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听筝古诗译文85句精选文案

一、李端听筝

1、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

2、《唐诗三百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唐诗三百首》:洛阳女儿行·王维

4、此处的“周郎”喻指听者,“欲得”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听者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

5、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6、《唐诗三百首》:新年作·刘长卿

7、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8、画着精致妆容、身着绝美的衣衫的丫环坐在玉楼中,弹着十三弦乐器道出了惆怅。

9、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10、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听者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原来是误非真误。

11、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軿。

12、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13、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14、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

15、丹青已是前世,竹石时窥一斑。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

16、律句有四种基本句型。五言:(甲)平平仄仄平,(乙)仄仄平平仄,(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七言只是在五言句型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就是:(甲)仄仄平平仄仄平,(乙)平平仄仄平平仄,(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少些。

17、五绝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绝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与律诗相同。

18、(1)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19、《唐诗三百首》:楚江怀古·马戴

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二、李端听筝古诗译文

1、此诗色调沉郁,把对知己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满怀凄切吐露无遗。首联“悲”字提学全篇。颔联写送别的情景,紧扣“悲”字。颈联是诗人的回忆与感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尾联收束全诗,仍为一个“悲”字。诗人难掩悲苦,不禁流泪,对知己的留恋促使他回过头,徒然望向那伸向天边的风雪大道,只望他年相见,可是风尘扰攘,要等到何时何地?

2、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3、忽然弦声凝绝、柔指轻顿,那片刻的宁静又诉说出千万重的深情。

4、君王实行无为而治,天下百姓自然安居乐业。

5、《唐诗三百首》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6、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古绝,即古绝句,是和律绝对立的一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是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约束而创作的。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是古绝:用仄韵(但这有争议,有很多学者诗人认为律绝的标准是粘对律句,与韵的平仄无关);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8、仄起仄收表示的是五绝的第一句是仄声词开头(主要是第2位序的字必须是仄声),句末字也是仄声。这样依据"替"的规纠,第一句即为仄仄平平仄。第二句与第一句"对",则为平平仄仄平(韵),此句必须押韵。第三句与第二句相"粘",则为平平平仄仄。第四句再与第三句"对",且押韵,则为仄仄仄平平(韵)

9、《唐诗三百首》:过故人庄·孟浩然

10、释义:美人卷起珠帘,深闺独坐还皱着蛾眉。只见玉颜上泪痕斑斑,不知她心里究竟恨的是谁。

11、《唐诗三百首》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李颀||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12、律句的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但前提是不能犯孤平和三平调。

13、这首诗看起很简单,但他其内在的深意是“求职”,说白了就是,诗人希望得到赏识,但是又不好意思直说,那怎么呢,就只好这么委婉的说出来了。

14、古人称筝啊,一般都称之为秦筝,认为它产生于秦地。像唐代赵璘(赵璘(约公元八四四年前后在世),字泽章,南阳人,后徙平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中前后在世。家世显贵。宣宗常索科名记,郑颢令璘采访诸家科目记,撰成十三卷,进之。)的《因话录》就说:“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再谈古琴,我们知道,伏羲制琴瑟,我们在此前节目里也讲过。那么筝其实就是琴瑟的一种变流,所以都属于琴之流。

15、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

16、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17、哪里还有比这更美妙的声音啊?天上一轮明月洒下清辉,无论在在何处都共同分享着同一轮明月。

18、《唐诗三百首》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李颀

19、《唐诗三百首》:登岳阳楼·杜甫

20、原文:李端,字正已,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听筝”应是听奏筝有感。但从题意看似乎应作“鸣筝”来得有味,来得生动。诗中描摹了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态。透视心理状态,洞察入微,描写细腻婉曲,十分传神。该诗描写一位弹筝女子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故意将弦拨错,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弹筝女形象,语句传神,意蕴丰富。

三、李端听筝古诗

1、李端,字正已,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

2、筝弦之上但见妙指轻拂,忽尔音断弦绝、寂然无声,忽而弦声复起、清音悠扬。

3、李端在在此处,不仅描写弹筝之事,而且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将弹筝者的美丽,全都集中在洁白的玉手上,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弹筝用手,所以观者的注意力自然会放在弹筝的双手上,妙在此手极美。精致典雅的房间,一位美人端坐弹筝,那景象,一定是美极了,诗人重点抓住这些景象,带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生动形象,极富艺术美感。

4、《唐诗三百首》: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5、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6、《唐诗三百首》: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7、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8、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精。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作者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来描写听到的音乐的美,将抽象的筝乐具体化,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追逐乐声的过程比做“逐春风知柳态,随啼鸟识花精”的过程,形象生动使读者切身感受到音乐的悲切和变化莫测的情思伤感。柳中庸的诗着重描写诗人听筝的感受,并以此抒写自己的离情别恨;白居易的诗则主要表现诗中主人公“别有深情一万重”。

9、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10、他怎忍心像轩辕黄帝那样,丢下群臣百姓独自一个人去升天成仙呢?

11、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

12、《唐诗三百首》:同题仙游观·韩翃

13、在押韵上,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14、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6、《唐诗三百首》: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

17、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18、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19、《唐诗三百首》:天末怀李白·杜甫

20、听筝者只闻筝曲绕梁之美,又哪里知晓弹筝者玉颜丽质之下的内心与才情呢。

四、李端听筝的创作背景

1、三千名宫娥在船上载歌载舞,撞钟击鼓之声震得宫殿发出轰鸣。

2、《唐诗三百首》:晚次鄂州·卢纶

3、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此诗显然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启发。“时时”说明这并非偶尔失手,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似乎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仅仅是一种邀宠之情;其实这种故意的失误是出于寻觅知音的苦心。

4、格律对照例诗:王之涣《登鹳雀楼》

5、听筝:弹奏筝曲。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柱:定弦调音的短轴。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拂弦:拨动琴弦。

6、万姓聚舞歌太平。我无为,人自宁。

7、菜单栏有“唐诗三百首”合集

8、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绝,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五绝每首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画,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五绝有仄起、平起二格。代表作品有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

9、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10、《唐诗三百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11、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注释:⑴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⑵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

12、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13、《唐诗三百首》长干行·其李白

14、但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

15、是的。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年少时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弹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错,他都能觉察到,并立即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由于周郎相貌英俊,酒酣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姿。弹奏者多为女子,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将曲谱弹错自魏晋时代之后,“周郎顾曲”常作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现在各类诗歌、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唐人李端有《听筝》诗赞道:“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6、所以后来到建中年间,“泾原兵变”(泾原兵变,是唐德宗时期发生的一起兵变事件。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并被变军包围一月馀,史称奉天之难。”)——“朱泚之乱”,叛军攻入长安,唐德宗一直逃到奉天去了,这个奉天是陕西的乾县。郭暧夫妇呢未及逃走,叛军就逼着要这个郭暧任为官,郭暧就是有血性,坚辞不受啊。最后还偷偷地潜出长安到了奉天,唐德宗还嘉奖了郭暧,所以郭暧这个人呢,大节不亏,但平时呢,作为富二代,那是声色犬马、飞鹰走狗,就喜欢帅哥美女,还有有才华之士。

17、似乎习习的夜风是从筝上而来,春水呜咽流动的感觉也好像是从筝是发出的。

18、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19、《唐诗三百首》:归嵩山作·王维

20、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译文

五、李端听筝写作年代

1、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这句,和孟浩然的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2、▶曾仕强《家庭教育》合集(共24集)

3、(北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4、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则是用典,周郎就是周瑜,说那个时候周瑜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止精通带兵打仗,还精通音律,所以每当下面的人弹错音调后,他就会朝那个人看一看,说,你弹错了。这句话表面上的意思看起来是,我想被周郎注意而故意弹错琴弦。

5、《唐诗三百首》:春宿左省·杜甫

相关文章

  • 舟夜书所见古诗带拼音查

    一、舟夜书所见古诗带拼音 1、zhōuyèshūsuǒjiàn舟夜书所见(qīng)zhāshènxíng(清)查慎行yuèhēijiànyúdēng,月黑见渔灯,gūguāngyìdiǎnyíng。孤光一点萤,wēiwēifēngcùlàng,微微风簇浪,sà…

    2023-10-18
    59
  • 咏柳古诗55句精选文案

    一、咏柳古诗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咏柳》(作者)贺知章(朝代)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

    2023-10-18
    59
  • 咏史怀古诗91句精选文案

    一、咏史 1、诗体是七言律诗,对仗要学习老杜纡筹策、一羽毛的宽对方式。整首诗除了第二句都是评论,通篇以评价为主的唐诗中并不多见。王安石 咏古翻出新意北宋王安石曾经为王…

    2023-10-18
    59
  • 秋天的诗句 古诗149句精

    一、秋天的诗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 3、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4、草木…

    2023-10-18
    59
  •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

    一、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1、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2、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

    2023-10-18
    59
  • 描写劳动节的古诗117句精

    一、劳动节的古诗 1、释义: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不知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

    2023-10-18
    59
  • 小学1一6年级苏轼的古诗

    一、苏轼的古诗 1、蝶懒莺慵春过半。——苏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2、春宵上元侍宴苏轼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歌管楼亭…

    2023-10-18
    59
  • 寒食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情

    一、寒食古诗 1、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

    2023-10-18
    59
  • 秋诗二首其一古诗62句精

    一、秋诗 1、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2、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3、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4、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5、世事一场大…

    2023-10-18
    59
  • 除旧迎新古诗句59句精选

    一、除旧迎新的古诗 1、我国早在汉代就有除夕吃团圆饭的习俗。关于年夜饭来历的传说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的比较广泛的,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

    2023-10-18
    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