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均与朱元思书背景94句精选文案

一、吴均与朱元思书

1、风和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2、陆维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3、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

4、(8)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5、(22)交映:互相掩映。

6、(14)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7、(20)横柯: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8、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昼,白天。犹,好像。

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10、最后两句写树木,则与段首“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相呼应,群峰丛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同样给人以欣欣向荣、蓬勃向上之感。这样一种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来了层峦叠嶂种种奇特的雄姿,更写出了观赏者荡涤心胸的奇趣,唯有心中无杂念者方可体会到这样一种大自然的生趣之美。接下去便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表达作者思想情怀的千古名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的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托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有景其实还有人,那么构成这样一幅大自然山水图的人他是谁?又在哪里呢?

11、接下来就具体描绘山水了,先写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写江水的深而且清澈,以至于水中的游鱼,江底的细石都能清晰可见,是难得遇到的一种景致,令人赞叹不已。

12、经纶世务者,在官场奔忙的人,虽然练达老到,但窥看此处幽深的谷底也不能不改弦易辙,忘却归路。作者这两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他此番游江的感悟和慨叹,同包容无尽的大自然相比,各色人等其实都是何等的渺小。正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样,吴均在这里宣扬的并非消极的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他只是在兼济天下而不能的状态下,求得独善其身的心灵安慰。

1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15、今义: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16、(6)急湍甚箭:省略句,省略介词“于”,正常为“急湍甚于箭”。甚,超过。

17、俱:全,都。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注释:①风烟,指烟雾。②净,消散尽净。《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18、古义:本文是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

19、魏晋文学·陶渊明集《饮酒》|中华经典

20、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二、吴均与朱元思书背景

1、“水皆缥碧,干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正侧描写)

2、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接着笔锋一转,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箭就是甚于箭,指这个水流的速度比箭还要快,省略了个于,猛浪若奔是比喻这个浪花的形态,就像万马在奔腾一般。

4、编委:弋黛平、邓育秦、毛迎春、尚振东、闫景云、李文晓、李天相、姚旺才、战继忠、苗丽伟、潘秀琴、冯保安、杨顺来、冯建民、张同灿、方向江、周英苗、解建国、付超、卫巍、解国珍、王丽娟

5、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6、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沈约见其文,倍加称赏。梁天监二年(503),吴兴太守柳恽召为主簿,常引与赋诗。建安王萧伟趋贤重士,召吴均为记室,掌文翰;萧伟迁江州(今江西九江),补吴均为国侍郎,兼府城局。后柳恽又转荐吴均于梁武帝,帝召之赋诗,深为赏识,任为侍诏,累升至奉朝请。主要作品《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续齐谐记》。

7、1 作为有能力入朝为官的士人阶层的一员,受不了政治黑暗,排解一下苦闷。

8、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9、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山山水水,展现了山水之美,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失意,厌倦和企图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10、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心生寒意的树。(重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借着自己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仿佛都在争着比高远,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形成成百上千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着,猿持续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然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11、皆生寒树:使人感到有寒意

12、其实不论几个人,黄公望是把人藏在山水之中啊,在黄公望看来,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别人看到,或者说不需要被别人看得清。当年80高龄的黄公望踏遍了富春江两岸,背着画卷带着干粮一路前行,渔舟唱晚,樵夫晚归,山林寂静,流水无痕,都变成了他人生的注脚,四年的呕心沥血终将《富春山居图》画完,一年之后黄公望长笑而逝。有人这样形容说,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像黄公望那样用了四年时间与河流真正的对话。在这对话之中,可以说“富春江读懂了黄公望,而黄公望也读懂了富春江”。这段话说的真好,虽然黄公望的一生悲苦,但他最终在这幅画里通过“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的表达,找到了整个的世界,他也因此实现了永生,这其实也是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所要表达的人生境界。

13、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

14、“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四句为一层,是交代作者的行踪所至和赞美江上风景的,同时也为领起下文作了铺垫。

15、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16、(19)反:同“返”,返回。

17、吴均通史学。在任奉朝请期间,先是上表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成稿30卷。如实称武帝为齐明佐命,武帝不悦,以“其书不实”为名,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武帝下令焚之,并免其职。不久,武帝又召令撰《通史》,起三皇迄齐代。吴均撰本纪、世家已毕,惟列传未就而卒。吴均还注范晔《后汉书》90卷,著《庙记》10卷、《十二州记》16卷、《钱唐先贤传》5卷等。

18、魏晋文学·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中华经典

19、魏晋文学·陶渊明集《桃花源记》|中华经典

20、本文出自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类书《艺文类聚》。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但这段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文字,却成为一篇独立的小品文,传诵至今。

三、吴均与朱元思书多少字

1、由于信的主要内容全在于写景,而且写得鲜明生动,惟妙惟肖,所以流传当中人们就把这一部分节选出来,把它当作一篇独立的写景散文,成了我国古代写景散文当中的名篇了。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4、魏晋文学·曹植《洛神赋》《七步诗》|中华经典

5、《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卷是梁朝著名文学家吴均(一作吴筠)写给朋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的一封信。

6、与古人对话,与经典同行。每晚21:00,贵州教育发布带来特别专栏#中华经典#。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中华经典资源资源库·诗文词曲·魏晋文学——吴均《与朱元思书》。(注:该篇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7、(1)吴均南朝梁叔痒吴均体(2)东晋渊明五柳先生陶渊明集(3)退之唐文学昌黎先生集(4)明初开国文臣之首当今文章第一太史公刘基高启宋学士文集赠序

8、先看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这里写的是两岸的奇山有非凡的山势,在富春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放眼望去是一片青葱之色。舟行江上,两岸青山迎送,满眼挺秀奇崛,远近正侧,变化多端,因此这连绵的群山在吴均的视觉感受当中,并非只是静穆崇高,更有着奔放活跃的一面,所以作者神奇的想象力体现在这竞上和争高,两个词语的运用上面。

9、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10、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11、此文不是运用移步换景写法,而是在总写之后,分镜头逐一描绘。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江水色泽,青白一片,水流清澈,“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以看见鱼儿在往来嬉戏,甚至连细小的石子也历历在目,足见江水的明静和、清澈。

12、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13、(原载1990年9月10日《西安晚报》,后收入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师文选鉴赏词典》一书)

1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

15、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视觉、听觉)

16、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17、最后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这营造了一种幽静、清疏的这种氛围,作为文章的了结,如空谷回音,余韵无穷。总之,全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景入情,复又回归,循环往复,令人沉醉,赞叹不已。

18、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

19、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20、(13)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四、吴均与朱元思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9)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2、这篇著名的骈文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信中的一个片段,历来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千古佳作。本文所描写的是作者乘船从流飘荡,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富春江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啊,仿佛身临其境,领略了其中的山水之美。

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3)“(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6、执行主编|罗莎编审|项蕾

7、 作者轻淡而使人不觉地渲染上感情色彩,使全幅画洋溢着诗情

8、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9、作者是借自己对山水之美的感受,赞美了富春江上的幽静自然,没有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藐视之情).也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目的:吴均是对友人朱元思的规劝.

10、 视觉与听觉、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的巧妙结合,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11、简单的语文|轻松的语文

12、是从“奇山”“异水”两个方面中心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其中,“异水”分为:“水清”和“水急”两方面“奇山”分为:“山之形”“山之声”“山之理”“山之色”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13、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1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这里“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实指,又是泛指。就实指而言,意谓这名利极力攀上峰巅,热衷政务而想飞黄腾达者,应窥见面前危险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谓大自然的伟大会使人流连忘返,平息功名利禄之心。总之,既写奇景,又抒感概。

15、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16、吴均(469至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沈约见其文,倍加称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8、梁天监二年(503),吴兴太守柳恽召为主簿,常引与赋诗。建安王萧伟趋贤重士,召吴均为记室,掌文翰;萧伟迁江州(今江西九江),补吴均为国侍郎,兼府城局。后柳恽又转荐吴均于梁武帝,帝召之赋诗,深为赏识,任为侍诏,累升至奉朝请。

19、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0、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

五、吴均与朱元思书拼音

1、(17)息心:平息名利之心。息:动词,平息。

2、魏晋文学·诸葛亮《诫子书》丨中华经典

3、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4、《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过传忠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6、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

7、古义:看,观察,侦查。例句:窥谷忘反。

8、第二句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境和畅游心境。“从流飘荡”既写小舟沿江溯水而上的情态,又抒发了心中飘逸之情,一路上美景不尽,只好任意东西,以饱眼福啊。这个“任意东西”写的真是潇洒自如,令人艳羡不已啊。

9、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称赞。

10、(1)“(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

11、《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2、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被称为&#x天下独绝&#x,作者在此文中描述富春江的山水时用了&#x天下独绝&#x一词,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不胜收、无与伦比的富春江山水图,仅仅144个字,便将此景描绘地淋漓尽致,令人心驰神往。

13、共色:同样的颜色。共,同样。

14、《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书信中的一个片段。

相关文章

  • 李夫人赋翻译145句精选文

    一、李夫人赋 1、薛涛&鱼玄机|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狂野泼辣! 2、让我们将目光穿破时空去到2000年前的大汉王朝,领略一下这首古诗的魅力,因古诗中有一个令人怜惜的美人,还有…

    2023-10-17
    59
  •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11

    一、文天祥过零丁洋 1、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2、从地…

    2023-10-17
    59
  • 诗仙李白的诗145句精选文

    一、诗仙李白 1、开元十四年。刚26岁的李白从四川老家游玩到湖北襄阳,听说城东南的鹿门山,隐居着大诗人孟浩然。 2、《李白之天火燎原》是由李伯勋执导,张子文、马牧萱、刘承…

    2023-10-17
    59
  • 描写雪的诗句 古诗(写雪

    一、描写雪的诗句 1、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2、又到了在玻璃上哈气,写喜欢人名字的季节 3、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4、冽风送雪,一…

    2023-10-17
    59
  • 满城尽带黄金甲诗意10

    一、满城尽带黄金甲诗 1、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等到了秋天,百花都谢了,菊花却盛开。整个长安都可以闻到菊…

    2023-10-17
    59
  • 山中送别唐王维拼音版

    一、山中送别(唐)王维 1、出处:唐代·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2、这两首诗王维的《山中送别》主要表达了盼望与朋友再次相见的心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与朋友分别后内心的孤独、…

    2023-10-17
    59
  • 杜甫关于李白的诗122句精

    一、关于李白的诗 1、月亮也一直在那里不离不弃就像这些诗。 2、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3、(壹号收藏推荐文章NO.4125) 4、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5、唐.杜甫.《春日忆李白》:…

    2023-10-17
    59
  • 李白的古诗有哪些九年级

    一、李白的古诗有哪些 1、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2、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 3、李白乘舟将欲行, 4、《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静…

    2023-10-17
    59
  • 关于彼岸花的诗词或古诗

    一、关于彼岸花的诗 1、十里摆渡船,黄泉路上还。 2、蹲下身,抚摸那彼岸花; 3、我情系彼岸,万物入襟怀。 4、彼岸花,彼岸花开开彼岸,独泣幽冥,花艳人不还。尘世忍离谁再念…

    2023-10-17
    59
  • 于易水送人拼音版正确

    一、于易水送人 1、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2、荆轲与助手秦舞阳带着地图和樊於期的头颅来到…

    2023-10-17
    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