、野腊菜(野芥菜):惊蛰时节,田间地头非常常见的野菜,它要比其它野菜都大很多,叶片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形状,叶片茎叶上有较短的刺毛,正反两面颜色都比较翠绿。它的主根较深,周围有许多须根,细长细长。野腊菜,顾名思义有点辣味,它的做法多种多样,可以焯一下水,炒一盘腊肉冬笋野腊菜或直接炒野腊菜。如果釆挖的比较多,就可以腌制起来,过一天、二天后,盛到盘中,放上蒜末,酌点香油凉拌,吃起来很清脆,有点冲鼻子(老家叫冲菜),嚼之有声,津津有味。当你悠闲散步时,当你带着孩子野炊、野游时,可挖两棵,不管在哪里遇见了不要错过,碰见较大的一棵就可以炒一盘,拿回家精心烹饪,体会一下赞不绝口的滋味。
5、在战斗的同时,他又常常产生避退的思想,并创作了不少充满着恬淡、闲寂韵味的随笔小品,显示出周作人创作风格的开始转变。显然,周作人希望通过对情感的抑制,在平和冲淡的文风中去寻求内心的平静。
6、2019《收获》长篇(春卷)
7、故乡是极富吸引力的字眼,野菜成为作者笔下抒情之物,然而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怀旧之感,在文章中并没有象火山岩浆一般地喷发出来,而是如同一位丹青妙手把一幅清淡的浙东风俗画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堵景思情,油然两生恩乡之心,而点缀画面的便是平凡的野菜。《故乡的野菜》文笔质朴,立意新奇,通篇都透出一股精巧的艺术魅力,思乡怀旧是文章的主题,而贯穿全文的线索却是野菜。野菜是最被贱视的,它登不得大雅之堂,又不为一般富有阶级所爱。
8、故乡的野菜默默地生长广袤的山野中,像极了我那勤劳朴实的乡亲,默默无闻却蕴涵美德,让我在每一天春天来临时,迎风怀想。
9、枸杞头放在一个竹篮子里,一种长圆形的竹篮,叫做元宝篮子。枸杞头带着雨水,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
10、《故乡的野菜》通过对故乡几种野菜的介绍,描绘了浙东乡间的民情风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想和对童年的眷恋。
11、苦苦菜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祛火明目和胃。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和多种微量元素。
12、这两句诗采用拟人修辞,意谓阳春三月人戴上荠花,连桃花李花都要逊色。
13、但是,当一盘青盈盈的散发着清香的地苋菜端上矮桌时,你才发觉原先的苦和累是值得的,它们是如此的鲜美,会让你的食欲大增。
14、四季以亘古不变的方式行走着,又到一年春草绿。似乎在一夜之间,春草就侵占了整座的山头,桃花就攻陷所有的山村水郭,柳树就控制了城市乡野的河流沟壑。春天的旌旗鲜明地飘扬在乡村的山野,故乡的野菜们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高歌着生命的主打曲。
15、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6、常常,当晚饭的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才意识到该回家了,可篮子里往往空空如也,个别孩子甚至连篮子和“菜挑”也不知去向……
17、《故乡的野菜》是中国现代散文家周作人的作品。《故乡的野莱》,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民俗童趣在平淡中娓娓道来,其语言平和冲淡、淡雅悠远。其文风飘逸潇洒、雅趣盎然,堪称一幅淡雅悠远的风俗画。《故乡的野菜》文笔质朴,立意新奇,通篇都透出一股精巧的艺术魅力,思乡怀旧是文章的主题,而贯穿全文的线索却是野菜。野菜是最被贱视的,它登不得大雅之堂,又不为一般富有阶级所爱。在作者心中,“故乡”是极富吸引力的字眼,野菜成为作者笔下抒情之物,然而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怀旧之感,在文章中并没有象火山岩浆一般地喷发出来,而是如同一位丹青妙手把一幅清淡的浙东风俗画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堵景思情,油然两生恩乡之心,而点缀画面的便是平凡的野菜。
18、看似从容自在,信笔而出,没有雕琢的痕迹,但在字里行间之中,却有一种耐人回味的神韵。
19、我在北京的一家有名的家庭餐馆吃过这一家的一道名菜:翡翠蛋羹。一个汤碗里一边是蛋羹,一边是荠菜,一边嫩黄,一边碧绿,绝不混淆,吃时搅在一起。这种讲究的吃法,我们家乡没有。
20、▌《欢迎你回家》音乐mv背后的故事
六、故乡的野菜
1、荠菜、枸杞我在外地偶尔吃过,蒌蒿薹子自十九岁离乡后从未吃过,非常想念。
2、王磐当时名声很大,与散曲大家陈大声并称为“南曲之冠”。王西楼还是画家。高邮现在还有一句歇后语:“王西楼嫁女儿——画(话)多银子少。”
3、故乡的野菜长在田间地头,如今又藏在心里头。
4、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
5、故乡的野菜是非常美好的回忆,因为生长过的地方有着,非同寻常的深刻记忆,所以免不了抒情也免不了留恋!
6、自我介绍:在外求学,方知月是故乡明。
7、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
8、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转发,分享知识是一种快乐。
9、家乡的独特野菜生长,多彩斑斓,各有独特要点,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它们生长环境各有所长,大自然的恩施,让我们饱受口福,尝到了大自然的野生菜美味。
10、闲话:平淡冲和、浮躁凌厉
11、▌岳武高速通过绿色公路主题性项目验收
12、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
13、《故乡的野菜》课文中的“三春”指的是农历三月。
14、《故乡的野菜》是周作人人小品散文的名篇之通过对家乡野菜的描写,勾勒了一幅幅浙东古朴清纯的民俗画卷,流露出品花赏草的闲适情趣,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15、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16、荠菜焯过,碎切,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浇以麻油酱醋,或用虾米,或不用,均可。这道菜常抟成宝塔形,临吃推倒,拌匀。拌荠菜总是受欢迎的,吃个新鲜。凡野菜,都有一种园种的蔬菜所缺少的清香。
17、在北京我也摘过灰菜炒食。有一次发现钓鱼台国宾馆的墙外长了很多灰菜,极肥嫩,就弯下腰来摘了好些,装在书包里。门卫发现,走过来问:“你干什么?”他大概以为我在埋定时炸弹。我把书包里的灰菜抓出来给他看,他没有再说什么,走开了。
18、《祭奠阿里》(非虚构)卢一萍
19、高邮现在还有没有莼菜,什么时候回高邮,我得调查调查。
20、地苋菜的清香似乎还荡漾在唇角,接下来闪亮登场的便是野椿苗。古老的椿树默默地立在田头地旁,像一位饱经沧桑伤痕累累的老者静候着医生的妙手解救。春天不愧为一位包治百病的神医,她把甘霖慷慨倾洒。
1、荠:荠菜,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羽状分裂,花白色,嫩叶可食。
2、《故乡的野菜》这篇散文以“野菜”为线索。野菜贯穿了作者在故乡的所有生活,是生活中不可全少的,最重要的东西,如今离开了家乡,家乡的野菜再也吃不到了,想念吃野菜,其实就是在想念自己的家乡。
3、莼菜。第一次喝莼菜汤是在杭州西湖的楼外楼,一九四八年四月。这以前我没有吃过莼菜,也没有见过。
4、▌余继志:行走在山间的“背包警察”
5、在所有的野菜中,我对野椿苗情有独衷,几乎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一碗椿”的地步。小时候,每年的清明前后,当椿树的枝头刚刚泛出新绿时,我便猴急地爬上枝头,小心翼翼地摘下几乎还是碎末的椿苗芽,吵闹着妈妈给我炒着吃。
6、马齿苋(马齿菜、蚂蚱苋):到了夏天,黄豆地里,绿豆地里,芝麻地里,棉花地里,田埂路旁,房前屋后都有它生长的立锥之地。它耐旱、耐涝、病虫害危害极少,生长力强,所以太普遍太泛滥。马齿菜生食、烹食均可。柔软的茎可像菠菜一样烹制,也可以与洋葱或番茄一起烹饪;其茎和叶可用醋腌泡食用,不过吃的时候,有点酸酸的味道,上桌后会抢着吃,胃口大开,鲜味十足。
7、引用歌谣之后,第一首引出了典籍中的记载,第二首引出了清明的习俗。
8、1923年9月,因为日籍妻子羽太信子的关系,周作人与鲁迅断交,要鲁迅以后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去。从此,怡怡兄弟,成为参商。从“五四”高潮过后,周作人思想上充满着幻想破灭的悲哀,并感到走上歧路的矛盾。
9、卖了这会的关子,嗅一嗅,香喷喷的气味马上会冲进你的五脏六腑,流口水了吧,也许口水已在你嘴巴里打转了啊!
10、每当立春过后,大地一天天的回暖。家乡的田野上就会悄悄地冒出一簇簇的野菜,在春风中折射出绿绿油亮的光泽,摇曳着妖媚多姿的身段了。
11、明朝的时候,我的家乡出过一个散曲作家王磐。王磐字鸿渐,号西楼,散曲作品有《西楼乐府》。
12、过去,我的家乡人吃野菜主要是为了度荒,现在吃野菜则是为了尝新了。喔,我的家乡的野菜!
13、我是小院 ,老家东北那里有山有水物产丰富,春天是野菜天下先说河边草地上,婆婆丁,柳蒿芽,鸭嘴菜,驴蹄菜,广冬,酸江江……山上蕨菜,刺木果《芽》枪头菜,山白菜,芍药花,山葱,山蒜,山土豆,曲麻菜,苋菜,……现在只有满满的回味(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14、挖地苋菜时可以连根挖,它们的根甚至比叶片还要好吃。挖好后,接下来就是洗。这是一种很累人的活,因为它们是如此的细小,并且枯叶和杂草常常搀杂在叶片中间,于是在洗的时候就很费神。
15、(1924年2月作,选自《雨天的书》)
16、枸杞头不值什么钱,也从不用秤约,给几个钱,她们就能把整篮子倒给你。女孩子也不把这当作正经买卖,卖一点钱,够打一瓶梳头油就行了。
17、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大约是保存古风的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但不作饼状,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曰茧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日本称做“御形”,与荠菜同为春天的七草之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艾饺,名曰“草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18、我们在“花城文苑”等你!
19、还有那斑鸠菜,我是如何也忘不了的了。这是种小灌木,花果美丽,开花时白色花冠下衬以紫红色的花尊。难忘倒不是因为它好看,而是那滋味是如何也忘不了的。小时候常常扁桃体发炎,我妈就去采来斑鸠菜的叶子,煮成汤,让我喝下,白的碗,碧绿的汤,倒是赏心悦目,却苦得我哇哇乱叫,心里还想着这菜这么苦,斑鸠怎么下得去口呢,百思不得其解。想归想,不管斑鸠如何,我可是得把它喝完,不然一顿教训是免不了的,好在效果也是尤佳的,喝上一大碗再睡上一觉,醒来时喉咙也不那么疼了,又想那斑鸠天天吃这个大概不会喉咙疼的吧。
20、文中有两处引用的歌谣:
1、性格比较峻急,热烈而又冷峻。周作人则比较安静、和缓、低调,虽然偶尔也有强硬的时候,但差不多都是被激发出来的自卫性的决绝和反击。
2、君不见昨朝儿卖客船上,
3、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小孩们有歌赞美之云:
4、梅的故乡在鄂西、川东。据《本草纲目》引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梅实生汉中山谷”,而“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花镜》上说:“古梅多著名于吴下、吴兴、西湖、会稽、四明等处,每多百年老干。”《花镜》在梅的注解中说:四川大渡河上游的丹巴县内,海拔1900〜2000米的山谷地带,雅砻江流域会理县的海拔1900米的山间,都有野梅生长。广西兴安县山区、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大庾岭,古代都是盛产梅的地方。广东增城县的罗浮山,历来以产梅花著称于世,“罗浮”后来就成了梅花的别名。
5、主编/春天文编/蝶伊排版/悦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