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史宋濂传
1、D.明太祖很尊重宋濂,但也曾秘密派人监视宋濂并试探其真假,可见其心性诡诈。
2、君相之争,不光在光天化日下角力,也在密室里暗流涌动。宦官专权和厂卫的存在,只是满足皇帝这一集权需求的衍生品而已。
3、纪纲有些得意忘形了,他忘记了自己的为所欲为,靠的是什么。他忘记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究竟是谁给的。说白了,就是摆错了自己的角色定位。
4、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8分)
5、(材料B)新中国成立前有个叫穆时英的青年作家,写了一本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小说《南北极》,轰动了文坛。但当他到了十里洋场之后,结交了许多不思进取、爱无病呻吟的朋友,受到他们的影响最终也写文章歌颂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再没有可以一观的作品。
6、(2分)具体地阐释了朋友相交之道的含义(就是“信”),(1分)有力论证了“朋友之间要以道相交”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1分)
7、厂卫的存在,给宦官专权提供了便利的政治条件。他们借助特务平台,蒙蔽皇帝,巧取豪夺,胡作非为,导致政治黑暗,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不断蛀蚀明王朝的大厦根基。然而,即便像崇祯皇帝这样对宦官恨之入骨,继位之初就逮捕魏忠贤、罢黜阉党的皇帝,仍旧重用宦官,依赖厂卫。他还振振有词:“苟群臣殚心为国,朕何事乎内臣?”毕竟,特务机构是皇权的延伸,其兵锋直指蠢蠢欲动的相权。
8、关于营救宋濂一事,《明史·后妃传》记载颇详,“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马皇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
9、有了皇帝的信任和锦衣卫的实权,纪纲的手越伸越长。贪财、好色、擅权集于一身。他曾矫诏强夺官船和官盐,构陷富商抄没资产,全部据为己有。他曾跟阳武侯薛禄争夺一名长相甜美的女道士,竟动用私刑,把这位侯爷摁倒在地,用铁瓜打破脑壳。他非但不受宦官节制,反而阉割良家幼童数百人,留在自己身边服侍,俨然以锦衣卫里的皇帝自居。
10、随着锦衣卫权力的膨胀,锦衣卫指挥使也越来越牛。纪纲就是个代表。建文二年(1400年)五月,燕王朱棣率军途经山东临邑县宿安乡,忽有两人闯入军营,扣住他的坐骑,请求参军效忠。朱棣见这两人刀马娴熟、胆略过人,当即收入帐下,作为亲兵。其中一位,就是纪纲。后来纪纲在朱棣身边左冲右突,立有战功,靖难之役结束后就被提拔为锦衣卫指挥使。他也不含糊,在处置建文旧臣的行动中心狠手辣,屠杀数万人。这一做法固然残忍,但也相当于在主子面前表了大大的忠心,因而被朱棣视为心腹。
11、☞最全初中语文思维导图,22张图涵盖所有知识点!
12、下列对以上诗文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13、或许是连连得手,纪纲更加无所顾忌。朱棣传旨全国选美,纪纲竟先行挑选,把绝色美人藏在自己家里享用。查抄到已故王爵的冠服后,竟私藏在家,穿在身上,饮酒作乐,让别人高呼万岁。
14、(答案示例)“故乡的薄荷”是清新、清净、宠辱不惊的(1分)。薄荷是行文线索(1分),作者“想把日子过得像薄荷一样”,意在表达在经历世事后不再追逐名利热闹与繁华,而是返璞归真,向往朴素、清净的生活,追求内心的淡泊与宁静(2分)。表现了作者对于薄荷的喜爱(1分)以及对故乡的怀恋(1分)。
15、朱棣上台后,汲取朱元璋在接班人选问题上的教训,曾在长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之间犹豫不决。前者虽年长,但体态肥胖,品质宽厚;后者虽年幼,但身轻体健,勇武过人。朱棣曾想废长立幼,但被阁臣解缙劝止。不幸的是,汉王朱高煦侦知此事,恨透了解缙,便借机参劾解缙私谒太子。解缙入狱后,他又买通纪纲,将解缙灌醉后拖到雪地里活活冻死。这位主持纂修《永乐大典》的奇才,竟这样被纪纲活活害死。
16、C.揭示写作意图,增强现实紧迫感D.使文章论证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17、☞寒假预习|2020年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全)
18、文言观止|集英咀华——《韩诗外传·伯牙鼓琴》
19、推荐贤能之人
20、还有人因为在上奏的谢表中使用了“作则垂宪”、“遥瞻帝扉”这样的词语,被皇帝觉得“作则”近似“作贼”,“帝扉”近似“帝非”,就被诛杀。
二、明史宋濂传中臧否是什么意思
1、相信大家都对《送东阳马生序》这篇课文不陌生吧,它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2、C.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
3、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们。”这时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万余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没有可以重责的罪行。”不久皇帝看过茹太素的奏章,发现有值得采纳的内容。就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就会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4、D.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
5、①人在社会中生活工作,就必须交朋友。交朋友就不能不被朋友影响,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好的影响可以使自己健康成长、人生幸福;坏的影响则可能导致自己身败名裂、人生凄惨。交友这件事关系重大,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
6、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扩展资料: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7、在锦衣卫里,最能体现其权威的内设机构,就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南镇抚司管锦衣卫内部法纪,北镇抚司管皇帝钦定的案子,有自己的监狱(称为“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和处决,不必经过刑部、大理寺等司法机构。
8、锦衣卫指挥使,通常都是皇帝的铁杆鹰犬。忠诚,是其天职和天性。
9、参与投稿/提建议/加入全国语文教师群
10、山岳潜形(2分)野芳发而幽香(2分)露从今夜白(2分)
11、宋濂传是描写宋濂一生的一篇文章,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12、许多人总会把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弄混,认为它们都是宦官提领的特务机构。可是,锦衣卫恰恰不归宦官管。锦衣卫的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设的“拱卫司”,洪武二年(1369年)更名“亲军都尉府”。洪武十五年(1382年),“亲军都尉府”及其统辖的“仪銮司”改名为“锦衣卫”,级别也从“拱卫司”时期的正七品提升到此时的正三品,相当于一个省部级单位。
13、17只想把日子过得像故乡的薄荷一样……
14、完成下面表格。(8分)
15、《明史· 宋濂传》中,“濂具以实对”说明了宋濂实事求是,对人坦诚相待,说实话,敢于直言,不人云亦云的可贵品质。
16、“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这句话常常在我羡慕那些条件好的同学的时候浮现在我脑海中,提醒我把目光放长远,艰苦只是暂时的。
17、☞史上最全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18、文言观止|史海探珠——《三国志·典韦传》
19、A.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
20、某中学开展了校园“光盘行动”的活动,请你来参与。
三、明史宋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原载于《炎黄春秋》2008年第6期,作者陈虎系中华书局编审
3、选材料B,根据对材料概括情况,最高得2分。
4、洪武十四年,宋濂在夔州病逝,终年七十二岁。知事叶以从将其葬于莲花山下,蜀献王仰慕宋濂大名,又将宋濂之墓移至华阳城东。弘治九年,四川巡抚马俊上奏说:“宋濂是了不起的大学者,述作可师,又辅佐帝业,功昭绩著,死在远戍之地,时间已久,坟墓都已败落,乞请皇上体恤审察。”孝宗便将此事下到礼部商议,恢复宋濂原官职,每年春秋两季在其所葬之地举行祭祀。正德年间,追封谥号文宪。
5、☞七上|☞八上|☞九上
6、②乡下孩子虽没见过世面,但对植物有一种天然的熟识感,且这薄荷在乡下实在太普遍,甚至到了令人漠视的程度。去学校的路上,有一段马路,马路两边有深深的沟,一丛丛的,都是浓青青的薄荷,落满了尘。每天来来回回好几趟,几乎不会多看薄荷一眼。
7、西厂的设置更富于戏剧性。成化十二年(1476年),京城发生了几件神秘案件。据传有妖道以旁门左道蛊惑人心,甚至借助宫中亲信,有机会到万岁山(今景山公园)观察地形,不排除弑君的可能性。虽然妖道伏法,但此案令明宪宗非常紧张。担惊受怕之余,他就让宦官汪直从锦衣卫中选拔得力人员,乔装打扮成平民,到宫外了解民情动向。汪直借机上下其手,搜罗上报了一些“秘密消息”。
8、“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这句我是真有感触。它让我想起了我初三那年寒假为了中考,每天学习到很晚,为了不犯困,就让寒风吹在我的脸上。
9、(丙)岳阳楼记(节选)
10、默写与运用(12分)
11、(2分)悉(1分)臧(1分)
12、现在的你们(指马生和其他的太学生)吃的穿的住的用的比我好太多了,你们更该好好学习。如果未有所成,那不是天资不好就是学习不够专心。
13、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还有对马生的赞美和期望。
14、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5、B.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
16、☞2020春学期丨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17、朱元璋为何如此恼怒孟子
18、《送东阳马生序》就作于宋濂告老还乡后第二年进京面圣的时候。
19、选择A,化用古诗句,引起共鸣;文白相间,直白呼告的口吻具有感染力,既打动人心又引人沉思。
20、明史宋濂传原文: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明史宋濂传翻译: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我只和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们。”
四、明史宋濂传中宋濂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康熙四年(1665年),重开明史馆,因纂修《清世祖实录》而停止。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史。于乾隆四年(1739年)最后定稿,进呈刊刻。《明史》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如果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设明史馆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前后历时九十四年。假如从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组织班子编写起至呈稿止,为时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3、茂州,位于四川北川、汶川一带,距南京三千多里。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宋濂开始了西去的不归路。宋濂“状貌丰伟”且“行步艰”(《明史·宋濂传》),加之年迈和精神打击,于次年五月走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时就死了,时年七十二岁。宋濂家族——明初最荣耀的家族,从此一蹶不振。
4、“传统文化”“诗词”“阅读”
5、①有一年,小姨从城里回来,给我们带了一包糖。小姨说,是薄荷糖呢。小姨的眼里竟然还闪着光。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枝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啦落了一地。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
6、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这篇碑文里,朱元璋追述了自己早年的穷苦经历,并认为“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宋濂的叙事口吻被一部分学者认为是受《皇陵碑文》的影响。
8、⑤年轻人正处于事业的起跑线上,能否交到好的朋友,直接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命运。曾国藩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鉴于此,年轻人务必要“亲君子,远小人”,选择结交对自己德行提升有帮助的朋友。好的朋友,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自己提升境界,走向幸福的人生。
9、曾经最令宋濂得意和喜爱的文字,最终成为了他人生晚景兀兀穷年的沉重镣铐。
10、⑯如今,我也早已爱上了那薄荷味,那清新,那凉,那寂,甚至那辣。周末,摘几片薄荷叶,清洗干净,泡一杯薄荷茶,坐在窗边,翻几页书,发一会儿呆,看几朵云。
11、A.甲乙两诗和丙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作。
12、3“微”,无,没有。用法同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后面的停顿应为:几/误罪/言者
13、第②段加点字“同类相感”的意思是。(2分)
14、☞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全册课文检测汇总
15、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6、A.《五经》,一般指《易》《诗》《书》、《礼》《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其中的《春秋》是孔子编写的鲁国史书。
17、B.翰林院:唐始设立,其后各代无论政治地位高低,都集中了许多知识精英,如李白、王安石、李鸿章都曾是翰林中人。
18、以下两则材料中不适合放到第③段的是哪一则?请简述理由。(5分)
19、(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0、当我们把目光落在“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这一部分时,这篇文章另一层隐秘的含义就开始从历史的尘埃中浮现出来。
五、明史宋濂传翻译原文注释
1、闻笛赋:诗人借此
2、☞七下|☞八下|☞九下
3、A.经典与流行,各放异彩B.“雅”“俗”何不共赏
4、B.对于屡降甘露的凶吉,宋濂认为自然现象由天意决定,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宋濂如实回答与朋友饮酒的事情
6、宋濂(1310—1381年)明初散文家。字景谦,号潜溪,又号玄真子。浦江(今浙江金华)人,著作甚多,以散文闻名当世。其文典雅雍容,辞采丰富,从容简洁。所作传记善于塑造人物,《王冕传》、《秦士录》等为人称道。《送东阳马生序》传诵甚广。寓言体散文集《燕书》及《龙门子凝道记》风趣诙谐,启人深思。写景亦多佳作。
7、A.“盘中餐,皆辛苦”,请珍惜粮食吧!
8、文言观止|集英咀华——《韩诗外传·公仪休相鲁》
9、(4分)要点:选择一方称谓(老师、小明、其他同学),1分;具体行为表现,2分;积极评价,1分。
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1、对“足采”有两种不同理解:一是“值得采纳”,一是“文采斐然”。你认为哪一种合理?请简释理由。(4分)
12、⑥到超市买东西,看到标签上的薄荷二字会无端升腾起莫名的亲切感。生活日用品,不知道什么时候都换成了薄荷味的。出门时手包里会塞上一小包薄荷味的口香糖,并不为吃,只为能常常看包装上那片绿绿的薄荷叶。
13、文言观止|史海探珠——《三国志·吕蒙传》
14、☞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
15、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震惊朝野的胡惟庸谋反案被揭发,朱元璋一怒之下,杀了三万多人。经查,宋慎跟胡惟庸走得很近,关系密切,在被杀序列,宋璲也受到牵连,“慎坐罪,璲亦连坐,并死”(《明史·宋濂传》)。
16、现在知道了这篇文章的特殊背景,我对宋濂的感动似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17、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
18、宋濂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自幼便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天,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一连几次拜访,老师都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不想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当时天很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很惨,甚至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最后一次,宋濂独自去拜访这位顽固的老师,结果掉入了雪坑中,幸好被人救起、而后他来到老师门前苦苦等候,几乎晕倒在老师的家门口。梦吉老师终于被他的诚心打动了,招他进门并耐心地解答了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更是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闻名遐迩的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