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131句精选文案

一、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1、生:差不多死去好几次了。

2、师:这个道理是通过蛇毒的衬托,通过两者的对比,自然而然地引出来的一个结论。(48)

3、现在我先检查一下同学们自读的情况。大家把书翻开。(学生翻书)

4、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5、汤:对文言实词的落实,从音到义,将细微事情做到了极致,真是教学无小事啊!居:钱老师对语言的训练就是在每节课、每个环节中春风化雨般地渗透。陈:这样的训练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奠基工程、养正工程。

6、14以为饵:以,用来。为,作为。饵,糕饼,这里指药饵。即药引子

7、生:“触风雨,犯寒暑”。

8、师:对!是排比句。这一层用了对偶,用了排比。句子一对对一排排地出来,文章显得很有气势。古人写文章很讲究“势”。(边讲边板书:势)

9、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对比,把两种人进行了对比。同学们先看看这三层如何划分。第一层到哪儿?第二层到哪儿?第三层到哪儿?(26)(稍停)

10、师:接下来,经过很多描写、对比,突出了赋敛之“毒”。蛇之毒对于赋敛之毒来说起了什么作用?

11、38余悲之:我同情他。

12、汤:“势”字点得好。居:悟语句之深意,赏排比之精妙。

13、师:上一节课,我已经布置同学们自读了《捕蛇者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捕蛇者说)

14、生:“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15、同学们,这里应该注意一个字——哪一个字呀?

16、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词然,课亦然。

17、师:括号表示括号中的是加进去的意思。这里“劳累得”不是加进去的意思,所以不要括号。同学们讲得很好。(32)

18、师:写文章也是这样。你们看这篇文章为了写出“赋敛之毒”,它从哪里开始蓄势?谁说说看?

19、师:是指的一回事。这两句话的意思完全相同,因为他的地里出产的,也就是他家里收入的——是一样的,他们是种田的嘛。但是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写,从修辞上来看,这种形式是什么形式?(学生举手)

20、师:吵嚷,大声喧闹。乡邻为什么“哗然而骇”呢?因为“悍吏之来吾乡”——悍吏骚扰得厉害嘛!“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东西”“南北”这里指的是什么?

二、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1、师:对了。一共有三个不同的地方。一处是什么呢?它的颜色不一样——“黑质而白章”。(板书:色)

2、“三虫”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我们怎样来解释“杀三虫”?要把这个“三”字的虚指的意思包括进去。(学生议论,举手)

3、以:假设连词,如果。

4、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5、师:很好。从这一自然段来看,正因为蒋氏受其害三世,所以他讲起这件事的时候,不是高兴,而是怎么样?

6、29死于是:死在(捕蛇)这件事上。

7、师:那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8、师:对。坐下。在讲法上,谁有不同意见?(学生举手)

9、师:对,这个“复若赋”的“赋”跟前边“岁赋其二”的“赋”比较,你看词义是不是一样的?词性是不是一样的?

10、师:对,正是害。(在板书“之利”后,板书“之害”)

11、生:人体内各部分的寄生虫。

12、师:跟《苛政猛于虎》比较。×××同学,你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指定学生)

13、永州之野的蛇是很特别的,这从哪个字上可以看出来?

14、师:我们继续看下去,看蒋氏所以“大戚”的原因。从下面几行文字中,你们找一句话来说明蒋氏“大戚”的原因,为什么他要“汪然出涕”?(学生看书、议论,然后举手)

15、汤:根据语段特点,先对内容稍作提示,再让学生划分层次,以简驭繁。

16、我抽第1自然段请同学们来讲讲看。哪一位同学把这一段的意思讲一讲?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他有没有做到每字每句都讲清楚了。他讲完以后,大家提意见,看有没有字句没有讲好。哪一位同学来讲讲看?(学生举手)(2)

17、师:这个“已”字本来是什么意思?(指一生)

18、以“奇”为境,提升教学品位

19、生:从文章的开头就开始了。

20、居:从语意入手品赏语言形式,有法又有味。

三、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朗读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2、汤:以“奇于蓄势”概括文本写作特点,又以巧妙的比喻,并辅以手势,将抽象的概念阐释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居:文本写法决定读法,写法读法决定教法。陈:“蓄势”,既是文本的写作特点,也是本课的教学特点,教者很好地找到了两者的契合点。

3、这就是文章的妙处!我们必然想:为什么蒋氏会这样?下文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4、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5、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6、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进行鉴赏文本活动,真乃大手笔。而对“蓄势”这一抽象概念的阐释,钱老师深谙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运用生动幽默的比喻,使学生饶有兴致地跟随着他进入学习的新领域,创造教学的新境界。学生以“蓄势”为路径,再度认知文本,并获得感性认知。钱老师又顺势而“导”,让学生在与《苛政猛于虎》的比较阅读中,理解了“立意非奇”,轻灵自然。可钱老师似乎欲罢不能,最后布置独具匠心的读写结合作业,简析《捕蛇者说》。这个作业难吗?很难。但是聆听了钱老师那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课堂教学,又觉得并不难。

7、生:“复吾赋”的不幸。

8、师:对!文章一开始就在蓄势。文章开头就渲染这种蛇的毒,毒得怎样呢?“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正是为了衬托“赋敛之毒”。蛇越是毒,对人的危害越是大,就越显出“赋敛之毒”的不一般。这是不是在蓄势呢?

9、这一段有几个字,我们先来解释一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什么叫“专其利”?(学生举手)

10、汤:看来钱老师是要将“对偶”进行到底了!陈:这是因为对偶句和下面排比句表达的内容都是文章的最紧要处。居:那的确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11、我很怜悯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准备去告诉掌管这事的官吏,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你看怎么样?”

12、师:还有一个字,大家解释一下。“问之,则曰”,这个“则”字是什么意思?大家动动脑筋看。(学生举手)

13、师:对,是借代,用早晨来代“天天”。纳税者平时是“旦旦有是”,捕蛇者则“熙熙而乐”,对照十分鲜明。这是第三个对比。(42)

14、还有一个异处呢?是它的用途(板书:用)

15、34几(jī):几乎,差点儿.

16、汤:一字之改,尽显教者教学之严谨。

17、陈:教者对教材解读细致,见解独到,大胆质疑。汤:是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居:“信”“达”“雅”才是翻译准则。

18、陈:“悲”字再言捕蛇之“害”,为突显赋敛之“毒”再次铺垫。

1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20、(在板书“立意非奇,奇于蓄势”之下,板书:——《捕蛇者说》简析)

四、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

1、师:下面我提些问题,看同学们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不是真正理解了。(6)

2、师:在诗里边叫“对仗”,在一般文章里头就叫“对偶”。(30)

3、11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

4、师:对,衬托的作用。(板画:↓;板书:衬托)

5、师:解释成“却”,还有别的解释吗?

6、师:对,“走”在文言文中是“跑”的意思,不是现在说的“走”的意思。这里是赶忙去做某件事的意思。(11)

7、师:应该是“去掉”的意思,不是“杀去”的意思。还有,“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个“焉”字是什么意思?(学生举手)

8、师:对!这一段是文章的重点。我们在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其中的对照描写。下面,我们继续看下去。

9、ID:dangdaishuyuan

10、师:蒋氏为什么一提到捕蛇这种有“利”之事要那样“甚戚”?后来还要“大戚”,还要流出眼泪?这就引起我们的思考。(21)

11、师:“复若赋”的“赋”字是什么意思?(学生举手)

12、师:“即使”表示什么?

13、师:看来大家对第1自然段基本上掌握了,对后面的文章也大体上理解了,说明大家自读得比较好。现在大家把第1段齐读一遍。(生齐声朗读第1自然段)

14、×××,你说。(29)

15、师:对,作者要突出“毒”字。(在板书“毒”字外面加画一个框)

16、什么样的人家不到十分之一呢?(学生议论,稍停)

17、的不幸。把捕蛇者的遭遇和纳税者的遭遇进行对比,用这种对比来证实他的这句话:纳税者的不幸要更甚于捕蛇者的不幸。(25)

18、师:还有,联系上下文来看,“哗然而骇”的应该是谁?

19、师:对!“复吾赋”更不幸。这句话就说明了蒋氏所以要“大戚”的原因。蒋氏为了证实他的话,接下来进行了一连串的对比。他把哪两者相对比呢?一个是捕蛇者(边讲边在板书“捕蛇”之下加下划线)

20、师:什么叫“十六七”呀?

五、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视频

1、另外,我们再来看几个句子。后边有几个句子同学们要特别注意!“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这里,“殚”和“竭”意思是一样的吗?

2、生:赋敛毒于蛇。(53)

3、师:这是第二个异处。坐下。(学生举手)

4、河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

5、汤:朴实无华的开场。对公开课,我们似乎习惯了出奇制胜,以为倘无出人意料之“奇”,便无以有制胜之“宝”。这里你是否有别样的感悟?陈:钱老师这堂课的开场似乎平淡无“奇”。而以自读为教学的起点,是真正的“以学定教”,此乃“真”语文也。居: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应源于他们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有所发现。

6、师:还有一句:“触风雨,犯寒暑”——“犯”字的解释注释上有,是什么意思?

7、在第1段中,作者着力去写毒蛇之毒、捕蛇之险,但因献蛇可以顶替交纳租税,所以永州人就争相捉毒蛇。通过这一对比,已暗示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第4段中,为了说明“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之不幸之甚”这一情况,作者又把捕蛇和纳税作了一系列对比。例如:文中写出乡邻们被赋税逼得走投无路,到处“死者相藉”,而蒋氏却能“以捕蛇独存”。乡邻们遭受折磨熬煎“旦旦有是”,蒋氏“一岁犯死者”仅仅两次。通过具体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8、师:“虽死”中的这个“虽”是什么意思?

9、为什么?讲道理。(学生举手)

10、师:下面这部分比较长,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读。一个是60年当中的变迁存亡;再有一个呢,讲了逼租的时候,两种人的不同处境;还有一个呢,是讲平时有的快乐,有的忧愁。这三方面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是60年之存亡,一个是逼租时之安危,一个是平时之忧乐。(边讲边板书:60年之存亡,逼租时之安危,平时之忧乐)(学生纷纷记录)

11、26焉:兼词,于之,在捕蛇这件事上。也可理解为——语气词兼代词。

12、师:这两种不幸相比,哪一种更不幸?

13、师:哪一个字解释成“怨恨”?

14、师:对!两篇文章都是揭露当时的残暴统治。一篇是揭露苛政,一篇是揭露赋敛。也就是说,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怎么样?(生:一样)是相同的。那篇是“苛政猛于虎”;这篇呢,请同学们把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凝缩成跟“苛政猛于虎”类似的句子。(学生议论,举手)

15、陈:从“部分”到“齐声”,钱老师的轻点妙拨,使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有了质的提升。

16、对文言文教学,钱老师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他认为文言文是民族语,因此文言文的教学,首先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只需在关键处点拨,无须逐字逐句“嚼烂了喂”。其次,文言文,首先是“文”,因此要把文言文当作“文”来教,理解词句是为了更准确、更深入地把握文意,要处理好词句和文章整体的关系。

17、师:困顿、劳累。“踣”是什么意思?

18、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赏析: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文章笔锋犀利,文情并茂,堪称散文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作者通过捕蛇人蒋氏口述悲惨身世,反应民不聊生的境况,刻画悍吏的凶暴,描绘捕蛇人的心态,最后点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题思想。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状况,认识封建社会残酷的剥削和人民遭受的苦难,是有帮助的。

19、生:“以啮人,无御之者。”

20、师:可以“抵其租入”——可以抵租。作者把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了。一件是什么呢?捕蛇。(板书:捕蛇)

六、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1、讲受其害也讲清楚了。他的祖父呢,“死于是”。“是”代什么?

2、师:要改成字数一样的。(学生举手)

3、师:注意这个“涕”字,是眼泪,不是鼻涕。(笑)

4、编委:郭桂锋、崔小宁、穆巧玲、明静雅

5、苛:苛刻。于:比。乎:相当“于”,对。故:所以。以:用来。俟(sì):等待。人风:即民风。唐代为了避李世民的讳,用“人”字代“民”字。

6、师:作者是同情他的,因此就向蒋氏提出了一个建议:“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若毒之乎”什么意思?

7、为什么?为什么这个“毒”字是主要的?(学生举手)

8、师:不仅“大戚”,而且还怎么样?

9、让我们携手同行,带着对语文的热情畅想语文;带着对语文的热诚唱响语文;带着对语文的热爱畅享语文。

10、15可以:可以用来。可,可以。以,用来。

11、师:“汪然出涕”(板书:涕)

12、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gēng)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13、13腊(xī):干肉,这里作动词用,指把蛇肉晾干。

14、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wǎn)、瘘(lòu)、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15、“汪然出涕”。(18)

16、出处: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

17、师:“触”字怎么解释?(学生举手)

18、师:对,省略了主语。继续讲下去。

19、20太医以王命聚之:以,用。命:命令。聚,征集。之:这种蛇,指永州异蛇。

20、12然得而腊之:然,但。得,抓住。而,表顺接。之,它,代永州的异蛇。

1、师:两个“赋”字意思上有联系,词性有区别。照理说,蒋氏听到这样的建议以后,他应该很高兴,应该很感激。为什么?因为他受其害三世。但是,蒋氏的表情怎么样?

2、永州1之2野3产4异5蛇,黑质而白章触7草木,尽8死;以啮9人,无御10之11者。然12得而腊之13以为饵可以15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19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21;募22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25焉

3、我很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4、捕了蛇就可以怎么样?(生:不纳税)

5、就是说这篇文章的立意并不奇,它奇在什么地方呢?——“蓄势”。(49)

6、汤:“则”字的研讨,一举两得,既正确理解了文言虚词,又将对文意的理解深入一层。居:充分放手,引导比较品味,富有实效。陈:以面带点,由意索言,训练有法。

7、师:惊吓、害怕。解释为“害怕”的话,那么理解成谁“哗然而骇”比较准确?

8、同学们考虑一下,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他要突出的是哪一个字?

9、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0、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它)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的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到后把它晾干用来做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有能力捕捉这种蛇的人,抵他的赋税。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11、“若毒之乎?”(45)

相关文章

  • 人有负盐负薪者原文及翻

    一、人有负盐负薪者 1、(1)下面这句话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请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罪 3、有负盐的和负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

    2023-10-17
    59
  • 郭沫若作者简介20字63句

    一、郭沫若作者简介 1、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根据其遗嘱,郭沫若的骨灰洒在山西昔阳县大寨人民公社的梯田中,大寨专门为他建了纪念碑。 2、他说:“郭沫若…

    2023-10-17
    59
  •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一、圣代无隐者 1、花知否,玉颜新瘦,常忆花间候。 2、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3、綦毋潜是在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的,因此这次落第至少应在三年之前,则此诗…

    2023-10-17
    59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一、破阵子 1、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万物争春诗意眷,两鬓添霜别样情。 4、pò zhèn zi · chūn jǐ…

    2023-10-17
    59
  • 乡村四月翁卷作者简介

    一、乡村四月翁卷 1、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 2、作者: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

    2023-10-17
    59
  • 东北大雪封山打猎小说

    一、东北大雪 1、这样的冬天虽然给人们造成了阻碍,但是仍然有我们值得期待的东西。 2、下大雪的原因是温度在极冷的条件下回暖后,雪花才会降落下来。 3、要提前做好雪灾准备。…

    2023-10-17
    59
  •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作者

    一、红杏枝头春意闹赏析 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思是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2、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

    2023-10-17
    59
  • 贾生作者简介130句精选文

    一、贾生 1、虽然爵位高建议却被废, 2、贾生的称呼最早出自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生”是一种古代称谓,是古代对读书人的通称。此外《贾生》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

    2023-10-17
    59
  • 金陵酒肆留别表达了作者

    一、金陵酒肆留别 1、(3)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所以可以判定,平仄不符合格律诗的要求。 3、3请你问问东流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

    2023-10-17
    59
  •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翻译

    一、楚有养狙以为生者 1、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 2、楚国有个以养猕猴为生的人,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派遣老猴率领…

    2023-10-17
    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