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的诗意136句精选文案

一、望洞庭

1、全诗以“望”字引领。诗的前两句写仰望与俯瞰,诗人俯仰之间看到“湖光秋月两相和”,营造出幽静的气氛,并用形象的比喻“镜未磨”描绘出洞庭夜色的朦胧美。首句中的“和”字不仅写出洞庭湖水天一色的景致,更赋予景色一种浑然天成的韵味。次句中的“潭面无风”,更是进一步渲染了洞庭月色的和谐与静谧。

2、湖光秋月两相和,húguāngqiūyuèliǎngxiānghé,

3、题桃花扇传奇(清)陈于王

4、唐代:刘禹锡tángdài:liúyǔxī

5、()作者把“君山”比喻为

6、苏州洞庭山所产的茶叶,因香气高而持久,俗称“吓煞人香”,后来清代康熙皇帝品尝此茶后,得知是洞庭山碧螺峰所产,改定名为“碧螺春”。碧螺春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品尝碧螺春茶,在白瓷茶杯中放入3克茶叶,先用少许热水浸润茶叶,待芽叶稍展开后,续加热水冲泡2〜3分钟,即可闻香、观色、品评。碧绿纤细的芽叶沉浮于杯中,香气扑鼻而来,品饮过后,鲜爽怡人。。

7、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9、赏析刘禹锡说,湖水的波光和秋空的月亮两者相互和谐地融为一体。这么大的湖如一大潭水,潭面上没有风,非常平,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一般。

10、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11、(①洞庭湖面②西湖湖面③小水潭面)。

12、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

13、诗的后两句写远望的情景,在皓月之下,湖面被染上银辉,湖中的小岛则显得更加青翠,远远望去如同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放在了银盘上,真是惹人喜爱。

14、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等名篇。

15、这里,学生可以找出湖光、秋月的和谐之美。顺势,我会请学生发挥想象力,想一想:这将是一幅怎样和谐的画面呢?体会诗歌描绘的优美意境。其次,对“镜未磨”进行重点讲解,明确该比喻既写出水面的平静,又写出水面的朦胧之美。最后,请全班同学带着喜爱、赞美之情,齐读这两句诗。

16、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17、《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18、实在是太精彩,白银是因为月光,月光照射下平静的湖面,就像一个银白色的盘子,而那湖中的岛山就如一颗青青的螺。天地间竟有这样的银白大盘与巨螺,那不是天造地设的大造化吗?

19、《望洞庭》wàngdòngtíng唐代:刘禹锡tángdài:liúyǔxīhúguāngQiūyuèliǎngxiānghé,湖光秋月两相和,tánmiànWúfēngjìngwèimó。潭面无风镜未磨。yáowàngDòngtíngshānshuǐcuì,遥望洞庭山水翠,báiyínPánlǐyīqīngluó。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20、张爱玲说,有葱绿配桃红的凄美,有大红配大绿的壮美,比起壮美,张爱玲更喜欢凄美。

二、望洞庭的诗意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2、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

3、创作背景: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诗人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间年去来洞庭湖,据文献可靠的约有六次。说的是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刘禹锡经过洞庭湖,写下了所见的美景,作者观望洞庭湖的景色的角度刚好把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抓住了最美丽的湖光山色。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描写了景物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真实情感。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4、师:你已经迫不及待了,你再来说说。

5、望洞庭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意思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出自:《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7、《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9、师:是呀,将无风的潭面比喻成了没有打磨过的镜子。

10、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

11、师:其实呀,这里说的是古代的铜镜,这种镜子是需要打磨才能用来照人的。

12、师:嗯,你说运用比喻刻画了水面的平静。

13、此外,“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蕴更在诗人与众不同的气度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此时作者正处于人生的低谷,遭到贬官,途径洞庭湖,没有悲伤惆怅,反而从百里洞庭中,得到了一份海纳百川的包容与释然,以高远的视野与心态,面对命运的坎坷,面对名利得失,将百里的洞庭,苍翠的山水比作餐盘青螺,这是何等的大气与包容,怪不得后人称颂作者为“诗豪”。再回看首句的“和”,也更表现出诗人的豁达心胸与景色的宁静辽阔的融和。

14、师:想象一下,在如水的月色下,没有一丝风儿,水面平整的就像一面镜子,不光如此,水面上笼罩着的一层水气,似真似幻,就像没有打磨的镜子一样朦胧、神秘。

15、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1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7、秋高气爽,夕阳染红了天空,洞庭湖面波光粼粼,像是太阳神撒下的满湖碎金。晚归的渔船步履匆匆,风帆被染成葡萄酒的红。归巢的水鸟更加急不可耐,组成了一幅千帆竞归、“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丽画面,令人赏心悦目。夜幕降临,静静的天空升起一轮明月,月光倾泻在湖面,轻纱似的,增添了洞庭湖的神秘。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水面平静得似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君山碧绿如翡翠,山点缀着水,水环抱着山,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是在白银似的盘子里放进的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洞庭湖,真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山水画!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洞庭

19、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20、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

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3、现在君山已经和陆地连接了,恐怕不容易再看到刘禹锡描写的如此美景了。

4、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5、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7、望润庭的全文意思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出自:《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原文:望洞庭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他批驳了魏晋玄学和佛教、道教关于“空”、“无”是宇宙本原的理论,认为“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空”不能超越物质形体而独立存在。

9、这首诗主要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10、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澈的洞庭湖面。

11、①湖名。1•《淮南子•本经》:“尧乃使羿断修蛇于洞庭。”高诱注:“洞庭,南方泽名。”按:在今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文选•左思〈吴都赋〉》:“集洞庭而淹留。”注:“洞庭,即太湖也。”按:太湖在今江苏省南部。②山名。《山海经•中次十二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毕沅云:“山在今湖南巴陵洞庭湖中,即君山也。”参见“君山”。《述异记》卷上:洞庭山有宫五门:东通林屋,西达蛾眉,南接罗浮,北连岱岳。东有石楼,楼下两石,扣之清越,所谓神钲。昔有青童,秉烛飚飞轮之车至此,其迹存焉。上有天帝坛山,山有金牛穴。吴孙权时,令人掘金,金化为牛,走上山,其迹存焉,故号为金牛穴。”按:即今太湖中包山,亦称西洞庭山。

12、0古朗月行(节选)

13、潭(tán)面(miàn)无(wú)风(fēnɡ)镜(jìnɡ)未(wèi)磨(mó)。

1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5、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年)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

16、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17、二(3)班:吴蝶霏、曾若熙、段恩馨、项峥、倪天昊、王书睿

18、师:这一句作者主要为我们刻画了哪些景物呢?

19、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20、师:湖光、秋月。也就是洞庭湖的风光和秋天的月亮。

四、望洞庭刘禹锡

1、好像白银盘中一颗青色海螺。

2、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3、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4、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定战胜疫情,

6、()诗中的“潭面”是指

7、(①青鸟②青螺③青蛙)。

8、《望洞庭》这首诗描写了秋夜皎洁明月下的洞庭湖的波光与月色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品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白话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9、我认为是“遥望洞庭山水色”,从句义理解,第一句点名了望洞庭的时间,是在夜晚,如果在夜晚能一眼看到山水的颜色是翠绿色的好像不太可能。

10、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注释:

11、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818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载《刘禹锡集》40卷。

12、《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13、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全诗原文如下:

14、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15、师:嗯,你说湖水泛着银白色,远远望去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不知道哪里是天空,哪里是水面。你说的同样富有想象力。好,请坐。

16、《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全诗意思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七言绝句,全诗及拼音如下:

17、出自:《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18、师:哦,平整,还有吗?对,朦胧。

19、字词典故“和”:和谐。“潭”:水深之处。

20、香菱学诗,喜欢陆游的“古砚微凹聚墨多”,林黛玉说,不能喜欢这样浅近没有格局的,要学就要学王维、杜甫、李白的,小的时候读到这里总是不理解,人到中年,读的古诗多了,才越来越能体会李杜王的好处。

五、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鉴赏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3、《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4、等你点蓝字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

5、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7、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8、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9、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全诗原文如下:

1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11、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12、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13、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喜爱与赞美之情,来齐读这两句吧——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4、(诗歌原文)《望洞庭》—唐·刘禹锡

15、()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的洞庭湖面是

16、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

17、诗人看到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诗人用简洁的两句诗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山水美景,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从中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18、这是对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发展。在关于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发展方面,他认为万物的生长、发展是一种自然过程,动植物和人类是天地阴阳之气交互作用产生的。他还认为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有一定规律,宇宙万物是在互相矛盾和互相依存中无穷地运动发展着的。

19、遥望远处山水苍翠的洞庭湖,

20、但刘禹锡这首白银盘里一青螺,确有新颖别致处,但说起气质、格局、情致、境界,都最多只能算是二流作品。

六、望洞庭

1、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2、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3、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4、《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5、理论上讲,秀美和壮美并没有高下之分,秀美的最高境之界应该和壮美的最高境界平分秋色。比如王观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景中含情,情中现景,这样高层次的秀美和高层次的壮美比起来,真的是不分伯仲,各有千秋。

6、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7、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澈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8、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

9、他据此建立了天人关系学说,指出天地万物各有其不同的职能和作用。自然界的职能在于生长繁殖万物,万物在生杀、壮健、衰老的自然发展过程中,遵循强胜弱败的竞争规律。

10、洞庭山位于太湖东南部,东山宛如巨舟伸入太湖,形成一个半岛,最高峰莫厘峰海拔25米;

11、赏析刘禹锡说,遥望洞庭山于洞庭湖水中的苍翠,简直就像一个巨大的白银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12、师:那诗人是将什么比喻成了什么呢?

13、师:那诗句中的“两相和”是什么意思呢?

14、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15、创作背景:《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16、《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17、师:瞧瞧,我们的诗人多富有想象力呀。

18、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19、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

20、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1、刘禹锡以自然科学为根据,补充了柳宗元的自然观。在对自然界的认识方面,刘禹锡认为整个自然界充满了有形的物质实体,天地之内不存在无形的东西。

2、《望洞庭》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其中把洞庭湖比作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可以看出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3、欢迎转发雨打修竹作品,这是对作者最大的赞美与支持。

4、(①平静无波的②开始起大浪③有许多小波浪)。

5、第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6、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望洞庭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7、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8、“洞庭之名实际上还是来自君山。君山原名“湘山”,“洞庭山”,所谓“洞庭”,据唐朝李思密的解释,是神仙“洞之庭”的意思,所以,后世人以山名湖“的名字也就一直叫下来了。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

9、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10、字词典故“翠”:本意是翡翠,翠玉(青绿色)。“青螺”:这里指“君山”。

11、潭面无风镜未磨。tánmiànWúfēngjìngwèimó。

12、据《清朝野史大观》载:太湖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年抚臣宋荦购此茶以进,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其特点是“一嫩三鲜”,即采的芽叶嫩,成品茶的色鲜、香鲜、味鲜。优质洞庭碧螺春每年春分前后幵采,谷雨前后结束,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带揉,炒揉结合,一气呵成。成品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开泡后汤清、香幽、味鲜。第二泡汤翠、香郁、味醇;品第三泡时其花香果味令人陶醉。

13、师:老师看大家的眼睛都充满了疑惑。诶,镜子为什么需要打磨呢?

14、(1)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3)潭面:泛指水面。(4)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5)山水翠:青山湖水翠绿之色。(6)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7)青螺:青色田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青螺。译文洞庭湖的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无风好似一面未磨的铜镜。遥望洞庭湖非常美丽。就好像白银盘上的一个青螺。

15、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红楼梦》)

16、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就你吧。

相关文章

  • 陶侃惜谷尝的意思119句精

    一、陶侃惜谷 1、既写《归园田居》也写教子家书 2、持而鞭之,而:表转折。 3、(1)曾经(2)随便(3)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4)名词活用为动词,种田 4、阅读本文,你认为令泰迪改变…

    2023-10-18
    59
  • 新晴野望古诗59句精选文

    一、新晴野望 1、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2、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虽然只是虚点一笔,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使人感受到…

    2023-10-18
    59
  • 春去夏来的唯美句子12

    一、立夏的诗词 1、书永惟便睡,蝉清稍伴吟。 2、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3、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4、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

    2023-10-18
    59
  • 形容雪的诗句唯美爱情

    一、形容雪的诗句 1、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2、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齐己《剑客》 3、山坐在那儿吓得一动不动 4、梅雪争春未肯降,骚…

    2023-10-18
    59
  • 描写雪景的诗句有哪些三

    一、描写雪景的诗句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沁园春·雪》中概括描写北国壮丽雪景的句子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者还具体地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

    2023-10-18
    59
  • 冬至的诗句139句精选文案

    一、冬至的诗句 1、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2、冬至来了,愿君坐明堂,不染雪与霜。 3、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

    2023-10-18
    59
  • 杜牧泊秦淮的创作背景

    一、杜牧泊秦淮 1、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2、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

    2023-10-18
    59
  • 描写立春的古诗111句精选

    一、描写立春的古诗 1、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 2、在释道生眼里:“白日走波波,肚里黑似漆。”在光天化日之下奔波不息的人们,即使暖日融融、光芒照身,只要灵…

    2023-10-18
    59
  • 关于李白的资料50字75句

    一、关于李白的资料 1、李白一生的活动、虽然有隐居、任侠、求仙,但从他年轻时的“遍千诸侯”到年老时的“请缨”,都是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热爱祖国。“济苍生”,“安社稷”…

    2023-10-18
    59
  • 仓央嘉措的爱情诗句82句

    一、仓央嘉措的爱情 1、还派人把他的情人处死(也有说法只是将情人驱逐出拉萨放逐到远方),采取严厉措施,把仓央嘉措关闭起来。关于类似的浪漫传说还很多,但都以悲剧而告终。…

    2023-10-18
    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