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洵简介
1、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
2、这个任侠儿尚没有家口之累,他洒脱不羁地登山访友,谈诗论艺,探寻古迹,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不少诗作,如这首《忆山送人》,颇有几分李太白的风骨。
3、因此,我们称苏洵为“布衣名儒”,应是名副其实的。
4、苏洵一边用心读书,一边亲自当老师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放浪不羁又能真抓实干的爷爷,有一个游历丰富又决心苦读的父亲,难怪苏轼、苏辙都能一鸣惊人,誉满天下。
5、二是江湖议政。苏洵在家十年苦读期间,虽身为布衣,处江湖之远,却忧国忧民,写了不少关乎国计民生的政论文章。这些文章,最为突出的是《衡论》《谏论》和《上皇帝书》。
6、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7、⑥山巨源见王衍:山巨源,山涛,字巨源,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喜老、庄学说,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右仆射等职。《晋书·王衍传》、《资治通鉴·晋纪四》所记,王衍神情明秀,少时,山涛见之,嗟叹久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这样)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8、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9、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10、他们对于生活时刻保持着新鲜,对未知的领域有足够的勇气去探索,如此,跳出了无趣的藩篱。
11、谁知,苏洵却把砚台上的墨汁错当成了白糖,用粽子蘸着吃得津津有味。等程氏再回来时,发现他嘴上全是黑乎乎的墨汁。
12、自“孙子曰”至“悲夫”说明君用斯人,天下将被其祸。
13、苏家是四川眉州的大户,苏洵的父亲苏序就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据说苏序从小性格比较顽皮,不喜读书,略知大意而已。长大后容貌英伟,为人慷慨,乐善好施,不求报答。
14、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1039~1112)。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15、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16、情有它必定要达到的地步,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只有天下那些心境静穆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显著的结果。月亮四周出现光环,预示天要刮风;柱石回潮湿润,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至于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呢?而即使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左右着他的行动啊。
17、崩,崩塌。即使是泰山崩塌在眼前,大丈夫的脸色也不会改变。
18、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洵简介北宋时期著名的三苏之一苏洵资料介绍152苏洵简介: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19、第还有引导孩子读书。他引导孩子读书,他有他切身的体会在那儿。我们知道他吃亏不就吃亏在这书上面了吗,怎么引导两个孩子读书呢?他告诉这两个孩子:
20、苏轼和苏辙是幸运的,他们有一个肯用心陪伴他们的有趣老爸。
二、六国论作者苏洵简介
1、苏洵不打不骂,想到了有趣的一招。每当孩子们玩耍时,他躲在角落里津津有味地读着书。孩子们一来,他便使坏把书藏起来。
2、活得有趣,对这个世界始终保持着天真烂漫的好奇心,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3、欧阳修评价苏洵的文章说:“吾阅文士多矣,独喜尹师鲁、石守道,然意犹有所未足,今见子(苏洵)之文,吾意足矣。”的确如此,苏洵此文,奔腾上下,纵横出入,气势犹如江河决口。他见识深远,眼光犀利,议论精辟透彻,足警世人。无怪乎本文近千年来盛传不衰!
4、面对困境,以一种内在智慧来豁达看开,用一种乐观的方式来积极面对。
5、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6、此非凡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7、在表中人名下注出其仕宦、行迹、配偶、死葬、享年并依次书写子孙后代,各代标明辈分。其谱例以五世为表,以宗法为则,详近而略远,尊近而贬远,主张睦族、恤族、化俗。其特点是篇幅大,记载内容多。苏氏谱例与欧阳修创立的另一谱例一道,被世人称为“欧苏谱例”。
8、苏洵就是大名鼎鼎苏轼、苏辙的父亲,父子三人以其汪洋恣肆的文采纵横于北宋文坛,号称“三苏”,汉唐以来,曹操父子而下,未之有也。
9、宋王朝的软弱无能和苟且偷安,一直是苏洵以及一大批北宋知识分子心中的痛。
10、主动关上科举大门的苏洵是乐天豁达的,他相信自己能够杀出一条新路,实现人生的逆袭翻盘。
11、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12、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3、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4、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15、山川看不厌,浩然遂忘还。
16、北命为秘书省试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是月命苏洵去礼院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礼书,是月仲兄苏涣出知涟水军,未行提点利州路刑狱,苏洵父子于西郊送别。八月苏轼苏辙参加制科考试及殿试。九月苏轼被任命大理评事,苏辙被任命秘书省校书郎。十一月苏轼辞别父亲去凤翔赴任。
17、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⑥:“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⑦:“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⑧,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⑨,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⑩,仅得中主⑾,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⑿,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⒀,非德宗之鄙暗⒁,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⒂。
18、当时的四川经过战乱的洗礼,读书科考的风气并不是很盛。再加上四川物产丰饶,风光明丽,川人更乐意舒适地过着自己的安逸日子,而不愿求学做官。
19、苏洵比王安石大12岁,两人有交集的时间不长,后来王安石在北宋政坛上呼风唤雨、兴风作浪,苏洵都没能看到。如果这篇文章真是苏洵所写的,只能说苏洵在认识王安石的时候就对他产生了比较恶劣的印象。当然后来很多研究者认为这篇文章不是苏洵写的,而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那些人所伪造,至今尚无定论。不过即使作者不是苏洵,也不代表苏洵跟王安石的关系就有多好,王安石人缘差是出了名的,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也不大看好他。
20、 苏洵著作,宋代流行多种版本,原本大都已散佚,今存著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抄本、《嘉佑 集》十五卷。
三、苏洵简介及作品
1、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2、《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把一位“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的官员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文章写得劲悍浑深,很有法度,难怪黄庭坚读后惊呼:又一位司马相如出来了!
3、在形式上,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特别善于用譬喻和史实说话,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苏洵散文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练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其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
4、科举制度在宋代已日趋完善,它俨然已成国家机器遴选人才的最主要途径。学子寒窗苦读十载,一旦夺魁,人生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5、有,电子竞技不仅仅就是打游戏学电子竞技,未来的就业前景一样是很好的:简单来说,电子竞技专业的就业方向可以分为以下6类:第一个是电竞技术类方向,包括职业选手,数据分析师、教练等岗位人才的培养;第二个是裁判类方向,专门培养专业裁判人才;第三个是赛事活动类方向,培养赛事组织、管理、运营等方面的人才;第四个是体育医疗类方向,包括了电竞康复、理疗、心理咨询等;第五个是视频类方向,包括了游戏视频制作、节目编导策划等;第六个是电竞媒体方向,营销方向的人才。
6、苏洵的忧患论史,在古今的史学界,均有很高的评价。
7、男人的有趣,在于带娃探索
8、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9、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⒇,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10、尤其是苏轼,最终能够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大才子”,成为“人间不可无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没有苏洵的为父为师,是不可想象的。
11、二哥让他写一些文章来赞美名山大川,他却发现自己虽游历过不少地方,等到真正要下笔时,却是腹中空空,无法把眼前的壮丽美景化成笔下万言。
12、温故知新,说古论今。唐宋八大家的许多文章作为经典流传下来,他们的人物性格我们却只能从他们的作品中揣摩品读。苏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今天我们可以从他写的一篇识别奸诈之人的文章中了解一二。本期主讲人郭醒
13、有趣的父亲通常乐观豁达,他既是孩子的玩伴,也是孩子的密友,他带着孩子探索未知,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