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屠呦呦获奖
1、创办于1956年,自197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已为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多名中医药高级人才,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学校作为主要成员单位参加了中国“523”防治疟疾项目,在临床上证实了青蒿素抗疟功效,为青蒿素的发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2、1967年5月23日,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旨在找到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科研人员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但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1969年1月,年轻的实习研究员屠呦呦,以组长的身份加入该项目。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筛选,该小组最后把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屠呦呦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素。1971年10月4日,她成功得到了青蒿中性提取物“191号样品”,该样品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为100%。
3、我国的文化,是在压制人,还是能够支持更多的屠呦呦、张亭栋?
4、由此深入民众的日常生活
5、各类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6、屠呦呦获诺奖的一大“撕点”是,她不是院士--能获得世界性的诺奖,却当不了中国院士,似乎就证明了中国院士制度弊端--这种逻辑不对。获得诺奖,表明屠得到一个世界大奖评委会的认同,但诺奖评委眼光并不代表全部。屠之所以未评上院士,综合此前报道来看,有很多原因,比如牵涉到成果属于个人还是集体,还有中医之争,这些都是可以争论的,并不一定就反衬出院士评选之弊――中国院士制度确实有很多问题,但不能以“能得诺奖却不能评上院士”推理出来。
7、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
8、现在的科研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为何难得做出世界级的领先成果呢?
9、不仅是对国家、体制的追问,也许,围绕屠呦呦获奖,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也会成为热议的话题。比如,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将屠呦呦作为青蒿素研究的代表,奖项颁给了她一个人,其他人会不会质疑、不满,会不会有人认为“不能把团队的成果归于一个人”?身处现实的中国,这些问题绕不开。
10、屠呦呦提交报告之后,山东省寄生虫病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都在研究和改进青蒿素的提取方式,并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除此之外,全国各地的研究所都在为青蒿素的结构进行改造,而上海药物研究所发现的双氢青蒿素,比普通的青蒿素效价高一倍。桂林制药厂研发出的青蒿素衍生物,效价比青蒿素高3到7倍,并在临床验证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1、阿维菌素和青蒿素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寄生虫疾病的疗法。全世界每年感染疟疾的病人接近2亿。目前青蒿素已被广泛用于所有疟疾肆虐的地区。当青蒿素被用于综合疗法时,它能够降低疟疾的总死亡率20%,降低儿童疟疾死亡率30%。仅在非洲,这就意味着每年超过10万人因此得救。
12、这些人是因为学术水平不高、科学贡献不大而落选院士吗?答案显然不是。从上述几位“落选院士”的治学为人风格中,人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袁隆平至今仍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扎在水田里研究超级水稻;李爱珍数十年如一日呆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如果不是因为她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恐怕还不为社会所知;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
13、相比之下,屠一获奖,立刻各种浮躁的归因,看到几个标签就立刻去归因、去批判、去撕咬、去生产各种励志的心灵鸡汤(什么190次失败造就的成功啊、什么三无却能成就伟大啊、什么耐得住寂寞啊,一个个假装都成了人生哲学家。鸡汤哲学家的一大特点是,喜欢盯着成功人物的缺点,然后把缺点美化为成功的原因去误导年轻人,迎合失败者自欺的思维模式,马云是因为长得丑才成功的吗?霍金是因为瘫痪才成为科学家的吗?所以嘛,鸡汤永远属于失败者),真是一出滑稽戏。
14、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15、10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
16、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一批的朋友与你同行。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
17、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终生研究员,屠呦呦多年潜心从事中医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成功创制了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死亡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对促进人类健康、减少病痛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2011年9月,时年81岁的屠呦呦研究员曾因此在美国纽约获得了素有诺贝尔“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临床研究奖,填补了华人科学家10年未获此奖的空白。
18、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19、以改善血液流动、能量水平和帮助睡眠
20、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任命为抗“非典”专家顾问组组长。为治疗重症肌无力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医方案。
二、屠呦呦获奖视频
1、更重要的他的爱国之心。人们会永远记得他。杂交水稻之父,他让我们大家能吃上饱饭,还多次远赴国外,传授经验,让世界其他国家也解决了吃饭问题。
2、颁奖仪式将于2020年2月在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洲联盟总部举行。
3、创制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4、有人说:屠呦呦获诺奖打破了几个中国记录——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科学领域诺奖,女科学家,土生土长未出国不会英语的科学家,未获院士的科学家,研究工作没有发表过SCI论文(国际期刊)的科学家,中医科学家(来自朋友圈,转自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委副主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钮文异教授分享)。
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建制派出广东省第八批援加纳医疗队
6、以“广东的病死率全球最低、
7、2018年诊疗服务量超93亿人次
8、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中国农大原校长石元春、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虽然因涉嫌学术造假而屡遭检举、质疑,却依然稳坐院士的宝座;相当比例的政府高官和企业高管,顺风顺水地当上了院士,风光于政、学、商诸界。
9、《神农本草经》《异物志》等中均有记载
10、屠呦呦获奖黄晓明结婚的评价的议论文你有什么疑问,可以向我询问哦~希望能够帮到你,望采纳哦~
11、这话可谓一语中的。由于急于求成、过于浮躁,虽然我国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连年递增,跟踪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就是缺乏能开辟新领域的重大原创成果。科技界的浮躁现象之所以难以改变,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难辞其咎。比如,科研项目政出多门、申请程序过于复杂繁琐、评估考核过于频繁,导致科研人员把大量精力耗费在申请项目、应付检查上;在考评机制上过分看重论文数量,许多单位还把论文与奖金、晋升等挂钩,致使科研人员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甚至不惜造假。
12、该奖项旨在奖励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杰出生命科学研究,研究主体可以是个人或机构。今年是该奖项的第五届。
13、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14、注:“柏木钉”为赵永新笔名。赵永新为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记者,他曾第一个报道了圆明园防渗事件,当时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
15、有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9家
16、屠呦呦的诺奖之旅吸引了在瑞华人华侨的高度关注。来到礼堂门前,已经有数百名华人在排队等待入场了。演讲定在下午1点举行。他们都提前了3个小时,在冬日的寒风中等候。对屠呦呦的热情驱散了冬日的寒冷。
17、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获奖者对一些最具危害性的寄生虫疾病疗法上做出来革命性贡献。其中,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18、《新闻30分》视频:央视专访诺奖获得者屠呦呦
19、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5月,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50女性榜单。
20、三流条件何以创造一流成果
三、屠呦呦获奖感言你若盛开
1、①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从小立志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②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面对条件简陋、信息闭塞等多重困难,坚持研究,终于开发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③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大量查阅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身患多种慢性疾病仍然不辍研究。④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执着态度。她不顾众人非议,坚持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为自己的付出正名。收起
2、2010年,“中医针灸”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每年11月16—22日被定为“世界针灸周”。
3、提到屠呦呦,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吧,这是一个为我们国家作出了很多巨大贡献的伟人。前两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里面的的抗疟物质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于是再次获得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
4、屠呦呦获得2019年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的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获奖公告中详细解释了。在公告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到,本次的获奖者屠呦呦女士,身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此次是因其在寄生虫疾病方面的研究获奖。她的团队研究发现的全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在20世纪80年代治愈了很多疟疾病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将基于青蒿素的复合疗法作为一线抗疟治疗方案,此方案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使非洲疟疾致死率下降66%,5岁以下儿童患疟疾死亡率下降71%,可以说是造福人类的发明。
5、虽然屠呦呦做出了国际都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自己祖国的最高认可。(中科院院士是我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6、居民易发阳热、湿热及脾虚等病
7、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折叠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屠呦呦以“青蒿素的化学研究”为题,第一个作报告,获得高度评价,认为“青蒿素的发现不仅增加一个抗疟新药,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发现这一新化合物的独特化学结构,它将为合成设计新药指出方向”。由此带动国际抗疟领域工作的新进展,也促使世界上很多国家对青蒿素展开进一步的研究。青蒿素是当前中国被国际承认的唯一创新药物。现在世界多国均已广为应用,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8、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共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央视为此还特别采访了屠研究员。
9、“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这句话说得可真像她。她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医学上,虽然得到的只是两百万,但换来的却是一个个人民的生命。您那厚厚的眼镜里写满了疲倦,但又显出了您对人民的关心。您挽救了无数人民的生命,但得到的只有很少……很少……
10、他们中有医学院的留学生,也有教职员工等。还有特意从500公里外的城市赶来的华人在等候。他们有的手里拿着中瑞两国国旗,边等候边兴高采烈地聊着天。还有华人在会场外面挂出了祝贺屠呦呦获奖的横幅。
11、监制:刘洪黄林昊编辑:刘怡然
12、屠呦呦老奶奶是令人尊敬的长者,我们不够资格去赞赏屠奶奶那样杰出的长辈,我们对屠奶奶报以崇敬。
13、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14、从生物学角度讲,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人类和其他大型动物并不是地球上唯一的居住者,许多其他生物同我们共存,包括一些对人类有害甚至致命的生物。许多寄生虫能导致疾病发生。
15、前不久,拉斯克基金会把2011年度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被誉为美国诺贝尔奖的“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次授予中国科学家。
16、嗯,不是屠呦呦获奖感言,至少不是在诺贝尔上的感言,获奖发言听了,主要与青蒿有关,也很励志,但话语不是这么感性和生动,内容更加艰辛和实在,讲的道理差不多,但楼主文中更多讲的不是智商,是情商,这话让苦苦追求小女朋友的男孩子们看到更励志吧
17、不难看出,长达10多年的青蒿素研究的确是协作攻关的集体结晶。故此,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一再表示:“我想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荣誉也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
18、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食品
19、屠呦呦。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20、坚定了全球青蒿素研发方向,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青蒿素依然是人类抗疟首选高效药物。
四、屠呦呦获奖时多少岁
1、屠呦呦获诺奖,争论撕裂了朋友圈。争论主要集中在,中医西医问题、获得诺奖却没评上院士、个人获奖与集体贡献的关系,等等。这些争论各有价值,有些争论甚至提供了制度改善的反思契机。但屠呦呦获诺奖的意义究竟何在,到底该怎样看待这件事,以上争论都没有给出答案。
2、真正的科学家,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为全人类根治疟疾病,我国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这又有了新重大成果,为国争光!!厉害?!不是院士哈哈
3、截至2016年5月,已有人参、陈皮、白术、大黄、水红花子、虎杖、三七等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4、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带去福祉
5、日益成为社会生活养生的一部分
6、屠呦呦为青蒿素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得到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推广,挽救了全球范围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为人类治疗和控制这一重大寄生虫类传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也成为用科学方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并走向世界最辉煌的范例。
7、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15年屠呦呦的获奖,打破了多项纪录:中国大陆第一个未获院士、研究工作没有发表过“SCI”论文的科学家。她是在三流条件下创造世界领先的一流成果。
8、艰难时刻仍秉持科学理想,
9、原载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3日第16版科技视野“科技杂谈”栏目
10、愿他老人家一路走好!
11、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2、外媒称她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13、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而袁隆平在2019年 9 月,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和“最美奋斗者”称号。
14、她的成就跨越了东方和西方。
15、2016年12月,中国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世界卫生组织有103个成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16、在期待体制尽快改善、环境及早净化的同时,科研人员也应自励自省,多向屠呦呦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能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潜心研究、攻坚克难。毕竟,现在的科研条件比当年好了许多;而体制的改革、环境的完善尚需时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7、青蒿素的发现,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疗法,至今仍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疟疾治疗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姜廷良说,屠呦呦的贡献在于她的原创思维。
18、这种发烧思维显然是一种“迫切归因”――事情刚发生,事实还很不清楚,就迫切地把事情的发生归咎于某个原因。比如,复旦大学投毒案刚发生,警方还有调查,媒体就把问题归咎于教育的失败、独生子女问题、大学人际关系冷漠等等。韩国岁月号灾难发生后,有报道称听话的孩子都等在船舱里被淹死了,不听话的孩子跑到船舱外抽烟反而逃过一劫,以此反思儒家价值观的问题,这些都属于“迫切归因”的思维谬误。
19、屠呦呦获奖是我国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举世公认的标志性成果,和国家的和平发展和人类的和平发展的事业紧密相连。
20、发生一件事,原因可能有很多,有深层有表层,有直接有间接,还有些只是结果而非原因,“迫切归因”则是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就胡乱联系。比如这样的问题就是错误归因:男人为什么不喜欢真正对他好的女人,却喜欢事儿多耍性子的女人?――实际上,并不是男人喜欢事儿多耍性子的女人,而是因为男人喜欢女人,女人才事儿多耍性子。
五、屠呦呦获奖颁奖词
1、“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
2、她在演讲中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强调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希望中西医有机结合,优势互补,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从而造福人类。
3、屠呦呦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奖,背后离不开杨振宁的推动。杨振宁很早就慧眼识金,给当时默默无闻的屠呦呦颁发了“求是”奖,自此屠呦呦进入公众的视线。杨振宁是有资格给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人选的,他在70年代初期就希望帮中国研究胰岛素的团队申请诺贝尔奖,可惜被中国拒绝了,说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奖。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必然离不开杨振宁的大力推荐。之前传闻说饶毅也有推荐的功劳,但是已经做了辟谣。
4、屠呦呦获奖引发的思考之一——
5、今年84岁的屠呦呦先生身穿宝蓝色上衣,演讲时声音洪亮,她回顾了青蒿素的发现及临床实验与制药历程,并展望当下疟疾的治疗仍然责任重大。屠呦呦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结束演讲,称“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会场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6、原因有三:第那帮所谓的评审专家们,跟屠呦呦不熟,也没有吃过她的也没有拿过她的。最关键是屠呦呦没有给他们送钱送物送美女,甚至连他们的臭脚都没有捧过。第中西方文化差异,看待事情的看法不同,青蒿素在咱们那帮专家眼里什么都不是。第科技进步奖着眼当下,青蒿素是过去的事情了。
7、参考资料:屠呦呦获奖致辞:感谢青蒿和四个人-中国兰州网
8、屠呦呦不是两院院士,确实有些可惜,但也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认为青蒿素不是屠呦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功劳。青蒿素的发现历程,是一个很曲折坎坷的历程,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寻找良方。屠呦呦是在一个很大的团队里面做事情,并不是她一个人的功绩。所以,屠呦呦也承认这一点,当时她也并没有想过要评选院士。
9、我们不妨对青蒿素研究的历史稍作梳理——
10、嗯,不是屠呦呦获奖感言,至少不是在诺贝尔上的感言,获奖发言听了,主要与青蒿有关,也很励志,但话语不是这么感性和生动,内容更加艰辛和实在,讲的道理差不多,但楼主文中更多讲的不是智商,是情商,这话让苦苦追求小女朋友的男孩子们看到更励志吧
11、他们将中药与汤、粥、饮料
12、屠呦呦的功绩是发现,她是第一个成功分离出青蒿素,并且把它带入到523项目当中。也是第一个提取出有100%抵制率的191号,并且是第一个应用到临床当中的。可以说,屠呦呦是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这恰巧是科研当中最难的一部分。在发现青蒿素这一块,屠呦呦的功绩毋庸置疑。
13、驻加纳大使王世廷赴中加友好医院走访慰问中国第八批驻加医疗队。
14、原载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7日第20版科技视野“科技杂谈”栏目
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告中说,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因其在寄生虫疾病方面的研究获奖。她发现的全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在20世纪80年代治愈了很多中国病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将基于青蒿素的复合疗法作为一线抗疟治疗方案,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使非洲疟疾致死率下降66%,5岁以下儿童患疟疾死亡率下降71%。
16、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于2019年3月18日建成开业,在中国中医药界和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是中国首家纯中医治疗医院。医院设有中医内、外、妇、儿、肿瘤、治未病、针灸推拿康复、国医大师、名中医、流派医师工作室及国际港澳台中医师诊疗部等诊室53间,设有病床205张。
17、我国的体制,在浪费钱,还是能够出现更多的重要工作?
18、在《功勋》当中,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有很多争议和质疑,当时就有国内学者认为,青蒿素是523项目组集体科研的成果,并非屠呦呦一个人的荣誉。后续,中国的科研团队又对青蒿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在青蒿素功臣名单当中,屠呦呦的排名并不靠前。
19、取得抗击非典战役的全面胜利
20、广东组派我国第29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获得该国最高荣誉奖——“国家独立勋章”。
六、屠呦呦获奖
1、于是,每个平常以这些标签自居的人,都把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当成了论证这些标签和立场的坚硬论据,把这些标签当成了屠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最重要原因。用她的“三无”却获得诺奖去羞辱当下科学评选制度,仿佛会英语、有院士身份、发过SCI论文反成了丢人的事,仿佛那些在各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白发苍苍的中国院士们在诺奖面前变得一文不值了。
2、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詹姆斯特博士评价说:
3、“中医药抗“非典”经验
4、而这一切离不开岭南这片土壤……
5、“我们应该学习屠呦呦研究员这种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去掉浮躁、淡泊名利,始终围绕科学目标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说)
6、我们应该麻木不仁,继续浪费,还是深刻的反思、实际的改革?
7、创建于1964年,是全国最早的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之拥有“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首批“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该院经典回归临床模式独树一帜,是广东省唯一一家四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中医医院。
8、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9、第二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席教授。行医五十余载,被尊为“皮肤圣手”。他从传统中医毒邪病机入手,丰富了中医皮肤病学的学术思想,全面归纳了中医皮肤病外治法。
10、以“第一”论英雄,并不是推崇“个人主义”、否定其他参与者的功劳,而是旨在强调第一发现者在科学研究中独一无二的贡献。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茫茫黑夜中,是第一个发现者或发明人开启了希望的大门,为后来者找到了通往成功的路径,其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试想,在青蒿素研究中如果不是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的提取方法,之后的结构测定和药物改良就无从谈起,“东方神药”不知何时才能诞生。
11、对在世界范围上升为常规治疗有非常大的帮助。”
12、凝固成民俗、风俗和文化等形式
13、之所以引发撕咬,是因为屠呦呦身上被贴上了这些标签: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科学领域诺奖,女科学家,土生土长未出国不会英语的科学家,未获院士的科学家,研究工作没有发表过SCI论文(国际期刊)的科学家,中医科学家。――还有人强调,她的主要学术成果诞生于文革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