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土式微
1、巴塞维奇在他生动而深刻的分析中呈现了上述共识的起源。他在书中揭示了一系列美国人的预想、偏见和习惯,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美国的军事力量信仰,尤其是军事力量能够满足其欲望——廉价的原油、贷款和消费品——的信仰。他同时指出美国的军国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承受的、与日俱增的危险。
2、书中写道:“在美国为攻击性网络战争做准备的同时,它正继续推行使之不可能有效保卫该国免遭网络袭击的政策。”
3、然而,作为伦理共同体的传统乡村之所以式微,却有着其内在的逻辑线索,甚至毫不夸张地说,这亦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旅途。“对于生活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以牺牲历史遗产为代价来争取权力和影响力,似乎是一种难以逃脱的命运。”(孔飞力语)这种必然性一方面出自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所造成的制度转变;另一方面则出自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全球性的时代变迁。但是,必然性远远不能说明其合理性;恰恰相反,必然性更需要我们凭借理性进行反思批判。因此,面对传统乡土伦理的式微时,由于承认其必然性,便将乡村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视为合理的现象,显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处理方式;而只有承认问题与难题的存在,并积极面对、寻求解决方案才是看待乡土伦理的理性态度。
4、岳剑婷|扬·阿斯曼《文化记忆》
5、我觉得要用工业化思维写作才是文学商业化的活力源泉。其实归根结底,也就是一个问题: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文学何以反映客观现实。文学不为政治服务,不为经济服务,那文学为什么服务?不服务也可以,服务经济的文学难道就不是文学?这值得前进中的人们去思考。
6、本书既是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颠覆之作,也是期待找到这些问题答案的许许多多普通人的解惑之作。
7、乔治·阿克洛夫《动物精神》
8、理查德·克拉克和罗伯特·克纳克《网络战争》
9、本书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10、在本书中,克雷·舍基,一个新文化的最敏锐的观察者,对此种社会革命的后果——无论是好是坏——给予了明晰而富有穿透力的解析,并思考了我们是谁,我们可以做什么。
11、申赋渔在序言中这样写道。当新城镇的钢筋水泥延伸到有着600年历史的申村时,它和其他无数个中国村庄一样,也正在一点点变成空村,只剩下风烛残年的老人,在破败的门前毫无希望地守着。如同搭上一列高铁,或一枚火箭,中国的城市在飞速地前进着,拉动着中国的GDP也在一路狂奔,只有村庄像一个没有人要的老人那般被留在了原地,甚至被节节逼退,成为盘根错节的沉疴,问题重重却又令人束手无策。
12、弗兰岑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自由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无论是满怀情感纠结的家庭主妇、坚持当好人的丈夫,还是精神飘荡不定的摇滚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一个个鲜活而又现实的人物跃然纸上。自由带给我们的,原来是幸福之外的一切……
13、申村人敬重剃头匠,剃头匠每个月挨家挨户理发,轮到谁家,谁家都会割肉杀鸡好生招待。每到大年每户人家还要上门拜访,带来鱼肉豆腐、馒头香肠之类,这是剃头匠一年所有的收入。“送多送少他不管,这就是一个匠人的生活方式,是他跟人相处的方式,是他自己的一种尊严。”
14、第孔学的人道主义因素对个体提出了社会性的义务和要求,这一点对于构成熟人社会,与形成稳定的乡土社会结构有重要作用。
15、第三章,主要讲乡土社会中的知识经验与信息的传播,阐明了文字在乡土社会的非必要性。
16、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
17、查尔斯·默里证据确凿地表明,上个世纪中,人类获得伟大成就的速度在减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他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思考框架,让人们认识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类精神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18、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才能让自己内心的那头大象听话呢?希思兄弟从人类的行为出发,通过翔实有趣的案例,告诉我们进行改变的关键要素:为改变找到一个一目了然的目标;为改变找到一个闪光点;为你的改变找到一个情感化的理由。
19、传情达意的时间之隔
20、南丹·尼莱卡尼《印度畅想》
二、乡土制作
1、第仁学对个体人格的推崇,也使得乡土社会中道德对自身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使得我们的传统社会不需要所谓的“法治”,而更倾向于“礼治”。
2、编辑制作:阿卜杜吉力力
3、聚集一群人并使之行动原本对资源有极高的要求,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努力都被置于一种制度的垄断之下。今天,全球分享与合作的工具终于交到了个体公民的手中。
4、一方面,在城市内部,劳动力的迅速涌入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与动力,并成为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按照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的预期收入差异理论,只要城乡收入差距的预期存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便是一个必然的现象。然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农民工自身的生活状态与基本权利却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工资偏低,且被拖欠的现象严重,并且缺乏维护合法工资的能力、知识与手段;工作劳动强度大、危害大,职业病与工伤事故频发,并且对伤病与失业缺乏必要的保障政策;生活条件恶劣,住房、保险以及子女的教育问题等等都存在着诸多困难。
5、在“首届中国游戏产业高峰论坛暨e游小镇电竞大赛”上的发言
6、人们总是凭借直觉认为,自己所见和所感的都是真实的。
7、孔子仁学结构的深刻影响
8、在中国乡下,只有一户人家独居的小社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一般都是聚村而居。费先生总结其中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四点:1)小农经营,住宅农场不会距离太远;2)需要水利的地方有合作的需要;3)为了安全的防卫需求;4)由于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人口代代积累,成为大规模的村落。
9、这场小人物财富传奇的背后,有更多东西引人深思。投行如何用风险的复杂化掩盖产品的风险?评级制度存在怎样的盲点?金融界怎样运用术语的谎言欺骗客户?人性的缺陷和金融体系的弊端在本书中一一精彩呈现。危机过后,我们应该如何行动?相信这本书会给你全新的思考和启发。
10、1990年12月,费老在自己80寿辰聚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著名观点。
11、华尔街翻天覆地的闹剧之中,刘易斯照旧洞见烛微,以个人视角重现华尔街上演的市场传奇和诡谲道德剧。
12、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1984年乡村户籍人口可以“自由出入”城市的政策一旦开始施行,乡村原有的生活样态便会迅速瓦解,而乡村进城务工的人数会以几何倍数疯狂增长。这种规模的人口大迁移,在人类历史上恐也罕见。而其直接后果便是我国城乡对立的二元结构愈发凸显、贫富差距逐渐增大。自从迈上这条为了谋生而选择的生存之路,乡土或乡村伦理就将面临着空前绝后的挑战。
13、在《怪诞行为学》中,丹·艾瑞里用13个有趣的实验证明,我们并非想象的那样理性,“非理性”才是人类的本能。《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中,他继续用行为实验的方法,结合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知识,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将非理性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意义娓娓道来。
14、这首诗描写统治阶级带给劳动人民的沉重负担。一般来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劳动人民是可以接受的。现在生活负担加重,天黑之后,人们还无法休息,因此劳动人民产生了不满和怨恨的情绪。
15、本次的读书会分享,有很多同门师兄姐都刚好选择了与中国城乡、土地权力相关的书进行讲述,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这次从我读的《乡土中国》开始,拉开了一个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整体认识;然后接着是费老的《中国内地的农村》,以内地农村为对象,分析了农村的土地权、农业经营模式以及农村中资本的流动;接着DSJ分享的《小镇喧嚣》,以基层政治舞台上演的一幕幕生动的事件为窗口,展示了基层的政治运作与基层各种角色在面对权力与利益时的复杂矛盾,对于理解真实基层的复杂性有很大裨益;最后周其仁的《城乡中国》,作者介绍了过去几十年间国内的变革变化,形成了一个中国城乡土地制度的演进脉络,对了解城乡土地政策应该有不少的帮助。
16、巨额奖金可以带来高业绩吗?“主人翁意识”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奏效吗?专业化分工真的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吗?速溶咖啡为什么没有煮制咖啡味道好?我们为什么会有报复的欲望和行动?为什么幸福感会很快被生活的平庸侵蚀掉?为什么现代社会择偶的成功率远低于媒妁之言的年代?
17、社会的规律需要人遵守,规律的内容要人明白。而人的规律的学习难免不得不加以强制,而强制就发生权力。文化性的强制就包含这种权力,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变化少的社会,文化稳定,生活是一套传统的方法。社会没有政治,只有教化,而乡土社会就很靠近这种社会。稳定的文化是教化权力的有效保证,所以在传统社会,逢年长都得恭敬。而乡土社会中相互对待的态度是根据长幼之序,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
18、为什么人类成就如此集中于欧洲?为什么取得成就的主要是男性?为什么是在1400年后?查尔斯·默里证据确凿地表明,上个世纪中,人类获得伟大成就的速度在减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他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思考框架,让人们认识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类精神得到了最好的表达。本书的核心部分是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描述性章节:关于艺术领域内的巨人,以及他们卓然独立的原因;关于艺术与科学两个领域的伟大成就之间的区别;关于人类创造伟大艺术和科学的能力的14次重大飞跃;关于人类成就在时间和地理坐标图上的图形和轨迹。
19、“式微”出自《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朱熹《诗集传》:“式,发语辞。微,犹衰也。” 用例如:明·归有光《张翁八十寿序》:“予以故家大族德厚源远,能自振于式微之后(能在衰落之后自己振兴)。”
20、这是作者身在病榻时于《纽约书评》连续刊载的回忆文章所集结成的作品。
三、乡土风格
1、本书的核心部分是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描述性章节:关于艺术领域内的巨人,以及他们卓然独立的原因;关于艺术与科学两个领域的伟大成就之间的区别;关于人类创造伟大艺术和科学的能力的14次重大飞跃;关于人类成就在时间和地理坐标图上的图形和轨迹。
2、从与主体的人的关系上来说,人服礼是主动的,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情,而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说,作者认为,礼治必须建立在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的前提上;在变迁很快的社会,则需要法律来控制个人,即法治。
3、二是现代传媒的发展,信息传递加快,对以前的乡土文明产生了冲击。
4、在这部作品中,你可以看到雷曼是如何一步步地自断生路,监管机构是如何在“政治正确”的牵绊下做出选择,各大投行又是如何在人人自危的环境下力求自保。
5、这么说来,您对新乡土书写是持乐观态度。
6、本书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了有关美国国家安全的“华盛顿共识”,以及美国改变国家安全政策的必要性。
7、三秦|非遗|出版|服务
8、国槐:乡土树种,喜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不耐水湿,生长速度中等。洋槐:乡土树种,高大乔木,生长迅速,抗风能力差,常做行道树。合欢:天津乡土树种,性强健,生长迅速,树姿优美,叶形雅致,宜做庭荫树、行道树。栾树:乡土树种,生长速度中等,枝叶茂密而秀丽,夏季开花,满树金黄,十分美丽。宜做庭荫树、行道树。构树:华北地区的乡土树种,适应性强,树叶宽大,观赏性强。龙爪槐:乡土树种,小枝弯曲下垂,树冠呈伞状,中国庭院中常用的特色树种。乡土树种:合欢、栾树、刺柏、法桐、泡桐、垂柳、馒头柳、白蜡、洋槐、国槐、碧桃、西俯海棠、金银木、石榴、月季等。
9、对于全球能源的未来,常有许多错误的概念被当作事实宣告。这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对能源政策的进步发展也是一个阻碍。本书揭露了西方社会关于能源、气候最常见的错误结论,为面对全球能源的挑战而提出的建设性科学方法扫清了前路。
10、横暴权力得以产生的前提是,被统治团体的生产量必须超过它的消费量,并且有一些剩余去引诱别的团体去征服它。而农业民族之间的争斗往往把土著赶走而占据他们的土地自己耕种,这种是与工业性的侵略权力所不同的。对于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皇权不能滋长壮健,能支配强大的横暴权力的基础不足,农业的剩余随着人口增加日减,和平又给人口增加的机会。这样就导致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图2)。有为的皇权往往难逃其囹圄,而在这种经验下,无为政治也有了其生存价值。
11、妥协可能是一个伟大的政治美德,尤其为了和平的名义。但作者认为,并不是任何时候为了和平而接受战略性妥协都是正当的,即使是因为和平而妥协也会被某些道德所限。马加利特认为,妥协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和平与正义之间的冲突,而这也是本书的核心。
12、远至鲁迅的未庄,近至莫言的高密东北乡,以一个村庄为缩影来观视和投射国族,这是以乡村为根基的中国社会所固有的表现手法,也是转型期中国所特有的表达需求。《匠人》无疑是属于这一序列的。只不过,比起《中国在梁庄》和《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之社会学研究来,它在纪实性中掺杂了更多的文学性和故事性,甚至虚构性,从国家的经济历史转移到了人的生活史上来。
13、雨夜,一个男人主持人,在车里面听广播。然后,突然一个闪电,随后打雷。由于闪电的干扰广播停了几秒种,然后那个男子自杀了。为什么?
14、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改变。
15、这位已故历史学家饱含激情与愤慨地呼吁集体行动。书中写道:“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存在严重问题。30年来,我们把追求物质上的自私变成了一种美德,事实上,我们的集体目的感所剩下的就是这种追求了。我们知道东西的售价但对它们的价值一无所知。对于一项司法裁决或法案,我们不再问:它恰当吗?公平吗?正义吗?合理吗?这些曾经是政治上的问题,尽管回答起来不易。我们必须再次学会提出这种问题。”
16、费先生主张,当代中国的社会学、人类学应反映中国社会与中华民族的特点,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社会实际。
17、保罗·约翰逊《文明的解析》
18、更重要的是,作者认为,非理性未必是坏事,非理性也可以作出完美决策。坦然接受自己非理性的本能,彻底颠覆工作和生活中徒劳的逻辑,重新作出适合自己的完美决策,工作上的成就感和生活中的幸福感唾手可得。
19、通过阅读《看不见的大猩猩》,你会懂得,你所见的、记住的、以为的、知道的等,也许,全都不是真实的。
20、书里面对街道安全的论述,其中一部分内容其实是讲熟人社会的重要性。但是在目前信息技术和城市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在物理空间上的疏离是越来越远了,熟人社会在当下应该如何构建,或者说在当下的时代在多少程度上还需要熟人社会的存在。对应到建筑专业,如何通过空间的手段去构建这种熟人社会,缓解物理上的隔离?或者是不需要熟人社会的公共交往空间是哪种形式?会不会脱离实体空间进入到虚拟端?这是值得思考的。
四、2016乡土视频
1、书中写道:“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存在严重问题。30年来,我们把追求物质上的自私变成了一种美德,事实上,我们的集体目的感所剩下的就是这种追求了。我们知道东西的售价但对它们的价值一无所知。
2、韩艺宽|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3、在“第二届中国长篇小说论坛”上的发言
4、文革之后,费先生开始着手重建社会学,他认为重建社会学不能照搬西方的社会学,也不是恢复到解放前原有的社会学,而是需要建立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国家要求的新的社会学。
5、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
6、由上可见,仅从地域性的因素进行考量,乡村伦理共同体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内就已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城市就像一个黑洞,无止尽地吸吮着乡村的劳动力与生命力。而相应地,城市文化与价值理念也反过来开始影响乡村原初的伦理习俗。按照辩证的观点,这亦可视为:最初城乡二元对立(分)而引发的人口流动,最终又导致了城乡一体化(和)的历史进程。就这个方面而言,物质财富或金钱又带来了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在乡村共同体的交往之中,衡量人生成就的标准原本是德才兼备、以德优先的伦理标准,却逐渐被金钱多寡的财富标准所取代。
7、然而,对生活或者工作中的一些改变,我们却常抱以抗拒的态度。老师们常感叹顽皮的学生“冥顽不化”,企业管理者们常慨叹改革收效甚微,思想家们常感慨世界因为一成不变而腐朽。
8、每个匠人的人生轨迹像一根根散乱的线,相互纠缠;而将它们捆扎到一起的,是隐藏在背后的时代之绳。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到内战和土地革命,再到“文革”和大跃进,历史的变迁结结实实地落在了申村人的肩膀上,以个人命运故事的方式展现出来,没有人违抗得过。于是有的人家道中落,有的人意外得势,有的人冤冤相报,还有的人在时代的变动中死去。每讲完一个故事,就窥探到历史在某个特定时段里的一个切面,两者在鸡零狗碎、因缘际会的乡间生活中构成间接相关的关系,却也并不影响底层人们最日常琐屑的喜乐哀恸。
9、在这个转型期背景下,这些年来,重述乡村历史成为了一些从村庄出走的人的选择。作家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学者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等,均是如此。有意味的是,他们观察的都是自己的家乡,希望从一个村庄的激烈变迁中洞察乡土中国的形象及历史,在它行将衰亡之前,于纸面上留一道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带着乡村先天给予的情感温度和城市后天附加的理性冷静,这些纪实性、研究性的作品并未把乡土视作田园牧歌般的存在,而是既有对于故乡风土人物的不动声色的刻骨叙写,也有背后对乡村现实危机的反思,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出版界和学界的热点。
10、论以“个体”为中心的网络魔幻小说互文性特征——以跳舞的八卷本《恶魔法则》为例
11、不论在何处,你都能看见人们走到一起彼此分享,共同工作,或是发起某种公共行动。
12、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美国政坛风云变幻,驴象之争此起彼伏,但是其军事政策的根本性设想始终没有改变:要维护美国的安全就必须保持美国(且只有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永久性驻军,必须时刻准备对遥远地区发起军事行动、对任何地方进行干预。无论是奥巴马,还是小布什,都毫无疑问地坚持这一信念。
13、在《怪诞行为学》中,丹·艾瑞里用13个有趣的实验证明,我们并非想象的那样理性,“非理性”才是人类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