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纪事文言文注释128句精选文案

一、书林纪事

1、何绍基从青年时起即广泛搜集碑帖,不辞艰苦,亲自拓碑,众所周知他冒雪亲手垂拓焦山《瘗鹤铭》,《何绍基诗稿横披》也记录了何绍基拓《中兴碑》这一行为,他曾四次观摩,两次亲手捶拓《中兴碑》,并表达对颜真卿书法的赞扬。

2、(5)陈始兴王伯茂:陈伯茂(551年—568年),即始兴王,字郁之,陈文帝第二子,陈废帝之弟。

3、对于何绍基各种书体的习书历程,虽然各位专家对何绍基早、中期有所争议,但是何绍基晚年专攻篆隶是大家普遍认可的定论。若是谈及何绍基的早年学书历程,有一点需要勘误。马宗霍在《霎岳楼笔谈》中对何绍基各阶段的学术对象进行概括:“道州早岁楷书宗兰台《道因碑》,行书宗鲁公《争座位帖》《裴将军诗》,骏发雄强,微少涵停。中年极意北碑,尤得力于《黑女志》,遂臻沉着之境。晚喜分篆,周金汉石,无不临模。融入行楷,乃自成家。”其中“早岁楷书宗兰台《道因碑》”这一错误说法被很多人沿用,结合作品,我们可验证这一论述。

4、提起王羲之就不得不提到《兰亭序》。在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三月初四十二人雅集,作“流觞曲水”之戏,二十六人作诗。王羲之被众人首推作序,当时王羲之有点微醉。《兰亭序》手稿二十八行,共三百二十四个字。

5、文徵明习字,文出《书林记事》,记叙了“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练习书法的故事,告诫我们如果做事半途而废,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6、雍正皇帝施政时间只有短暂的13年,因此即位前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评论流传下来很少。雍正是一个善于思辨、善于改革的皇帝,曾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进行过重大变革。他种种变革思想和改革措施,表现为“不如资若求功名”,善于培养人才;继续发扬“条举名帖为辨”的治学态度。

7、武则天除精通史籍诗文之外,还精于书法。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极大,但看上去却极为高雅。武则天当年曾以飞白书把大臣姓名写出来赐给他们,有大臣就上表说:“蒙恩作飞白书,题臣等名字垂赐,跪呈宝贶(kuang),仰戴琼文,如批七曜之图,似发五神之检。冠六文而首出,掩八体而孤骞……钟繇竭力而难比,伯英绝筋而不逮。则知乃神乃圣,包众智而同归;多才多艺,总群芳而兼善。”武则天的书法造诣于此可见一斑!

8、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旧时的启蒙读本),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平时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有时给人回复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湛绝妙。

9、关于何绍基书体的评论,一般认为行书为第而篆隶则评价较少,且评价不一。一来篆隶与楷行比作品数量较少,二来大家认定何绍基晚年将篆隶融入行书,最后落脚点为行书中。对此,同辈好友杨翰评:“贞老书专从颜清臣问津,积数十年功力,探源篆隶,入神化境。晚年犹自课勤甚,摹衡兴,祖张公方多本,神与迹化,数百年书法于斯一振。”杨守敬评:“子贞以颜平原为宗,其行书如天花乱坠,不可捉摸,篆书纯以神行之,不以分布为工。”

10、《行书五绝诗轴》洒金笺18×2厘米

11、★1998年年底通过全国名优产品系列审查,入选《中国名优产品》★1999年年底经国家产品质量监督审核,荣选为《质量信得过产品》★2002年产品通过国家质量检测认证,荣誉颁发《质检合格证书》★2003年经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颁发《质量信誉诚信(经营)示范单位》★2003年经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颁发消费者放心产品(品牌)★2003年由顺鸿业自身开发研制的门庭工艺产品—《钢身无缝门》经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取得外观及结构等多项专利证书★2005年由顺鸿业引进台湾技术设备推出“铸铝防爆门”和“不锈钢雕刻无缝艺术门”经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取得外观及结构等多项专利证书。。收起

12、文征明临摹《千字文》,每天按照写完十本作为标准来练习,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点不合意,一定三番五次修改它,不感到厌倦。所以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妙传神。

13、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14、释文:“掠水燕翎寒自转,堕泥花片湿相重”。

15、宋孝宗书法学宋高宗,《书史会要》称“孝宗书有家庭法度”。赵昚也自称,“无他嗜好,或得暇,惟读书写字为娱”(见《书林纪事》)。

16、每日与您分享有营养的书画图文

17、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14岁的福临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18、马宗霍所撰《书林藻鉴》十二卷、《书林纪事》四卷,原由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出版。 《书林藻鉴》是一部历代书法评论资料汇编,按时代顺序和人物编次。上起传说仓颉造字的时代,下止清末,共收人物二千八百一十七人。引用文献除大量文集与方志以外,尚列三百六十七种,可见汇集之详备。在每一朝代之前,都有一篇绪论,对各朝书法的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论,并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因此,这不仅仅是一部资料书,同时也是一部书法史。 《书林纪事》是编辑《藻鉴》时的副产品。这部书蒐辑了有关书法家的掌故史实七百余则,亦按时代和人物编次。 《书林藻鉴》和《书林纪事》实际上可视为一部著作的两个组成部分,对于书法史研究者、书法评鉴家、书法家和一般书法爱好者来说,是同样需要的读物。

19、清何绍祺行书七言联湖南省博物馆藏

20、郁林王萧昭业,文惠太子萧长懋长子,爱好隶书,武帝特别钟爱,下令这个皇孙的手书不可以随意的流传以显示对他的宝贵。曾经对武帝说,儿臣的书法本应该胜于江夏王。武帝回答,阇黎第法身第法身是萧昭业小名,阇黎是江夏王萧锋小名。

二、书林纪事文言文注释

1、南梁承圣末年,魏国军队来袭荆州,城门被攻陷,元帝和将领投降。聚集起古画法书典籍十四万卷,命后阁舍人高善宝烧毁,元帝欲投入火中与书一起焚灭,被宫女嫔妃牵着衣角拦住。又把吴越宝剑砍向石柱令其折断。进而感叹道,我萧世诚落到这个地步,文武之道,今夜算完了。周将于谨在燃烧后的残余物中收集散失的东西,得到书画四千余卷,带回长安。

2、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赵恒的楷书清新、俊逸、自然。运笔平正,点画厚重,遒劲而不失清秀。

3、该句出自《书林纪事》,说的是唐代僧人书法家怀素刻苦练字的事儿,原文是“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盘板皆穿。”

4、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在中国书法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首创行书刻碑而著称于世。著名的《温泉铭》,便是其以行书入碑的代表作。

5、清何绍基兰花横披121cm×32cm湖南省博物馆藏

6、文徵明习字,稍有不满便三番五次修改,直至满意。我们做事往往半途而废,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7、"守正——全国百家楷书邀请展”

8、(0)鬱(通“郁”)林王昭业:萧昭业(473年~494年9月7日),字元尚,小字法身,丹阳郡建康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南朝齐第三任皇帝,齐武帝萧赜的孙子,文惠太子萧长懋长子,母为文安皇后王宝明。

9、其作品因其特殊性一直得到了收藏家的关注。

10、《书林纪事》的中心,是记载文征明对于书法的态度端正,刻苦认真,以至于他的书法水平突飞猛进。

11、虽远为慰——王羲之传本手札墨迹十三帖

12、其孙何维朴记载:“(何绍基)年在济南泺源书院,始专习八分书。”何绍基在这一期间临习了大量的碑帖,对《张迁碑》尤为喜爱。除此之外,何绍基传世的临古册也颇多,如《华山碑》《樊敏碑》《张迁碑》《西狭颂》《礼器碑》,等等。

13、文征明习字原文: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纪事》)

14、何绍基学书从《道因碑》中吸取诸多养分,对《道因碑》的理解不仅体现在他的临书中,还体现在《道因碑》多个拓本上的题跋。在何绍基看来,唐代书法名家众多,其中只有颜真卿和欧阳通因为追溯的是篆书和分书,上承北碑,开创唐朝书风。而要学习欧阳通,必需要临习《道因碑》:“有唐一代,书家林立,然意兼篆分,涵抱万有,则前唯渤海,后唯鲁国,非虞、褚诸公所能颉颃也。此论非深于篆分真草源流本末者,固不能信。都尉此书,逼真家法,握拳透掌,模之有棱,其险劲横轶处,往往突过乃翁,所谓智过其师,乃堪传授也。欲学渤海,必当从此帖问津。若初学执笔,便模仿《化度》《醴泉》,譬之不挂帆而涉海耳。”

15、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

16、《行书唐诗轴》13×5厘米行书

17、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巧妙。

18、时代因素和家族因素

19、翻阅何绍基日记及诗文,清末盛行的考据之学也在何绍基身上有所体现,他常常访碑、与朋友互相交流所鉴藏之物等,这些经验都大大拓展了何绍基的眼力,最后为日后书法成就奠定了基础。

20、清何绍基墨兰26cm×26cm湖南省博物馆藏

三、书林纪事怀素写字翻译

1、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草书千字文师法怀素,笔翰飞舞,气势宏大,一气呵成。

2、不爱江山爱丹青——宋徽宗赵佶书法专辑

3、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号东洲居士)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一人”,晚辈曾国藩(一八一一—一八七二)评:“见子贞作字,真学养兼到,天下事皆须沉潜为己,乃有所成,道艺一也。”“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仪礼精,二曰汉书精,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渠意皆欲有所传于后,以余观之,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

4、不是。马宗霍所撰《书林藻鉴》十二卷、《书林纪事》四卷。《藻鉴》和《纪事》实际上可视为一部著作的两个组成部分。《书林藻鉴》是一部历代书法评论资料汇编,按时代顺序和人物编次。上起传说仓颉造字的时代,下止清沫,共收人物二千八百一十七人。引用文献除大量文集与方志以外,尚列三百六十七种,可见蒐辑之详备。在每一朝代之前,都有一篇绪论,对各朝书法的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论,并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因此,这不仅仅是一部资料书,同时也是一部书法史。《书林纪事》是编辑《藻鉴》时的副产品。这部书蒐辑了有关书法家的掌故史实七百余则,亦按时代和人物编次。

5、极感远意——黄庭坚手札大全

6、湖南省博物馆所藏何绍基临《道因碑》第三通后附给李仲云的信札里面写道:“从未临《道因碑》,冬间忽发此兴,每日晨起临十纸,得百八十字,汗流肱背矣,真消寒妙法也。”此通创作于何绍基五十岁,故“早岁楷书宗兰台《道因碑》”的说法为误。今人在描述何绍基临《道因碑》往往将获得之时与临写之时混淆,如王启初在《何绍基临〈道因碑〉琐谈》一文中写道:“道光十一年辛卯(一八三一)何绍基三十三岁时,随侍父亲何凌汉视学浙江,于苏州获《道因碑》旧拓本,自此始至六十岁,临仿《道因碑》多通。”

7、玄烨在书法上极力推崇董其昌,并致力于临摹学习,这件作品写的比较文雅,中规中矩,但个别字不甚理想,如“成”字笔划软弱。玄烨号称学董,其实并没有学到董书的真谛。但作为一位清帝,在日理万机中不忘翰墨,弘扬汉学,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称赞,况且字也写的不坏。诗轴后署“驻跸杭州”。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意。《周礼·夏官·隶仆》:“掌跸宫中之事”。因即以指帝王的车驾,比如驻跸。

8、最早称王羲之为书圣的是唐代的李嗣真,它在《后书品》中赞曰:“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可谓书之圣也;若草、行杂体,如清风出袖,明月人怀……可谓草之圣也;其飞白也,犹夫雾谷卷舒,烟空照灼……可谓飞白之仙也。”“书圣”称谓,由此可见。

9、宋理宗(1205年出生,1264年逝世于临安),原名赵与莒,1222年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时间是从1224年到1264年。

10、(7)元帝: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字世诚,小名七符,号金楼子,籍贯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生于丹阳郡建康县(今江苏南京)。南朝梁第四位皇帝(552年―555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母为阮令嬴。天监十三年(514年)封湘东王。

11、王羲之先后师从两位伟大的书法大师学艺因素

12、元帝(7)为湘东王时,好学著书。常纪忠臣义士及文章之美者。笔有三品,或以金银雕饰,或用斑竹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书之。德行清粹者,用银管书之。文章瞻丽者,以斑竹管书之。又尝自图宣尼(8)象,为之赞而书之,时人谓之三绝。又临川王宏子正信常执白团扇,帝取题八字铭以宠之。

13、行书论桐文设色画笺立轴226×65cm

14、(本文作者供职于湖南省博物馆)

15、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却怠慢朝政,导致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李隆基工书,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旧唐书·本纪》称李隆基“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

16、章帝不但精通经学,又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书法家。他尤其善草书,后世流行的“章草”,据说就是由于汉章帝的爱好而形成的一种书体。

17、帝王重视,帝王推崇的因素书法的繁荣发展,往往还伴随着一个重要的条件,即帝王喜欢书法。从东汉到宋、齐、梁、陈,共有48位帝王,就有28位帝王是书法家。帝王喜欢书法本身就是一种导向。

18、(6)文帝:陈文帝陈蒨(520年,一说522年—566年),本名陈昙蒨,字子华,号荃菺,吴兴长城(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南朝陈第二位皇帝,庙号世祖。陈武帝陈霸先的侄子,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陈宣帝陈顼长兄。

19、梁元帝还是东湘王时,热爱学习,撰写书籍。常记录忠臣义士以及擅长写文章的人。笔分为三等,有的以金银雕饰,有的用斑竹为笔管。忠孝两全的人,用金管笔书写。德行清高纯正的人,用银管笔书写。文章高雅华丽的人,用斑竹管笔书写。又曾经自己画孔子画像,为了赞美他而书写,当时的人称之为三绝。临川王宏之子王正信常手执白团扇,元帝取题八字铭文以示宠爱。

20、清何绍基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节选

四、书林纪事文言文翻译

1、行书五言诗轴纸本,纵200厘米、横59厘米

2、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个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书法上也有独到成就。“衮雪”二字是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到汉中,经过栈道咽喉石门(今陕西褒城)时,看到河中景象所书,字刻于河水礁石上。“衮雪”二字表现了河水汹涌澎湃的流势,河水冲击石块水花四散溅出,水大石众,犹如滚动之雪浪,故云“衮(滚)雪”。

3、傅申曾评价理宗书法:“理宗之书,在南宋诸帝中已逸出高宗书体范围,其楷书略受张即之影响,行草自成一家面貌,用笔尖利,气格不甚高迈,弄姿自喜,其书体颇易辨认。

4、清代的帝王中,很多人都对书法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在清代十二个皇帝中,又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书法最好,他们酷爱书法,其个人的喜爱与推崇对清代书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此前的书法史上所未见。康、雍、乾时期,大量接触汉文化,康、雍、乾三帝身体力行,他们尊崇汉儒文明,学习汉人的典籍、艺术,将书法作为宸翰日课,而他们本人由于得到传统的训练,再加上饱览内府名帖名碑,书法造诣自然也都颇为深厚。这里撷取一部分,这些帝王圆熟流畅的笔墨,虽谈不上出类拔萃,但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雍容典雅的帝王之气。

5、意思是说,怀素可用于写字的纸张不足,就动手制作了一个木漆盘,一个木漆板,用来研墨、习字,久而久之,木漆盘和木板都被磨透了。

6、倾仰情深——赵孟頫手札高清大图全集

7、原文: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纪事》译文:文徵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8、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临帖写《千字文》,以每天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于是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要再次改写,不怕麻烦。因此,他的年纪越大,书法就越发精致巧妙。

9、宋光宗(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3岁。宋光宗体弱多病,又没有安邦治国之才,而且光宗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宋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宋光宗自己却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

10、原文: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纪事》译文:文徵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1、把历史定格在宋朝,你会发现,有这么五位皇帝都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

12、皇子的字写不好,太师和少师都是用板子打的。在皇帝众多品质中“书”不是什么绝定因素,但也是体现皇上气质的独家技艺。我们常说人如其字,看见他人的字,就能初步了解到他大致性格。那么,通过各种努力登上宝座的历代中国皇帝的字迹又是如何?下面为你一一搜罗:

13、乾隆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14、康熙本人的书法也完全出于董的路数,软美中涵有博雅的气度,但却失去了董书的神韵。他对自己的书法十分自负,经常作书颁赐大臣和外国使节,尝书写“清慎勤”三大字,摹刻石上,以拓片分赐内外诸臣,又曾为山东曲阜孔庙书“万世师表”四个大字,为江西庐山白鹿书院题写匾额,并以“学达性天”四字颁赐天下各地书院。

15、何绍基与各位文人、藏家之间的交往使得他有机会过目许多书画精品,如应好友张祥和所请题跋家传《吕焕成西溪别业卷》《王铎草书杜甫诗》,而收藏的书画则有《石涛山水图》册页、《王宸仿黄鹤老樵紫芝山房图》。

16、清何绍基隶书横幅119cm×31cm湖南省博物馆藏

17、(4)捃拾:拾取收集。

18、清何绍基画像湖南省博物馆藏

19、艺术推介:13396406612

20、陈始兴王伯茂文帝(6)第二子也,世祖深爱重之。时军人于丹徒盗发晋郗昙墓,大获王羲之书及诸名贤遗迹。事觉,其书并没县官,藏于秘府。文帝以伯茂好古,多以赐之,由是伯茂大工草隶书,甚得右军法。

五、书林纪事怀素写字

1、(8)宣尼:一般指孔子。

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何绍基的书品、人格重新得到书法爱好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在其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方面是因为可供研究文献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关于何绍基的一手材料也越来越高频率地被共享。本文以何绍基作品中体现的几个现象为依据,试图还原何绍基其人、其书的真实面貌,以飨读者。

3、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4、何绍基所临欧阳通的《道因碑》,与临本相比有何绍基自己的书法特征,比如在撇的收笔上,更加细长,特别是在尾部上翘,如松针一般,结构上较欧阳通更舒展和平衡,不完全是欧体的削瘦紧密。何绍基临碑非常广,且次数非常多,方法也值得今人所借鉴。

5、"望岳——南岳纪游书画展

6、清朝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乾隆本人雅赏赵孟頫的书法,心慕手追,身体力行。游览名胜每到一处,作诗纪胜,御书刻石。

7、(0)承圣:承圣(552年十一月—555年四月),是南朝梁政权梁元帝萧绎的年号。

8、文征明临摹《千字文》,每天按照写完十本作为标准来练习,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点不合意,一定三番五次修改它,不感到厌倦。所以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妙传神。

9、董倚桥抄书林纪事花笺视频

10、书。上文有两个“书”字,解释不同。“书遂大进”中的“书”。指“书法”;“平生于书”中的“书”指“写字”。

11、(对话名家)補砚斋访谈录

12、王廙与卫夫人同源钟繇,用名天下,而钟繇又是王羲之之前最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能跟随这样两位大书法家学习书法,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这是王羲之能成为我国最伟大的书法家得天独厚的条件。

13、何绍基墓志湖南省博物馆藏

14、《石渠宝笈》特展布重量级展品抢先看!

15、作者: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相关练习:书林纪事之《文征明习字》阅读练习及答案

16、董倚桥,字兰溪,号灵湖,别署巧工司马。一九七四年生,山东莱阳人,现居北京。民革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供职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著有《小铁如意馆琐语》《灵湖诗稿》《枕砚寻梅书法集》等。

17、(3)煨烬:灰烬,燃烧后的残余物。

18、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唐高宗在书法上造诣很高,他写起来隶书、草书、飞白书、楷书都很得心应手。

19、赵构即位初年,起用一些抗战派将领,特别对岳飞,他又爱又敬,不要说下的诏书,仅亲笔写给岳飞先生的信,就够印一本厚厚的书。不但如此,赵构还写了“精忠报国”四个字送给他。以上《赐岳飞批札》是赵构给岳飞亲笔信一部分,后署“付岳飞”3字,上钤御前之宝,下有高宗御押二印。字体介于行楷之间,气韵清和,显示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力。

20、有一段提及世人爱何绍基书法的故事:“据《蜀海丛谈》载:‘(绍基)在学使任内阅试卷时,所加批条,无一不为人窃去,大有常熟老人求张伯英判状之风。公乃改为无论试卷之优劣去取,悉以一字赅括之,乃窃者仍如故。且因仅书一字,更觉不苟见者,益爱莫能置。’”文中另有一段记载了《清稗类钞》上的一段轶事:何绍基由于太清廉,“所蓄童仆。无月给,遇年节,则随意书楹联若干予之。童仆持之出,售于人,辄得数十金”。这也从侧面看出何绍基作品是非常受欢迎的。

六、书林纪事

1、“纪事”和“记事”是比较容易被人混淆的一对近义词,应当引起注意。看例句:这不是书,只是一些零碎的纪事罢了,或是诗词、或是散文,内容大抵如此。纪事:一般做名词,记载事实或记载某些事迹、史实的文字,一般用在书名或报纸、杂志专栏中,比较正式,如“白洋淀纪事”、“唐诗纪事”。记事:一般做动词,指把事情记录下来或记录历史经过,还可以表示小孩子对事物有了记忆的能力,如“那时尚年幼,还不记事儿”。可见“纪事”与“记事”的用法存在一定的差别。根据例句的句义,应该改成“这不是书,只是一些零碎的记事罢了”。还有一个容易混淆的词是“纪实”。“纪实”是名词,指的是对事件所做的现场报道、记录真实情况的文字(与虚构相反),如“表彰大会纪实”、“纪实文学”。

2、可见,“草圣”的名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来的,是克服了有限的物质条件和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才成就了后来的“草圣”。

3、(5)简文帝:萧纲(503年12月2日—551年11月15日),字世赞(一说世缵),小字六通,生于建康宫显阳殿(今江苏省南京市),南北朝时期南梁第二位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母为贵嫔丁令光。

4、若说明朝最有艺术细胞的皇帝是谁?那就非明宣宗朱瞻基莫属了,宣宗皇帝不仅是治国之能手,也在丹青、书法上独造一格,能独称“宣德宸翰”之美赞。比肩宋徽宗,只是宋徽宗荒瞀,明宣宗则是明君,一个皇帝书法、绘画好不好,并不影响他的政务,只有没有自持力之人,才会沉溺书画,不思政务。

5、(3)答陶隐居论书:答陶弘景书,谈论书法。

6、清何绍业行书湖南省博物馆藏

7、梁武帝喜爱草书,曾经和陶弘景讨论书法说道,我小时候甚至没勤练过书法,更不要说整篇整纸地练了,到老了来谈,又是为何?(后续文章的大意:我这样做,正是被当今和后代所嗤笑的做法,只是我不想所看到的对于书法超凡的言论因为我的沉默而被埋没。)

8、5cm×13cm湖南省博物馆藏

9、往期经典(直接点击标题可进入浏览)

10、何绍基是晚清书法巨匠,这是很多书法家的共识。相对于何绍基在晚清时书法界的地位,当下何绍基与同辈大家相比较为落寂,一方面研究不够充分,另一方面也由于其作品市场走势比同辈大家低。对于何绍基作品的市场研究至今无人触及,到底何绍基作品行情在晚清具体如何,与同时代大家相比是什么层次,以及为何形成当下市场这样的变化,都是一个疑团。

11、清何凌汉《东方朔赞》册页选二湖南省博物馆藏

12、胡小石评何绍基篆书取法周金为篆书史上的第三大变革:“篆书,汉以前其变汉后其变三。殷人尚质,其书直,变一矣。周人尚文,其书曲,变二矣。秦改周之文,从殷之质,其书反曲之为直,所谓小篆者也,变三矣。汉魏继嗣,无所能发明。李阳冰出,化方以为圆,齐散以为整,而小篆之敝极焉。邓石如攻八分,由汉碑额以操秦篆,其书深刻,往往得李斯遗意,变二矣。何绍基晚而好篆,取笔于周金,因势于汉石,势则小篆,笔则大篆,遂易沈滞之习,变三矣。”此评价可谓非常高,不仅指出何绍基的取法比前辈邓石如更古,由汉上溯至周,且风格活泼,一改之前的沉滞。

13、(1)敕:皇帝的诏令。

14、中国古代的皇帝之所以为皇帝,并非只是会投胎这个技术活,当皇帝有后宫佳丽三千时,皇子的数量恐怕皇上都没数吧。所以他们之间是有竞争和淘汰的,最终筛选出一位最适合坐上龙椅的人。

15、=====点赞即是布施|分享传递智慧|=====

16、何绍基的隶书,有人认为离其临汉碑与与原作相去甚远,故评价较低。称赞者则认为是何绍基将自我审美和性情注入其中。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书林纪事》中认为何绍基之所以在隶书上能够成功是因为临书时采用了先分后合的方法,每临一次所学习的侧重点不同,临到最后则将所学之处合在一起。沙孟海认为:“何绍基各体书,隶书第真书还在其次。真书病在写得太熟了……他的隶书,还不至于熟……至于他的大气盘旋处,更非常人所能望其项背。”

17、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18、魏晋书法是我国书法最灿烂的时期,多种书体相继出现,尤其是至今仍然是最常用的书体——楷书和行书已趋成熟。

19、通篇大小参差,错落有致,点画映带、气脉贯通,其笔法、结构、章法都完美。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0、在这个历史时期,朝中也出现了许多非凡的书法人物,著称于世,如张照,刘墉,王文治,汪由敦,英和,还有乾隆十一子,十一阿哥永瑆等等。

1、这件《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的典型作品之“瘦金”即有“瘦筋”的含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加之紧密而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也让人体会到浓艳而优雅的气氛。笔画带过之处,如游丝行空,缠绵飘逸,是“瘦金书”中偏于柔美的风格,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中,堪称代表。此册页曾经清宋荧、乾隆内府、嘉庆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2、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

3、简文帝(5)工行书,好蓄书画,侯景(6)将乱,帝数梦秦皇焚天下书,既而内府书画数百函,后果煨灭于贼景。

4、王羲之一生先后创作了许多伟大的作品。如:《近徐公帖》、《十七帖》、《姨母帖》、《丧乱帖》、《快雪时晴帖》等等。正因这些作品奠基了王羲之成为书圣的地位。但成为“书圣”有多少因素呢?

5、承圣(0)末,魏师袭荆州,城陷,帝将降。乃聚古画法书及典籍十四万卷,遣后阁舍人高善宝焚之,帝欲投火俱焚,宫嫔牵衣得免。吴越宝剑,并将斫(1)柱令折。乃叹曰,萧世诚一至此乎,文武之道,今夜穷矣。周将于瑾(2)于煨烬(3)中捃拾(4)逸遣。得书画四千余卷,归于长安。

6、勤奋刻苦,坚持不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多学多练,本领就会越来越好。。。如果你怕辛苦就永远也干不成大事。。。

7、萧衍(464~549年),南朝梁书法家。他是我国南朝梁王朝的创建者,世称梁武帝。王羲之后一百余年的梁武帝,可能是历史上最早重视王羲之书法的皇帝,可以说梁朝出现了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晋武帝、元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等皇帝都擅长书法,其中以梁武帝书法成就最高。

8、马宗霍书名:书林纪事(普通古籍):四卷/马宗霍撰ISBN:(线装)作者:马宗霍出版社:上海:商务印书馆年份:民国24年(1935)页数和开本:铅印本1册丛编项:题名:主题:普通古籍中图分类号:普通古籍

相关文章

  • 活板文言文翻译及原文一

    一、活版文言文翻译 1、满铁范为一板(当作) 2、翻译: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3、解…

    2023-10-18
    59
  •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文言文

    一、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1、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2、“我”:难信事实——(③)生命 3、解释下列句子…

    2023-10-18
    59
  • 肃王与沈元用文言文朗读

    一、肃王与沈元用 1、第2期:今天的官员需要学什么?怎么学? 2、解释下列句中带括号的词。((4分)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出使)(暇)日无聊(空闲)元用(素)强记(平常)取纸追(书)之(书写…

    2023-10-18
    59
  • 《画蛇添足》文言文78句

    一、画蛇添足文言文答案 1、这个故事出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陈轸之口,他通过讲述这个故事,止息了一场战争。 2、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6《孟母三迁》 3、小学生必背文言文|…

    2023-10-18
    59
  •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翻译王

    一、王安石待客 1、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

    2023-10-18
    59
  • 拔苗助长文言文的意思翻

    一、拔苗助长文言文 1、●多音词“予”有几种读音?分别是什么意思? 2、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

    2023-10-18
    59
  • 鸣机夜课图记文言文翻译

    一、鸣机夜课图记 1、我四岁的时候,母亲每天传授我《四书》几句。苦于我年幼不能拿起笔,母亲于是削竹枝成为细丝把它折断,弯成汉字的书写笔画,拼起形成一个字,抱着我坐膝…

    2023-10-18
    59
  • 刻舟求剑的翻译文言文

    一、刻舟求剑的翻译 1、猪刻舟求剑,就是没有剑(刀)了,刻字没有刀就是亥,亥就是猪!猪。剑掉了,船在行驶,在掉的地方去作记号,能捞到剑吗?就是刻去利刀 2、刻舟求剑的故事…

    2023-10-18
    59
  • 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及注

    一、鹬蚌相争文言文 1、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起捉走了。 2、启迪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鹬鸟急了,赶紧甩动长嘴,想甩开河蚌。可是河蚌夹得很紧,…

    2023-10-18
    59
  • 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简单

    一、凿壁偷光文言文 1、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

    2023-10-18
    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