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光启
1、▲三位重要来华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神父利玛窦(上左)、神圣罗马帝国神父汤若望(上中)、比利时神父南怀仁(上右)、徐光启(图中下左)及其孙女许甘第大(下右)
2、农业社会极看重历法,这是因为时令节气、阴晴雨雪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3、崇祯三年(1630),徐光启升至礼部尚书,礼部的一把手了。
4、据此可知,徐光启生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死于崇祯六年(1633),终年七十二岁。
5、徐光启(1562年一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人,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数学、农业等领域都有着杰出贡献。他在天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修订历法和编译《崇祯历书》。他是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有名词来使用的第一人,曾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徐光启在农学方面的突出成就是编撰了《农政全书》,堪称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6、明嘉靖41年,徐光启出生在上海黄浦区南市乔家路的九间楼内,万历32年中进士,开始了宦海浮沉的一生。
7、值得一提的是,徐光启的坡形大墓前耸立着一个大十字架。离此不远处的新哥特式大教堂是上海的主教座堂。在附近保存完好的建筑群中,还有当今上海的一个重点中学,一个历史性图书馆,一个技校以及古天文台等等。事实上,徐光启是一个不同反响的基督徒,他是利玛窦神父最杰出的弟子和挚友,也是上海基督信仰团体的创始人。这片徐氏生前购置的土地是他的后人集居的地方,也是他的落葬地。19世纪中叶,传教士在这里建立的一个基督信仰”小城”成为耶稣会在中国的传教中心,至今,上海教区主教公署仍设立于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历史。
8、习西方数学,创“几何”发展
9、历经明清两朝钦天监的传教士——汤若望
10、从此,徐光启在仕途上不断升迁,经万历、天启再至崇祯三个朝代,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太子太保。
11、徐光启的官场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父亲去世而回乡丁忧、政见不合而告病请辞、遭受弹劾而被迫隐退,进进退退之间,虽有波折沉浮,但始终以富国足民为志,坚守自我,从未懈怠对西方数学、农业、天文、水利等方面优秀书籍的译制。
12、欧洲人沿着新航路将传教热潮带到了中国,但中国人并不接受,群众排外情绪高涨,朝中也有不少官员反感,认为传教士有颠覆国家的嫌疑,时任礼部尚书的沈榷曾连续三次上书攻击传教行为,并下令拆除教堂,遣返传教士,史称“南京教案”。
13、徐光启在庶吉士毕业分配工作时,被成功地留在明朝权力中枢翰林院,担任了翰林院检讨,具体工作是内务府司礼监书堂的老师,专门负责教育宦官。徐光启因此与哪些宦官成为密友,我们不得而知。
14、在本届徐光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列出一组历史数据,徐光启时代中国GDP占全世界的6%,欧洲14国GDP占6%,而他的话亦余音绕梁:“马克思评价文艺复兴时期时曾说,那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徐光启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也成为了当时中国的一个巨人。”今日中国人不得不刮目相看的是,这位顺应文化复兴的时代潮流的巨人,却不是一个对本民族文化抱虚无主义态度的西化论者,朱维铮教授列举的数据从国力强大这个层面展现了徐光启文化自信的底气。
15、耶稣会士庞迪我指导徐光启吃的药,也是地道的中药配方,如六味地黄丸、人参固本丸;
16、又如,万历四十一年,他给家人写信道:
17、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中国的达芬奇……徐光启死后,人们不断给他戴上各种帽子,后世之人或各取所需,或避重就轻,历史叙述总是躲躲闪闪,及至今日生活在徐家汇的青年“不知有徐”,而徐氏身份符号的演变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18、崇祯严辞切责钦天监官员。在这种情况下,礼部奏请开设历局,修改明初开始推行的《大统历》。
19、第不看儒经看兵法、购火炮。
20、李天纲很欣赏徐汇区文化局的“务实开明”精神,他特别提到2003年宋浩杰组织修复徐光启墓,按照1903年重修的样子复原,把墓碑前的十字架也修复了。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前欧洲所所长陈乐民亦积极评价:“我认为这很重要,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徐氏本人的尊重。”
二、徐光启简介
1、耶稣会士是如何搞垮明朝的(中)
2、系列9:徐光启之流为什么对耶稣会士“深信不疑”?https://mp.weixin.qq.com/s/GjnI2g7UKpo4AqAtueddEA
3、徐光启中秀才后,参加过多少次乡试,我们不得而知。徐光启是上海人。按照制度,如果他想当上举人,他应该在南京参加应天府的乡试。因为他弄到了“入籍成均”,便可以申请在顺天府即北京参加乡试。
4、这也引出他的第二个侧面:农民出身的全能科学家。
5、我国古代常见的时间单位是一年,一个月,一个时辰,并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徐光启通过修历第一次建立了一天有24小时的认知,同时也正式引进了7天为一周期的时间单位。另外,明朝的工程建筑经常由不通理工的文科男担任主管,徐光启编译了测量学著作来提高工程质量,并推广了勾股定理的用法。
6、(6)新建立的清朝继续将此重任委托给耶稣会的天文学家,直至1773年修会被解散。↑
7、1619年,徐光启返京复职,经历了仕途中的一段艰难里程。当时,满族频繁攻打北方边关的形势已十分危急,军事防御成为首要的严峻问题。为此,徐光启应召回京,奉命负责练兵督军。他直言不讳,提出以更合理的现代标准改组军队和使用威力巨大的西式火炮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他再次借助耶稣会传教士的科技专长,使他们重返京城,并在自己家中对他们提供接待。此外,他还向皇帝奋力自荐,谏请出使朝鲜,争取共抗满族入侵的同盟,并请毕方济神父(FrancescoSambiasi)随行,以便展开朝鲜的福传活动。
8、从明天起,他人生的两个难题就都不再是问题。
9、名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科学家孔广森嫘祖马师皇伯乐汜胜之赵过贾思勰王祯李时珍吴其浚王恂赵友钦徐光启王锡阐王贞仪羲和落下闳贾逵刘洪张衡虞喜何承天张子信刘焯一行梁令瓒苏颂卫朴郭守敬魏伯阳葛洪陶弘景裴秀郦道元贾耽徐霞客顾祖禹齐召南杨守敬
10、第徐光启纪念馆,就位于光启公园的角落。
11、分享是一种美德和奉献,也期待您的原创投稿,或者美文推荐给我们,投稿邮箱:
12、徐光启的众多身份中最让国人难以启齿的是“天主教徒”。
13、徐光启8岁入私塾,20岁考中秀才,这在当时算是青年才俊了。第二年,徐光启参加了应天乡试,不料落榜。之后,他又参加了五次乡试,最终在顺天府乡试中取得第一名。七年后,徐光启考上了进士,后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这对当时的读书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入仕起点。
14、徐光启最后的这两段话,可以说是对数学和一切科学内在美的高度概括:看似复杂的现象背后都有简单明了的规则在起作用。而数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其体系的自明性。正是这种体系化的思想,成为了整个西方数学与科学发展的基石;而这,恰恰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与科学所欠缺的。
15、在传教士熊三拔的帮助下,徐光启完成了《平浑图说》《日晷图说》《夜晷图说》《简平仪说》,制造了天盘、地盘(简平仪)等仪器,又组织翻译西洋天文历法书籍,主持《崇祯历书》的编写工作。1644年明朝灭亡,此时,《崇祯历书》尚未颁行。之后,传教士汤若望对《崇祯历书》又进行了整理,更名为《西洋新法历书》献给了清廷。清廷将其定名为《时宪令》,正式颁行于天下。
16、徐光启(1562—1633),明朝时上海县徐家汇人。他43岁时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一生好学不倦,从事过天文、历法、水利、测量、数学和农学的研究。徐光启以几十年的精力,潜力研究农业生产经验,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编著成科学巨著《农政全书》。徐光启的其他著作还有《测天约说》、《浑天仪说》、《勾股义》、《古算器释》,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他是最早把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科学家之是中国的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17、又第一次听说地球是圆的,有个叫麦哲伦的西洋人乘船绕地球环行了一周,还第一次听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
18、徐光启思想上的如此转变,使他的后半生走上了积极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学的道路。徐光启是明学术界、思想界兴起的实学思潮中的一位有力的鼓吹者、推动者。
19、晚明时期有这样一个中国人,他开通、好学、机敏、随和,能够灵活地穿梭于中西方文化和群体之间,是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他是谁呢?
20、有一年,父亲去世,徐光启回到上海守丧。那年夏天,江南遭到一场水灾,大水把稻、麦都淹了。水退之后,农田里颗粒无收。徐光启为这个心里特别着急。他想,如果不补种点别的庄稼,来年春天拿什么度荒呀!恰巧在这时候,有个朋友从福建带来了一批甘薯的秧苗。徐光启就在荒地上试种起甘薯来,过了不久,长得一片葱绿,十兮茂盛。后来,他特地编了一本小册子,推广种甘薯的办法。本来只在福建沿海种植的甘薯就移植到江浙一带了。
三、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徐光启特别注重火炮的制造,曾多方建议,不断上疏,希望能引进火炮制造技术。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部有所探求。
2、这一建议虽然取得皇帝最初的恩准,但最终未能遂愿。徐氏因与朝中大臣意见不合而辞归,但遂因其博学强识而奉召官复原职。此后,他再次托假病归。1625年,因权臣宦官魏忠贤的党羽进谗弹劾,徐光启与其他20人一起落职闲住。此后,朝中形势急剧变化,京城的安危受到威胁。在当初以谗言弹劾徐氏的阉党纷纷落难之时,回乡务农的徐光启重新奉诏回京,掌管京城的军事防务。
3、在军事方面,他特别注重火炮的制造,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部有所探求。来自于实践的农学成就徐光启最大的成就在农学方面,不但写了大量的农业著作,还融入了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下面,简单罗列一下他的农学研究历程。
4、徐光启写了《测天约说》、《大测》、《日缠历指》、《测量全义》、《日缠表》、《农政全书》、《几何原本》、《勾股义》、《测量异同》、《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
5、除此之外,让大叔更加心累的是香火问题,不孝有无后为大。徐光启只有独子徐骥,而徐骥倒是生养众多,但都是女儿,徐家的香火眼看要断绝。
6、有关徐光启的许多事的真相,就和叶向高一样。叶向高死后,出来了一部《三山论学记》的书,其本质是,以叶向高的终身荣誉为耶稣会士的传教事业背书,死了也得为耶稣会服务。
7、在这段漫长的时光里,他虽然本着当时晚明儒学的精神苦读四书五经,但也时或赴他乡充任私塾教师,并同时钻研兵书和农学,具有兴趣广泛的突出特点。出于严格的道德伦理思想,他的知识取向是强国利民的经世实学。在33岁出行韶州时,他遇到了耶稣会郭居静神父(LazzaroCattaneo);1600年,他在38岁时于南京第一次与利玛窦神父会晤,为其《坤舆万国全图》所打动,这幅地图拓展了中国文化的全球视野;1603年,他重返南京,从罗儒望(JoãodaRocha)神父那里接受了更深入的基督信仰培育,经过深思熟虑和祈祷,他在不久后领洗,取圣名保禄。
8、(8)Ivi,l.IV,c.1↑
9、徐光启满怀希望,决心练好新兵,加强国防。不料朝廷各部门腐败透顶,练兵衙门建成以后,徐光启既要不到人也要不到军饷,急得团团转,好容易要来一点军饷,就到通州检阅新兵,谁知7000多新兵大多是老弱病残。徐光启大失所望,眼看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没有办法,只好辞去新兵衙门的职务。
10、万历九年(1581),20岁的徐光启考中秀才。同年,与吴氏成婚,为维持生计,徐光启在村学教了十几年书。1600年,徐光启在南京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
11、一是已经出版“行于世”的,有《历书》一百三十二卷、《清台奏草》、《兵事疏》、《几何原本》、《测量》、《勾股》、《水法》、《简平仪》、《农遗杂疏》、《毛诗六帖》、《百字诀》;
12、《三山论学记》的本质是,以叶向高的终身荣誉为耶稣会士的传教事业背书,死了也得为耶稣会服务。
13、诚邀您为我们守望、祷告、推介,感谢您对福音媒体事工的支持!
14、例如,万历三十九年,他给家人写信道:
15、明崇祯元年(1628年),徐光启官复原职,此时《农政全书》初稿已完成。但徐光启忙于负责修订历书,无暇顾及,1633年去世后,由他的门人陈子龙等人负责修订,于1639年刻板付印,并定名为《农政全书》。
16、明朝末年,欧洲不具备诞生《几何原本》的基本条件
17、3年后,徐光启再一次来到南京,接受“洗礼”成为一名正式的天主教徒。“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利玛窦,没有西学的东渐,就没有明代的徐光启,也没有中西文化的第一次会通。”宋浩杰评价说。
18、万历四十二年八月,叶向高因为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反对,以退为进,辞职回乡。徐光启则先行一步,回家养病。
19、徐光启在书中说道:“此书有四不必:不必疑、不必揣、不必试、不必改;有四不可得:欲脱之不可得,欲驳之不可得,欲减之不可得,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
20、中年大叔徐光启自小“家境贫寒”,自从二十岁考取了秀才后,一直久困场屋,接连五次乡试未第,直到三十六岁,第六次乡试时,天可怜见,终于派来了个认真负责的主考官焦竑,从本已落选的试卷中重新发现了他,于是他才中举。但随后多次去北京会试,榜上都无名。
四、徐光启纪念馆观后感
1、徐光启毕生好学,孜孜不倦,作为中国最具权威的基督徒学者,他的研究从不停留于抽象的层面。在他与利玛窦于北京合作的最初几年中,徐光启忧国忧民,针对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面临的重要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他主张加强北方边关的保卫,抵御满族”蛮夷”日益频繁的南侵。另外,徐氏也重视贯通中国南北的人工水道,关心人工大运河的有关问题。1607年,徐氏告还上海,为过世的父亲守制三年。在此期间,他邀请郭居静(LazzaroCattaneo)神父移居上海。可见,此时的徐光启已是一个成熟的基督徒。由此,在徐光启及其家人的倡议、支持和榜样下,基督徒团体在上海应运而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教会中最稳固、最重要的团体之一。
2、徐光启之流为什么对耶稣会士“深信不疑”?
3、附带说一句,当时因为朝廷军费不足,而新式火炮的作用又非常明显,所以曾有不少明朝官员捐资捐俸帮助造炮,连当时还效忠明朝的吴三桂也曾加入捐资造炮的行列。
4、经多方联系,略微清整的“利玛窦墓”接待了来自家乡的客人。不料这个引子却让陈乐民对徐光启产生了浓厚兴趣,“特别是300多年前的一个朝廷大臣为什么昄依基督教”。后来到巴黎访问,陈乐民特意向法兰西学院的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教授打听原因。对这段历史,谢和耐非常熟悉,陈谢对话得出两点结论:
5、尽管晚明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动荡事件,但徐光启在仕途生涯的最后几年中,不仅连升高职,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而且还取得了一项不可泯灭的重大成就。1629年,他作为礼部尚书,在钦天监计算日蚀再次有误的情况下,重提改革历法之事。他上疏自荐,亲自负责修历工作,并在耶稣会传教士的帮助下积极投入工作。当时,耶稣会特向中国派遣了多位优秀的天文学家,其中包括伽利略的好友邓玉函(JohannSchreck),二人同为灵采科学院成员。但是,邓在此后不久便离世,徐光启于是在1630年上疏《议修改历法请访用汤若望罗雅各疏》,奏请以耶稣会传教士中汤若望(AdamSchall)和罗雅各(GiacomoRho)顶替邓玉函在历法改革中的职务。
6、诚邀|博雅云课堂邀您陪孩子一起探寻世界
7、庞迪我告诉徐光启,西方人治病时,从来不对药材进行炮制,都是食用新鲜的药材,可以收到神效。徐光启认为,按照庞迪我所说,吃刚刚采来的鲜嫩药材,吃下去的都是药材的精英,能够透入脏腑肌骨之间。因此,徐光启根据自己常用药的配方,准备寻找相关的药材种子,自己种植,到时候全部吃新鲜药材。徐光启的常用药是什么呢?答案是:六味地黄丸、人参固本丸之类。
8、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启病逝。
9、查阅词典,英文Jesuits释义为:耶稣会、耶稣会士;而Jesuit释义为:耶稣会信徒、阴险的人、间谍。
10、他最后说:“易生于简,简生于明,综其妙,在明而已。”
11、中举之后的徐光启,经过了三次会试,才修成正果。
12、后来,徐光启因父亲去世回乡丁忧三年。徐光启的老家松江府是个农业发达地区。农家出身的他在从政后并未忘怀农本,始终认为农业是国计民生的根本。居丧期间,徐光启进行农业试验,研究外来粮食作物甘薯、北方作物芜菁等农作物的培育,总结出许多农作物种植、引种、耕作的经验,编写了《甘薯疏》《芜菁疏》《种棉花法》等农业著作以推广种植。丁忧期满后,徐光启又两次到天津进行农业试验和研究,编写了《北耕录》《宜垦令》《农遗杂疏》等著作。这些经历都为徐光启日后撰写《农政全书》打下了基础。
13、崇祯元年(1628)初,朱由检即位,徐被召回充日讲官。次年擢升为礼部左侍郎,任职不久即将日食预测比试结果公之于众。此次日食由三派天文学者同时测算:即中国传统学派大统派、回回学派和西洋学派。前两个学派的预测是错误的,但徐光启的预测则是准确的。于是修订日历之议大起,准礼部之荐,徐受命主持新建之天文历局。天文历局位于北京宣武门内天主教堂东侧首善院,由李之藻、龙化民及邓玉函共同协助而成。这年年底后金兵攻陷河北遵化,徐受命制造火器以防京师被攻。他又忙于督造火器,乃荐汤若望及罗雅谷协办历法。崇祯三年七月擢徐礼部尚书。
14、其徐光启亲近利玛窦等传教士,最打动徐光启的是西欧科学知识。徐光启在翻译《几何原本》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科学思维”,学习包括天文气象、测绘、水利等诸方面的科学知识,这是徐氏师事利玛窦等人的最根本原因。其徐氏昄依天主教,是以“儒家”的“道德观”诠释天主教义,以“儒”释“耶”,希望借以补充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所谓“易佛补儒”。
15、1616年,南京发生教难,给传教士捏造罪名,进行陷害。徐光启予以批驳,并以生命作保而化解,他说:“西洋传教士是正人君子,没有违反国法,实皆圣贤之徒,其德甚正,其守甚严,其学甚博,其识甚精,其心甚真,其见甚定,在彼国中亦皆千人之英,万人之杰。”
16、万历四十五年初徐光启提升为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但三个月之后即因病辞官去天津附近农庄。第二年后金陷抚顺,召徐回北京任职詹事府詹事兼御史。万历四十七年他奏请皇帝派他为特使晓谕朝鲜抗击后金,此请未获准,十一月二十八日他被派往京东通州督练新兵,由于经费不足,他向朋辈募捐以供应军需,同时并向澳门募捐四门西洋火炮。朱由校(熹宗帝)即位之后下谕徐光启将所部减至四千六百人。次年,他再度以疾病为由辞官去津。沈阳与辽阳陷于后金之时,徐再度受召赴京,他随即上奏重申前愿请命赴朝。时兵部尚书崔景荣力阻此议,所请又未获准,徐于是就辞官,不久即返回上海。
17、巴托利神父(DanielloBartoli)是耶稣会的官方历史学家,1663年,他根据同会兄弟的书信和见证,出版了一本有关在中国传教的详细记述。对于徐光启的一生,他以七章的篇幅记载了其生平和著作,并突出表现了他的美德可以说,这些内容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教化”的意图和风格,但无论如何,它们来自与徐氏有过密切交往的直接见证人,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它们实质上的可靠性。
18、《几何原本》翻译完成以后,徐光启又同利玛窦和另外一个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翻译了测量、水利等方面的科学著作。徐光启在利玛窦那里学到了不少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他把中国古代历法与西方的天文科学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9、崇祯皇帝即位后,天启帝贬斥的所有官员全部获得重用,天启帝重用的官员统统打入十八层地狱。前面,我们说过,崇祯朝的宰相,几乎全部是叶向高、徐光启的门生,天主教徒。
20、他首先和外国人利玛窦一起翻译了《几何原本》,又根据利玛窦口述翻译了《测量法义》。他的父亲去世之后,在守丧期间,他整理定稿了《测量法义》,并将《测量法义》与《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相互参照,整理编撰了《测量异同》;作《勾股义》一书,探讨商高定理;开辟双园、农庄别墅,进行农作物引种、耕作试验,作《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棉花法》和《代园种竹图说》。
五、徐光启与利玛窦
1、崇祯四年(1631),徐光启又当上了这一年科举考试的廷试读卷官、考选庶吉士读卷官,换句话说,崇祯帝把人才选拔权全部交给了徐光启。这些事,本属于宰相的权利。
2、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前所述,徐光启“翻译”的中文著作,一部又一部地寄到了欧洲。同样的,李之藻也是如此。
3、系列4:引狼入室,阴谋控制明朝军事力量
4、全书由于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穿其中。地名“徐家汇”源于他据百度百科介绍,上海徐家汇是徐光启的故乡,徐家汇本名法华汇,后来为了纪念徐光启改名为徐家汇。徐光启墓就位于徐家汇南丹路的光启公园内。
5、习西方水利,兴民之根本
6、自此,徐光启每年都在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