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兰溪棹歌
1、☞明朝“狮子王”穿越而来,守护中洲公园!
2、百首《兰溪櫂歌》,展现200多年前的兰溪!
3、☞盘它!兰溪留存的这六座塔,你知道多少?
4、《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抒发了诗人热爱兰溪独特的民歌气韵,钟情于渔家欢乐的情感。
5、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又作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人。贞元年间进士。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年少时师从萧颖士,博闻强记,聪慧过人。
6、载寻相对洞门宅,一塌野苔人已田。
7、等他吃完以后,他的外甥问他,鸡好吃吗?风水先生说,蛮好吃的。外甥有说,你知道吗,这只鸡是别人从粪缸里捞出来的死鸡。
8、饮水白虹千丈强,来来去去罢褰裳。
9、这组题为“兰江竹枝词”,共有十二首诗。细细品味,总能咀嚼出一些“兰溪棹歌”般的乡土滋味来。
10、棹郎歌到竹枝词,一寸心肠一寸丝。
11、这两句是诗人的视觉感受。首句是仰望天空。次句写俯察,一俯一仰,景象清新。“凉月如眉”,“山色镜中”,都是比喻一明喻山色之形,一暗喻溪水明净。挂字比拟,看字更点明人在景色之中。闪光水色有了人的活动,则更显得灵动,跟显生机,使兰溪有胜似仙境之感。
12、“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一弯如眉的新月,正挂在柳湾上空。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
13、这首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14、lán xī sān rì táo huā yǔ , bàn yè lǐ yú lái shàng tān 。
15、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一个“凉”字,令人觉得春寒犹在,一个“镜”字,使人感到月夜的静寂。“越中山色镜中看”,次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16、今年懒向登高去,且坐城南阁老亭。
17、关于它的人文典故,童老伯和他的亲戚戴良松先生一起回忆了“打汤瓶”的故事:高眉村的地形类似“燕窝”,童姓家族请了一个风水先生看这个地形,风水先生说这个地方风水极好。托风水先生的福,后来童姓兄弟九个,个个在外做大官。
18、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19、《兰溪棹歌》创作背景戴叔伦于唐德宗建中元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兰溪在东阳附近,这首诗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
20、危條怯经吹,锐颖捷警目
二、兰溪棹歌古诗带拼音
1、《兰溪棹歌》和作者“戴叔伦”,在兰溪无人不知。去年,市文史文献研究会在印行徽州人汪启淑的100首《兰溪櫂歌》时,却意外发现汪启淑的本家、明初诗人汪广洋也曾写过与戴叔伦一样的《兰溪棹歌》。这个发现,在兰溪文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与争议。汪启淑的100首《兰溪櫂歌》,对考证古代兰溪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兰溪诗路的研究和建设中不可多得的独特文化资源。
2、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文解释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3、liangyuerumeigualiuwan,
4、《兰溪棹歌》作者戴叔伦诗词风格
5、附一:在翻阅《洞源村志》的时候发现几个勘误,欢迎各位留言商讨:
6、蘭溪市文史与文献研究会
7、戴叔伦于公元780年公元780年(公元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大约是在这一期间所作。
8、历史上,土生土长的兰溪人究竟有没有写过“兰溪棹歌”呢?不得而知。我品读明代胡应麟的这组作品:
9、(翻译: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10、近日翻阅《兰溪棹歌》,发现第25首:
11、高眉山最近的源则是灵洞源。
1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3、“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所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
14、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15、九兄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村里人终于明白,因为被风水先生捉弄,风水逆转了。风水先生的计谋名“白蛇归燕窝”,这条路象征着“白蛇”,他们村的形状像“燕窝”,路修好意味着“白蛇”回家,把“燕窝”里的“燕子”都吃掉了。
16、你看,汪广洋“兰溪棹歌”中的第一首几乎与《全唐诗》署名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完全相同,除去“半夜”与“夜半”顺序之差。这一惊人发现,在兰溪文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7、兰溪人对“兰溪棹歌”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感,只要一提这诗,很多人便能朗朗上口:
18、山塘棹歌清杨韫华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锦城竹枝词清杨燮春来东角较场前,赌放风筝众少年。马尾偏牵羊尾小,一群高放美人边。风筝清高鼎草长鸢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清·杨韫华《山塘棹歌:放断鹞》)。诗中所说的“鹞鞭”,指缚于风筝背上的竹片做的簧,迎风如鞭鸣响;“美人筝”,即美人形的风筝。以下部分绝对原创,请勿抄袭!我的理解是:清明节快到了人人都穿上了合体舒适的春衣,急促的风吹得鹞鞭到处作响,忽然听到孩子们一齐拍手呼叫,原来是一个美人形的风筝被松树的树枝刮住掉了下来。描写的是清明时节人们放风筝的场景,很轻松休闲的一首诗。
19、《兰溪棹歌》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
20、《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⑵,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⑷,半夜鲤鱼来上滩。
三、兰溪棹歌
1、“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
2、“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这里,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而丰富的韵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
3、《兰溪棹歌》的作者究竟是谁?
4、古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兰城也在不断地增添诗意和美景,传递着一张张富有人文底蕴的文化名片。或许,《兰溪棹歌》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它带给我们的,依旧是诗和远方……
5、这首诗是一首名篇。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6、每周一至周五晚7:50
7、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扩展资料①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②《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8、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9、高眉山为什么叫高眉?童老伯说是因为这座山相对周边地势最高,就像人的眉毛在身体很高的部位。
10、关于盛姓搬迁髙眉的时间,有两记载:民国二年(1914)P民国二年(1913)P民国年号来由: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于武昌起义,推翻清朝帝制。各省代表推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次年(1912年)元旦正式就职,通电各省,颁订国号为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正确应该是P14的记载。
11、“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
12、yuezhongshansejingzhongkan。
13、⑴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14、青山乱峙秋千点,古树独留春半边。
15、欢有因缘妾有情,並头花朵记前生。
16、如今,髙眉人早已脱离农耕时代,高眉山村的数十户人家,97年开始逐步搬迁,高眉山逐渐恢复它的原生态,成了金兰古道旅游景点的中转站。村民定居在灵洞乡洞源村,老年人领着村里的分红或补贴,年轻人则开厂、开矿、当老板、做生意……正跨步迈向现代工商文明。如果汪启淑先生转世,他定会谱写新的《兰溪棹歌》,送给生活在山川秀美、人物俊良、民风淳朴、物质富裕的髙眉人。
17、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18、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19、兰桨一摇风十里,鸳鸯多处美人多。
20、忆昨仙人乘紫霞,寻真又到上清家,
四、兰溪棹歌翻译
1、戴叔伦于唐德宗建中元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兰溪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
2、这个说法也在古籍中得到验证,附近的山都以高眉为参照物。《光绪兰溪县志》:天峰岭在高眉山东北高五百丈余;茶山一名云雾山,在高眉山左,山谷深窈、草木森蔚蓝而多茶,故名。
3、暇投名山好,窈窈人深谷。
4、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5、有一天他问村里的女人说:“你们的男人都在外做官,是希望他们回家好,还是在外面好?”
6、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7、戴叔伦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8、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
9、藓翠对岩牖,潴清绕山麓
10、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
11、两岸清溪中有洲,山花红白遍溪头。
12、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
13、髙眉山地势高耸,附近群山连绵,“源”代表溪水的发源地,所以在水草丰美、有山有水的地方,人们渐渐聚集,最终形成村落,这些带“源”字的村名一直沿用至今,见证了农耕文明的一部分。
14、liáng yuè rú méi guà liǔ wān , yuè zhōng shān sè jìng zhōng kàn 。
15、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
16、充分挖掘兰溪丰厚的历史底蕴,让兰溪师生耳熟能详,让“消失的味道、远去的背影、沉睡的古城”重回我们的口中、眼中、心中,让兰溪的古城古镇古村看得见历史、留得住乡愁,为兰溪“一区一地一城”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17、选自,《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18、高眉村人为了感谢风水先生,就留他在村里住下,一直养着他,他每天要吃一只鸡,村里人也满足他。后来风水先生眼睛瞎了,村里有人把一只曾经掉在粪缸里的死鸡捞出来,洗干净给他吃了。但是事情被那天来这边玩的风水先生外甥知道了。
19、朅来见鸡犬,偶尔散麈俗。
20、木落高眉见远青,重阳早菊弄聘婷。
五、兰溪棹歌写的是什么季节
1、编辑/武金萍编版/蒋宇欣陈婵
2、松云满地石门古,开遍碧桃无限花。
3、柴门延归客,欣遇古人瞩。
4、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5、风水先生听了,怀恨在心,想办法报复。高眉地势高,人们外出需翻山越岭,当时主要通道是从上洞寺(又名栖真寺)下山过山岗进进出出。就着这条通道,风水先生想了一个计谋。
6、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
7、城南回望告天台,衢婺悠悠二水来。
8、每倚西风怀旧贤,洞源深处重凄然。
9、这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人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10、《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抒发了诗人热爱兰溪独特的民歌气韵,钟情于渔家欢乐的情感.
11、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12、“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13、于是在风水先生的建议下,村里另外沿着溪边修建了一条山路,比原来老路返家近很多,但也陡峭很多。盘旋迂回,弯弯曲曲,再加上山脊处的台阶,远远望去就像一条蛇盘在大山深处。
14、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15、天香夜半广寒落,错认银桥在月宫。
16、兰溪三日桃花雨,夜半鲤鱼来上滩。
17、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
18、当年板筑遁荒野,今日舟梁济大川。
19、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桃花雨写的是春天桃花盛开,连日下着春雨。
20、抒发了诗人热爱兰溪独特的民歌气韵,钟情于渔家欢乐的情感。《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六、兰溪棹歌
1、桐江此去无多路,只愿无风缓缓行。
2、高眉山西南有甘露源,《光绪兰溪县志》载:
3、柳枝婀娜橘枝秋,才拨湘絃便解愁。
4、兰溪棹歌①戴叔伦(唐)凉月如眉挂柳湾②,越中山色镜中看③。兰溪三日桃花雨④,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①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②柳湾:种着柳树的河湾。③越中: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④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开时下的雨。翻译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赏析http://baike.baidu.com/view/5909htm
5、欲把湖头比溪上,若个三山在六桥。
6、渡口狂风掀白苹,惊波猛浪不愁人。
7、启箧搴蕑编,燕语时剪烛。
8、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
9、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10、(翻译: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11、相邀女伴到梁下,一时同唱采菱歌。
12、高眉山西北有穆澄源,关于它的传说,《光绪兰溪县志》载:“东源之东山上有棋盘石,世俗传为赤松子(黄初平)弈棋之所;西源之表,有巨石高二丈余,中有锯迹者俗传为仙人锯石岩,西源外又有怪石高三丈,广无丈,状若灵龟浮架水口谓之龟石焉。”
13、同时我发现另一个有趣现象,有群山环绕的村落,多带“源”字,如白坑源、棠源、溪里源、缪源、盛源、鲍源、新塘源、灵洞源、甘露源……
14、⑶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15、《大美兰溪》系列节目精彩回顾:
16、莫倚官船听此曲,白沙洲畔月明时。
17、野凫晴踏浪梯平,越上人家住近城。
18、金台尖高高插天,俯江楼俯夕阳边。
19、三百阑干浮碧空,笙歌缭绕暮云中。
20、为了破这个风水,村民出谋划策,在“蛇头”的地方敲破一个“汤瓶”,把“蛇”打晕。以后村里每年打一个“汤瓶”,确保好运连连。
1、译文: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3、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
4、春水碧泱泱,春兰覆水香。
5、古老的兰江,从《水经注》的瀫水奔来,过姑蔑,绕石壁,流到这充满兰香的兰阴山下。她在徐霞客的笔墨里停留过,在杨万里的诗句中吟咏过,在萨都剌见到的秋色里活泼泼地流过,在戴叔伦看到的渔火中脆生生地响过;章枫山曾经枕着她的涛声修过县志,王阳明曾经看着她的水色写过诗篇……
6、清明节,春节来临之际,每个人都穿着的合身和舒适的春天,呼吸鹞鞭缭绕的声音,我听到了孩子们拍手呼叫竟然是一个美丽的风筝现场松树枝刮下。
7、章适甘露源访赵郭诸友即事诗
8、lanxisanritaohua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