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禹锡简介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3、于是,这首诗一出来,刘禹锡再次被光荣下放。他何尝不知道后果,但揭露了这些人丑恶的嘴脸,也算大快人心,又乐呵呵地上路了。
4、836年,65岁的刘禹锡因患足疾,向朝廷上书辞官。三起三落,就此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5、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越中蔼蔼繁华地,秦望峰前禹穴西。《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16)
6、1936年卞孝萱先生发表《刘禹锡年谱》,认为刘禹锡籍贯是洛阳,而不是彭城,同时提出两种新说:一说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冒充汉中山王刘胜之后:二说刘禹锡出生在苏州嘉兴县,理由是:刘禹锡《自传》说的"七代祖亮",是北魏的刘亮,据卞孝萱考证,刘亮是"加入洛阳籍的匈奴"人。(15)
7、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斯时被贬为广西柳州刺史的柳宗元,与刘禹锡是同榜进士,诗歌唱酬,友谊殊深。当他读到《陋室铭》后,获知刘禹锡遭受势利小人冷遇时,愤懑不平,立即上书朝廷请求:“情愿以自己被遣之地柳州换和州,虽得重罪,死不恨。”虽未获准,但足可见“患难识知己,文人更相亲”的高贵品质。
9、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10、周继圣:1981年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毕业,文学硕士。先后执教于中山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韩国群山大学和放送大学。他所主讲的《语言表达艺术》课程教法精湛、娴熟,讲究“科学、简单、高效”。深受海大学子的欢迎!周教授的普通话优雅、考究、擅长朗诵、演讲和影视配音。
1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2、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又把他转移到城中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里。面对知县势利小人的嘴脸,刘禹锡反倒觉得滑稽可笑,淡定从容地写下让他名垂千古的《陋室铭》:
13、不过都是我吃有烟尘的后辈罢了。
14、《岁寒堂诗话》: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柳、王、孟之高致也,义山多奇趣,梦得有高韵,牧之专事华藻,此其优劣耳。(21)
15、可以调素琴(古义:弹奏;今义:调解。)
16、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16)
17、《月夜》刘方平|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8、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
19、我在披风沐雨时,你们在哪里?
20、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诗中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
二、刘禹锡简介及人生经历
1、③五铢钱:汉代通行的钱币。诗人借此表达刘备志在恢复汉室。
2、竿头已到应难久,局势虽迟未必输。
3、不过他又在这里遇到一个小人。策知县虽比刘禹锡低一级,但有实权,而面对贬官,地头蛇更不会客气。按规定,他应住在衙门三间三厦的标间,可知县偏让他住到城南门,不仅远离市区,而且面朝大江,一片荒芜。
4、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5、杜甫在唐代被称为:诗圣
6、《三唐诗品》:五言体杂不一。有如“深春风日净”、“昔听东武吟”等篇,宛转徘徊,取涂乐府;“秋江早望”、“谪居悼往”,则结休允晖。若“水禽残月”,模休文之韵思;“楚望苍然”,结韩卿之茂体。余或放言理,失于音调,未求刻意,累在才多也。《女儿》作楚挽之哀词,《泰娘》谱新声之凄奏,七言此其选矣。《聚蚊》、《百舌》托意深微,亦得乐府遗意。律体独多,莹瑕间采。(21)
7、“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泡露似沾巾”两句,紧承前句“多谢洛城人”而来,不写人之惜春,而先写春依恋人,描绘出一幅气韵横生的送春画图,且看那纤弱的柳条随风依依轻摇,就好像挥手作别轻扬起的衣袖;而葡花沾满露珠,更有如一位不胜嫣羞的美人,在离别之际泪湿纸巾。
8、虽然身处“巴山楚水凄凉地”,但刘禹锡从不颓废,始终充满乐观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在诗中,他表达的是一种不屈不挠、奋发自立的情怀,给他人以启迪,给自己以激励。
9、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10、主要成就: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11、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12、晋人游名山,感觉一切都要归于玄冥虚无,人们读了这些诗作,便会感到人事无可为,也不必为。唐诗里咏怀古迹虽有沧桑感慨,但更多的是对时局的担忧。
13、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14、白居易一生经历坎坷,既有江州司马的凄楚记忆,也有担任杭州刺史的志得意满。乐天晚年厌倦仕途,潜心修行,他在这首诗里表现出一种不胜宦途沉浮之感。
15、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16、《中华古诗词100首》65王安石《泊船瓜洲》
17、一代诗豪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荥阳市政
18、忆江南·春去也唐代•刘禹锡
19、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20、出生日期:西元772年
三、刘禹锡简介是什么朝代
1、逝世日期:西元842年
2、第一首的主旨是伤春。词中,先写春向人们告辞,柳、兰喻春含泪挥手而别,后写一个女子惜春情态,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也有无限依恋之情,作者以拟人手法,把人的表情动作赋予春,有依依难舍之情,郁郁感伤之意,抒发了惜春、伤春的感情。构思新颖,描写细腻,手法多变,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的“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
3、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望洞庭》,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
4、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全文共81字,字字珠玑。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篇名作是刘禹锡一气之下挥毫写成的。
5、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
6、刘禹锡唐朝中晚期著名诗人,原籍江苏彭城人(徐州),著名作品有《乌衣巷》《陋室铭》《汉寿城春望》。
7、经过讽诗一事,对手们对刘禹锡甚是“照顾”,将他贬到偏远的广东连州,又辗转到四川夔州,十年后,刘禹锡才从“巴山楚水凄凉地”来到还算富庶的安徽和州。
8、职业: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9、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司空见惯”这个成语出自这首诗,却大都忽略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用意。
10、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11、刘禹锡并非天生豁达之人,但他绝对是一位意志足够坚强的斗士。经过了23年的贬谪生涯,还有什么苦没有尝过,又有什么世面没有见识过?可是诗人却愈挫愈勇,直到晚年依然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2、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忧国忧民,人称为“诗圣”。
13、⒊谈笑有鸿儒(古义:大,渊博;今义:鸿雁,书信。)
14、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15、提到古文,估计凡是上过中学的,都知道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尤其是开篇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只要使用汉字作为母语的,估计没有几个不会背诵的。
16、这首诗一出,他留在京城的职位又黄了,被打发到苏州、汝州、同州当刺史的闲职,但他游山玩水,填诗作赋,交友唱和,早将名利置之度外。
17、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18、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19、苏州刺史是谁?刘禹锡也。
20、翁方纲:“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极为确论。(24)
四、刘禹锡简介字什么号什么
1、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和白居易留有《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对吟唱和佳作此后,他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2、便引诗情到碧霄。
3、《新唐书》:禹锡恃才而废,褊心不能无怨望,年益晏,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所施为人不以为当。太上久疾,宰臣及用事者不得对,宫掖事秘,建桓立顺,功归贵臣,由是及贬。”(20)
4、⑤动词,到,往。例句:吾欲之南海——(清)彭端淑《为学》
5、刘禹锡的散文,与他的诗歌一样,辞藻美丽,题旨隐微。柳宗元说他“文隽而膏,味无穷而炙愈出”(刘禹锡《犹子蔚适越戒》引),为深中肯綮的评价。
6、人们在尘世中争先恐后,又不停地明争暗斗,而你我却能从中胜出,就是因为他们看得不够通透,也没有达到人生的一定高度。
7、结果只是螳臂当车,宦官权贵以及手握兵权的藩镇军阀一反扑,不仅逼迫皇帝禅位,还将他们纷纷贬官。带头的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剩下的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均被贬为边远八州的司马,是轰动一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刘禹锡突然从人生巅峰跌到了谷底,之后他一被贬就是长达23年之久。
8、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9、府在刘禹锡墓的基础上,耗巨资建设了占地280多亩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刘禹锡公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刘禹锡墓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城东二十里铺乡(今豫龙镇)狼窝刘村南高地上,古称檀山。墓北距郑州至上街公路约70米,坐北面南,有圆形土冢,冢高约5米,周长约20米。据民国《荥阳县志》载:“刘禹锡墓在檀山。”
10、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
11、比较前一首诗,讽刺更为辛辣,态度更为倔强。这就是刘禹锡。
12、(人物小传)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与韩愈、柳宗元等人关系莫逆。因与朝廷权贵政见不同,长期被贬在外地为官,因作品中多有高扬开朗之风,被称为诗豪。刘禹锡的仕途坎坷,多次被贬,长年在边远地方执政,对时政多有不满,诗歌中经常出现讽刺、抨击政敌的内容。《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这两首诗即是针讽刺政敌之作。
13、投稿邮箱:894846353@qq.com
14、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15、知县知道后恼羞成怒,又让他从城南搬到城北。刘禹锡环顾新房,房间缩水了一半,旁边只有一条小小的德胜河,但一到春天,河边杨柳依依,满眼春色。此情此景让他仿佛身在长安,于是又写道: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16、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17、可惜啊,以前的桃树不仅没有了,玄都观也要完蛋了,就连种桃道士都不见踪影了,没有对手的寂寞,是会很寂寞的!
18、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世称“刘宾客”,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19、《沧浪诗话》: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我所深取耳。(21)
20、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五、刘禹锡简介及代表作品
1、梦得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时间772年(6)去世时间约842年主要作品《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主要成就永贞革新、诗歌创作
2、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3、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4、经典咏流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⑥“来舞”句:指蜀国被魏国所灭,蜀汉官中歌伎被掳入魏官,为胜利者跳舞。诗人借此表达对蜀汉兴亡的感慨。
6、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人在被贬十年之后回京,看到朝廷里李生周生张生都是新面孔,这些人对他这个回京的乡巴佬都很不屑,于是他写下了一首极具战斗气息的诗《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7、刘禹锡诗集特点:诗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抒写情怀,多有名篇传世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中文名:刘禹锡
8、振臂犹堪呼一掷,争知掌下不成卢。
9、刘禹锡纪念馆坐落在连州中学燕喜山,飞檐斗拱,采用朱红色的支柱,无不透露出中国古典式宫廷建筑风格,显得古色古香。古朴雄伟的纪念馆经精心布展后显得魅力四射:灯光、壁画、诗词、铜像等场景的搭配,烘托出一种丰富多彩的历史厚重感。
10、需要音频朗诵请私聊编辑。
11、锡任东都尚书。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
12、此词约为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作于洛阳。其调名下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当时白居易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刘禹锡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二人均在洛阳,时相唱和,白居易词共三首,刘禹锡的和词共两首。
13、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14、刘禹锡曾在《赠乐天》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虽然自己中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但晚年相对比较发达,就像严寒之中的冬青树,虽然栉风沐雨,却不改苍碧本色。下面介绍刘禹锡有感于白居易的诗作,题写了一首七律,饱含哲理,启迪深刻。
15、《天净沙·春》白朴|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16、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17、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赠户部尚书。
18、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19、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20、我在为民请愿的时候,你们在哪里?
六、刘禹锡简介
1、唐代很多诗人都有称谓,比如李白称为诗仙,杜甫称为诗圣,刘禹锡也有一个称号,叫做诗豪。何之为豪呢?因为刘大诗人性格直爽,有什么话从来不拐弯抹角,为人处事显得特别牛气。从吹牛这个角度来看,有唐一代的诗人,基本无人出其右。
2、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关于说其“彭城人”,经查此说,出自白居易、权德舆等人之口。那不过是随顺当时“姓卯金者咸彭城”(《史通·邑里》)的习俗罢了。因此“刘禹锡彭城人”说法是不确切的。
3、此外,刘禹锡还写了一本医书,名叫《传信方》。
4、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
5、那“旧时月”依然如往常一样,翻过女墙,只是往日的繁华早已不复存在。而无数风流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最终还是灰飞烟灭,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传奇。
6、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7、作品:《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扩展资料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8、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9、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仅剩余30卷。而后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0卷,但仍有遗漏。《刘禹锡集》三十卷,《外集》十卷,集中卷二十七收乐府两卷。
10、元和十四年(819年)因母丧才得以离开。
11、趁着我不在京城的时候招摇显摆,
12、815年,刚到长安不久的刘禹锡,由于那首看花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而再次被贬,外放播州(贵州遵义)刺史
13、比如不同的作者凭吊同一处历史遗迹,就会产生各自的感触。崔颢来到黄鹤楼,发现周围芳草萋萋,着实觉得喜爱,但烟波浩渺又令人生愁。而李白在此送别孟浩然时,描绘了烟花三月的美景,然后看见孤帆远影、碧水东流,心中立刻也涌起了惜别之意。
14、一部《三国演义》让中国人对那个遥远的乱世至今耳熟能详。对此,我们不能不感叹文学的恒久魅力。其实,在《三国演义》付梓之前,三国的故事就已广为流传了。刘禹锡创作《蜀先主庙》就阐发了三国故事,凭吊了历史人物,抒发了别样情感。
15、④相:指蜀汉丞相诸葛亮。
16、①表示交往的人例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7、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18、由于刘禹锡的辞赋多数创作于贬谪时期,因此逐臣之悲与怀才不遇便成了其辞赋创作的重要主题,骚怨情怀是其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时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也贯穿始终。此外,除了反映贬谪愁思的作品,其辞赋还有应试科举所作的律赋——《平权衡赋》,怀古伤今的《山阳城赋》,悼亡的《伤往赋》,描写景物风俗的《楚望赋》。作为唐代重要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刘禹锡的诗歌成就较高,是唐诗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诗文又为当时的文学主流,故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必然要受到其诗歌创作影响的。例如刘禹锡诗歌的主题便影响着他辞赋的主题,许多在其诗歌中描绘的场景画面、表达的情感内容,同样也出现在他的辞赋作品中,因此研究其诗文与辞赋的互动关系是其辞赋研究的有利环节。(14)
19、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今江苏徐州),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20、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1、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
2、《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