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我左思右想也没整明白:她到底偷了谁的奶酪?
2、(2)福柯,2001年:《词与物》,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3、在第二部中,重返孤独的查拉图斯特拉梦见自己的说教被世人歪曲,于是他再次下山拯救弟子。他前往“幸福岛”,对“同情者”、“传教士”、“有道德的人”、“学者”、“诗人”、“预言家”等各类“现代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末尾时他感觉到有一种思想在他心中渐渐升起,这个思想就是全书的核心“永远回归”,但又自感时候未到,于是挥泪离开“幸福岛”,再次返诸孤独。
4、(12)Kaufmann,W.(ed.),1954,ThePortable,Nietzsche,Macmillan.
5、作者:(徳)弗里德里希·尼采
6、尼采说:“我叫你们做超人,他就是大海,你们的极大的轻蔑会沉没在这大海之中。”
7、在第一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查拉图斯特拉三十岁时离开家乡,在山中孤独隐居十年,安住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然而有一天他决心下山讲述他对世界的认知,唤醒世人。全文叙述了查拉图斯特拉下山、宣讲和告别三个阶段,重点是其宣讲和教导。
8、最大的恶乃包含在最大的善之中,而这就是创造性的善。
9、◆“评价者”——评判意义的标准
10、人应该牢牢抓住自己的心:因为对它放任了,很快他的头脑也就失去控制了!
11、尼采的超人理论是有明显靶向的,他认为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以信仰上帝为核心,人是上帝创造的,人的价值也有赖于上帝。人们寄希望于身外之神灵,以天国的向往超脱尘世,放弃现世之生活,天上的世界使人的灵性受到了压抑和束缚。
12、较早期的香港电影中,关注这个话题的《性·工·作·者十日谈》还有一些内容和生存、温饱、教育缺乏有关,但到了近些年的《同班同学》和《踏血寻梅》中出现的少·女·援·交现象,她们则多了一份虚荣和孤独的内在因素。
13、没等我们反应过来,门口便停了一辆急救车,从车里下来几个身穿白大褂和防护服的神秘人。
14、我的弟兄们:我不劝你们爱邻人,我要劝你们爱最遥远的未来人。
15、他们看着查拉图斯特拉发笑:他们一面笑,一面还恨他。他们笑里藏冰。
16、无观的自在,是在整个世界上发现自己的立足之地,在和他人的分享之中也有自己的一隅能够偏安,能在夜行的时候不在意路灯或者月光,能在旷野中找到山丘,能在深山中发现平原。
17、*翻译家钱春绮经典译注本,译笔文采飞扬又极忠原文,适合大众阅读
18、我爱那样一种人,他们不向星空的那边寻求没落和牺牲的理由,他们只向大地献身,让大地将来属于超人。
19、人类历史是一部超越自我的历史。这基调很高昂,其实超人二字即可概括。超人不是无所不能的人超级人,是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部超人的颂歌。查拉图斯特拉在人群中生活了三十年,离开人群在山洞里呆了十年,最后在一个清晨下山,以人类导师自居,讲了一通骇世惊俗的话又回到他的洞府,在又一个清晨看到太阳升腾起来。出洞府回洞府,太阳出来又再次看到太阳,是生命永恒轮回的轨迹。查拉图斯特拉告诉人类希望,其实是尼采告诉人类希望。我们讥笑猿猴,也会被超人讥笑。人类介于兽与超人之间。我们不愿重新做回猿猴,就不应该返回旧的信仰,而应有新的信仰。上帝已死,超人是新的信仰,超人是尼采的希望,它含有人的自我奋斗精神,含有对现实人类的批判精神。
20、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最高的道德是不寻常的,没有实用性的,它闪闪发光,而它的光辉是柔和的,赠与的道德就是最高的道德。”尼采如是说。
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为什么看不懂
1、《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最有代表性的一本惊世之作。全书以散文体写就,是尼采美文的代表,但又绝顶怪异和野蛮,不被传统所容纳。虽然刚问世时不被人接受,但他自己却视作可与莎士比亚、圣经媲美的“诗作”和“第五福音书”并最终成为经典。全书借口下山布道的先知查拉图斯特拉,用寓言的形式表达了尼采的系列思想,其中充满反讽、双关、隐喻、暗示、象征、影射等文艺手法,采用了戏剧叙事的艺术技巧,故不仅在哲学而且在文学上都有着独特的建树。
2、与此不同,加缪的《西西弗神话》是对“再走一次”存在论意义的生动写照。西西弗因为亵渎诸神被罚终生劳役,他的命运是把巨石推上山,就在石头被推上山的那一刹间,石头滚回山下,他又要开始新的劳动,如此永恒循环。加缪说:“这块巨石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颗沙砾,只有对西西弗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的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加缪,第161页)
3、世俗和孤独|“超人就是大海”
4、第三部:查拉图斯特拉离开幸福岛,登船走向归程。在船上他对人们讲述他对永远回归的预感,(《幻影和谜》)。随后,她回到山上,他在山洞里赞美孤独,痛骂山下的人类社会,在《三件恶行》中对世人所谓的恶性重新估价……
5、总而言之,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用各种方式,启蒙我们更深入地认识我们自己,身体、欲望、心理、文化……重新点燃了我们这个民族丢失了几千年的智慧之光,这可是建立独·立·人·格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啊。
6、人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尤其最难被自己发现。
7、太阳啊!如果没有你所照耀的人们,你的荣耀又在哪里呢?
8、对于从未听说过的事还有耳朵倾听的人,我要用我的幸福使他的心感到沉重。
9、温家宝说,他的枕边一直放着一本书——《马上沉思录》,那时我念初中,跑遍了长春的各个书店,终于找到了《沉思录》,它也因此成了我哲学上的入门之作(然而当时年幼,把它读成了鸡汤)。
10、我是肉体,也是灵魂
11、*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里查德·施特劳斯同名交响曲、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灵感来源
12、毕竟,我可不想在正“尽兴”的时候,突然有几条疯狗破门而入。受到惊吓的我,万一失控,射他们一脸,那可就尴尬了。
13、查拉图斯特拉在后文中又问道:"你们到肉体在讲到你们的灵魂时说些什么呢?你们到灵魂不就是贫乏、不洁和可怜的安逸吗?"他痛恨自我满足的人。他认为:如果人自己就是整个世界,那么人应该自己创造世界。
14、我认为尼采作为反基督者,最大的“反”在于,他强调“创造”,强调个体生命进行超越,实现创造的价值。而圣经中,恰恰把创造的权力交给了上帝,我们活在了一个被创造的完美世界中。然而在我看来,上帝对于一个完美世界的理想追求和极度的控制欲,或许也是人类自己的投射。
15、然而不幸的是,尼采的学说往往受到曲解,甚至一度成为法西斯理论的支柱,与尼采自诩“我是最后一个反政治的德国人”的立场背道而驰,这与他妹妹的随意篡改和对政治的狂热不无关系,直接把尼采拉入了历史的泥潭。尽管20世纪初,我国梁启超、王国维、鲁迅、陈独秀等人对尼采的思想和论说予以了赞扬,但20世纪50年代,尼采被定为反动哲学家,介绍和研究成了禁区,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后才解禁,现在国内关于尼采的研究盛况空前,各类文章、书籍、译本不断涌现。
16、智慧基本上就是天真。知识是自我,而智慧则是自我的消失。知识使你充满信息。智慧使你成为绝对空虚的,但是那个空虚是一种新的充满。那是一种空间性。
17、他们的土壤,用以培植幼芽,还是够肥沃的。可是,这片土壤,有一天会变得贫瘠无力,再也长不出高树。之物都与金钱和闲暇无关。创造出最美之物的,总是那些经过打磨的感知力,着眼于日常生活的目光,以及不懈努力的双手。
18、(13)Nietzsche,1980,S?mtlicheWerke.KritischeStudienausgabe,Band14,WalterdeGruyer,Berlin.
19、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有些人不能看到别人的高贵之处,却能过份近视地看到别人的卑劣,他们把这点称为道德,就这样,他们把恶意的眼光叫做“道德“。
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最好译本
1、散文诗体《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里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这本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以振聋发聩的奇异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招语宣讲“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横扫了基督教所造成的精神奴性的方方面面,谱写了一曲自由主义的人性壮歌,在这本书里,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让“超人”出世,于是近代人类思想的天空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异彩虹。
2、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黑白的界限渐渐模糊,原则仿佛也不再清晰。内心的善恶之分是否消失了,答案是否定的。
3、读到这的时候,我想到了《礼记》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故我对"超人"的理解就是"超越自己的人"。我们本身就是一个没有盛水的空杯,在不断地充实后,我们需要将这些水再次清空,从而继续完成充实自身的目的。这个不去细说了。(浅薄的解读)
4、北大哲学博士解读柏拉图《理想国》
5、最近离经叛道地阅读了反基督教的哲学家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很多观点令我拍案叫绝。这本书仿照圣经福音书的体制写成,基本上可以说,查拉图斯特拉在书中扮演了耶稣的角色。而由于比较熟悉圣经,读起来自能感觉到一番诙谐的况味。
6、我爱那样一种人,他干活、动脑筋,是为了给超人建住房,为了给超人准备大地、动物和植物:因此他情愿自己没落。
7、2020年10月15日。凌晨1点。重庆。三峡广场。24小时营业的肯德基。
8、每个文化都有它自豪之处,但是每个文化都只不过是种特定的、由群众发展出的生活风格,而且每个文化都会摧毁个人。它强迫每个人与其它人相似,强迫每个人有同样的信仰系统、同样的道德、同样的礼仪、——它降低了个人的独特性。
9、话又说回来了,按理说,现在观念的水位还很低,基础还很稀薄,可我们为什么还是急不可耐地要呼吁这些东西呢?
10、如果这个卓越不凡的人一旦对自己的不凡产生厌倦的反感,那时,他的美才会开始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