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译
1、从寓言故事读文言文|守株待兔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3、解释一词多义现象:
4、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5、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6、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术未尽也()
7、③奈何忧其坏——其,代词,它。
8、觉得精彩就转发一下吧~
9、陆绩六岁时,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命令下人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把三个橘子藏在怀中,等到告别的时候,跪着向袁术拜谢。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口里滚落到地上。袁术笑着说:“陆绩,你来别人家做客,为什么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带几个回去给母亲吃。”袁术说:“陆绩,你那么小就知道要孝敬父母,长大后必定是人才。”袁术认为陆绩十分与众不同,后来经常向别人称赞陆绩怀橘的美德。
10、④闻之于宋君——之,代词,这件事。
1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12、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13、从神话故事读文言文|皇帝擒蚩尤
14、①家无井而出溉汲——而,表示承接,不译。
15、之:代词,指这件事,助词,的。
16、古今异义与一词多义
17、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
18、家无井而出溉汲(jí)
19、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20、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穿井得人译文的文言文翻译
1、此文出自春秋时代吕不韦所写的《吕氏春秋》。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2、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读多了对文言的理解是有好处,它对语句的停顿的把握很有帮助,也就能帮助理解了。中国的古人的时候就是先烂熟于心才开始理解,但我们就不能那样了,古人读书就好象是把一块冰吞进肚子里,再漫漫理解,把它融化。而我们现代讲求效率,决不能像古人那样。因为我们还有别的科学要学,就要有新的方法。就要一边理解一边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所以说也不是文言读多了就是学习的最佳方法。
3、⑤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_____
4、(9)求闻之若此——若此:像这样,如此。
5、止露尻尾尻:狼亦黠矣黠:
6、林晓老师的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真正与古人面对面,共赏明月对饮酒。
7、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不知道是不是准确~好久以前学的了~~。
8、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致:远:)
9、(5)闻之于宋君——闻: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10、从历史故事读文言文|曾子杀猪
11、五年级下册开始,小学生第一次开始接触文言文,从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到六年级的《两小儿辩日》,小学课本只有寥寥几篇文言文,这样的文言文数量,是无法帮助孩子打下扎实的文言文基础的,而小学生到了初中,文言文又是必考的知识,初中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已经很难有多余的精力来学习文言文,文言文基础就无法牢固。如果小学生提前学文言文,把文言基础打扎实,到了初中,就可以轻松阅读完整篇文言文,也可腾出多余的时间学习其他科目。
12、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13、《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幼时批评父亲友人“”“”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14、(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15、前①恐前后受其敌前:___②狼不敢前前:_____
16、晚上6:30—8:20
17、所以,对文言词汇的理解,是文言学习的根本!
18、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
19、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___,语意深长。
20、第③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三、穿井得人文言文的翻译及道理
1、水二中八(2)班杨咏儿感言:
2、贫者语(yù)于富者曰
3、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4、(10)不若无闻也——不若:不如,比不上。
5、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
6、一对一精品辅导:13986026781郝老师
7、从历史故事读文言文|和氏璧
8、词类活用与偏义复词
9、穿井得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翻译)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因为家中没有井,所以经常要到很远的有井的地方打水用于灌溉.直到他家打了一口井之后,(才减少了远处取水的问题),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听到了这话的人很惊奇,并对其他人说:“丁家打井时在井中发现一个人.”这话在宋国议论传播开来,宋国国君也闻知此事了.宋国国君派人去问丁家的人.丁家的人回答说:“是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力,不是在井中发现一个人.”摘自《百度·作业帮》
10、从历史故事读文言文|伤仲永(节选)
11、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12、解析:“常一人居外”的原因是“家无井,而出溉汲”,翻译过来就是“家里没有水井,(因此)要外出取水”。
13、(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4、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以何为丞相()()
15、险躁则不能治性(险:治:)
16、重点实词及其翻译:
17、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边去取水,所以总有一个人在外边奔波。后来他家挖了一口井,于是对人说:“我挖了一口井,家里就多了一个人。”有人听见这话,就向另外的人传话说:“丁家挖了一口井,井里出来一个人。”于是全国的人都争相传播这样一条奇闻。消息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国君派人到丁家去查问。丁家的人回答说:“我们是说挖井之后多出一个人的劳力可供使用,不是说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
18、参考答案:取水/外出取水
19、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