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陶渊明的简介资料
1、这首诗描绘了陶渊明耕读生活的全景,表现了诗人精神世界的三个特征:
2、庐山是一座文化山,庐山南麓曾经有陶渊明的身影。他曾在山脚下写出“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的佳句,一册书在手,低首抬头之间,思维穿越千载,这是何等的惬意。我们需要像陶渊明那样,循着发自内心的声音,让自己的身心与周围的自然、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同时涵养精神,护持自我,使生命既扎根现实,又面向古今,拥有一个充实、广阔的精神时空。“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耕读过后,好风微雨的一幕,宁静而充满生机。
3、崔文印,1941年生,河北乐亭人,中华书局编审。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曾参加点校“二十四史”中的《金史》,此后陆续整理出版《金史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等,并撰有《大金国志校证》、《靖康稗史笺证》、《中国古代文献浅谈》、《古籍常识丛谈》等书。
4、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5、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
6、△“古典名著普及文库”《陶渊明集》,岳麓书社出版
7、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8、(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9、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10、远心《我命中的枣红马》诗集自序||神骏
11、为了把事情说清楚,试将《游斜川》诗并序先行全录如下,以便讨论:
1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13、幼稚盈室(幼稚: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
14、陶渊明还是一位驾驭语言的高手。用语简洁而意蕴丰富,也是陶渊明的难以企及之处。
15、《酬刘柴桑》《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羊长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悲从弟仲德》。
16、归去来辞陶渊明(闫效平)
17、✦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惮:害怕。✦役:服役。
18、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题名叫《饮酒》,自然是一位微醺的、飘飘然忘乎形骸的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即陶之居所南面的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19、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20、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二、陶渊明的简介资料10字左右
1、陶诗最显著的,被公认的艺术特色就是平淡自然、质朴无华。
2、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见南山之物有: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一切当然是很美的。但这也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读者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卉木繁荣,和风清穆”(《劝农》)等等,不胜枚举。这都是表现自然的运动,因其无意志目的、无外求,所以平静、充实、完美。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5、✦会有四方之事: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诸侯:指州郡长官。✦家叔:指陶夔(kuí),当时任太常卿。✦以:因为。✦见:被。
6、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7、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泛指。
8、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生死?
9、岁暮凄厉的寒风,经日飘飞的大雪,侧耳而听,雪花落地无声,只留下眼中的一片洁白。看似仅在描写雪的轻虚洁白,实则同时也显托了诗人高旷的胸怀,亦即下文所说的“高操”和“固穷节”。
10、辛酉(一作“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日时。
11、《形影神(并序)》《九日闲居(并序)》《归园田居五首》《游斜川》《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食》《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连雨独饮》《移居二首》《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羊长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悲从弟仲德》
12、(1)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13、立。1985年7月30日开馆。馆址原是陶靖节祠。祠的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砖木结构,明清祠堂式建筑风格,侧配有厢房。正堂塑立了2米多高陶渊明身像,头部扎漉酒巾,手握着一卷《山海经》。两壁镌刻陶渊明四十一代孙、明邑庠生陶享所撰《陶靖节祠祀文》,又清翰林刘延琛所题书的匾额:“羲皇上人”、“望古遥集”。大门首有明嘉靖年间进士薛应旗为题书的“陶靖节祠”石匾,两耳门分别通向菊圃和柳巷。
14、居于“杉”前,赋以诗书
15、陶渊明20字:自号“五柳先生”,田园诗派创始人、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16、《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士七首》《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读〈山海经〉十三首》《拟挽歌辞三首》
17、(43)1962年成吉思汗诞辰800周年之际,蒙古中央宣传部长铁木尔·奥其尔(TomorOchir)举办了成吉思汗纪念活动
18、《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己酉岁九月九日》《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饮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责子》《有会而作》《腊日》。
19、再者,项目区域交通便利
20、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
三、孟浩然的简介资料
1、《江南诗》远心||长三角青春诗会小辑:《透骨乌龙驹》(外一首)
2、也曾被漫漫“上班路”所扰
3、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4、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5、渊明之为县令,盖为贫耳,非为酒也。“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盖欲得公田之利,以为三径闲居之资用尔,非谓旋创田园也。旧本云:“公田之利,过足为润”。后人以其好酒,遂有公田种秫之说。且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此非种秫时也。故凡本传所载与《归去来序》不同者,当以序为正。(崔文印撰《嬾真子录校释》,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196页)
6、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7、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
8、(2)孟夏:初夏,农历四月。
9、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10、“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11、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12、时至今日,面对读不胜读的陶渊明研究资料,以及每年各种刊物上难以遍观的论陶文章,有时会想:陶渊明的话题,谈完了吗?难道永远没有谈尽的一天?
13、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14、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15、陶渊明29岁出仕之前,受到家族以及乡邻隐逸之风的影响,一直在田园生活中读书。他出仕之前是否躬耕,并无直接的文献证明。他曾说“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20岁时江西荒年,家里便十分贫乏。他29岁出仕,“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受不了作小吏的牵绊,不久便此致回家。这以后,他“躬耕自资,遂抱羸疾”(萧统《陶渊明传》),也就是说29岁便已经开始躬耕的生活,甚至因此而瘦弱多病。我们可以猜测,陶渊明出仕之前也应该是经常在田园耕作的。
16、研究陶渊明的历史,从诗人逝世之后不久就开始了。他的朋友颜延之作《陶征士诔》,是评论陶渊明的第一篇文章。六十余年后,齐梁时期的文化名人沈约撰《宋书》,专为陶渊明立传。稍后,梁萧统编辑《陶渊明集》,作《陶渊明传》。同时,钟嵘《诗品》列陶渊明为中品。以上几种文献资料,是陶渊明研究史早期的最经典的评论,奠定了陶渊明研究的基础。
17、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
18、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19、悟已往之不谏(放在句子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0、其诗歌大部分表现其随性惬意的生活状态
四、陶渊明的简介资料50字左右
1、以下内容由崇文书局授权发布,作者龚斌,文章标题系本文编辑拟
2、✦何:什么。✦则:道理。✦质性:本性。✦矫厉:造作勉强。
3、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4、蒙哥去世前虽未能灭南宋统一天下,但是他的去世,对当时的世界格局,有极大的影响,蒙哥去世导致了旭烈兀统帅的第三次蒙古西征被迫中止,而且,蒙哥去世以后即爆发了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继位之争,最终导致大蒙古国(蒙古帝国)的分裂
5、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他20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05)41岁。
6、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7、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8、陶渊明一生始终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他在一首诗中说,“夏天经常饿着肚子,寒冷的晚上没有被子,因此刚刚天黑就盼着鸡早一点叫,天亮了就好了;自己从不怨天尤人,只是这眼前的日子也得过啊!我也不想身后留什么名,那些东西对我就象过眼的烟云一样;当我心中感概万千时,就自己唱一首悲伤的歌曲。”
9、✦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0、引用各种陶集注本如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何孟春注《陶靖节集》、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丁福保《陶渊明诗笺注》、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古直《重定陶渊明诗笺》、逯钦立《陶渊明集》、王瑶编注《陶渊明集》、王叔岷《陶渊明诗笺证稿》,分别省作汤汉注、李公焕注、何孟春注、陶澍注、丁福保注、古直注、古直重定本注、逯钦立注、王瑶注、王叔岷注。
11、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
12、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13、陶渊明诗歌表现出蔑视权贵、遗世独立的气节,朴实自然的诗风,对后世诗歌的创作影响大而深远。
14、先生辛丑《游斜川》诗言“开岁倏五十”,若以诗为正,则先生生于壬子岁,自壬子至辛丑,为年迄于丁卯考终,是得年七十六。(见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首所引)张縯将陶渊明的生卒年订为晋穆帝永和八年壬子(352)——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427),享年76岁。
15、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传世作品有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16、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17、(统筹:启正;编辑:松露)
18、官场生涯总令他感觉缺少了什么
19、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20、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五、屈原的简介资料
1、陶诗解读不易,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2、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3、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4、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5、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6、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7、此诗作于义熙四年(408)6月。这已是44岁的陶渊明辞官躬耕的第3个年头,此时他的房屋还没有被火灾毁坏,生活尚未到晚年的窘境,对耕读乐趣的体验最为浓厚。此诗的点睛之笔便是“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耕地和播种都已完成,终于有空读“我”的藏书了。“耕”和“读”是陶渊明田园生活最重要的两翼,一实一虚,构成生活的坐标系,使他可以在现实人生的基础上,尚友古人,往古来今。
8、盛名之下,准备挨骂。无名之辈,其实是幸福的。
9、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
10、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
11、(7)云无心以出岫(省略介词,云无心以出于岫)
12、这四句平易得如同口语,其实结构非常严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高明在这种结构毫无生硬的人为痕迹,读者的思路不知不觉被作者引导到第四句上去了。难怪连造语峻峭的王安石也大发感慨: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
13、《形影神(并序)》《九日闲居(并序)》《归园田居五首》《游斜川》《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食》《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连雨独饮》《移居二首》《和刘柴桑》;
14、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
15、东晋、刘宋的文学家,东晋大司马陶侃曾孙,父、祖皆为郡守,自曾祖、祖、及父,都在东晋为臣,但自己一生未曾担任高官,受王羲之和儿子王凝之提拔而短暂地当过江州祭酒,
16、父亲早死,因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
17、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就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18、开岁倏五日(一作“十”),吾生行归休。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19、古义:挽救,补救。今义:追赶,追求。
20、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六、陶渊明的简介资料
1、临近有轨电车1号线香雪站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3、陶渊明的生平及其思想
4、○本书以“集评”为特色,既注意反映历代品陶论陶的不同观点及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解读,又赋予集评者个人的解析,落实到对陶诗本身的品评。最终呈现在读者眼前的“集评”,也必然会体现出集评者的观点趣味,并在理解原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构思方面,给读者以新的启发。
5、《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还旧居》《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己酉岁九月九日》《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饮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责子》《有会而作》《腊日》
6、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7、陶渊明躬耕生活的艰难,与中国农民所承受的苦难原无二致。在诗文中留下了一个清晰的线索:他一直生活在困窘中,直至落魄乞食,饥馁而死。早在39岁,他就写道:“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家里穷到没有一样看着顺心的东西,由于食物稀缺,连“箪瓢”这些器物都拒绝被摆上桌了。可以想象,陶渊明出仕,救贫是重要的动机。44岁遇火灾之后,46岁作《和刘柴桑》,他只是希望能得到基本的衣食,再无奢望,然而连温饱也逐渐成为奢望。52岁作《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描述了辛苦耕种的场面,到了秋天,终于吃了一顿饱饭,早早便穿好衣服等待天明。这种欢喜多么单纯,而其秋收之前食不果腹的生活也可想见。
8、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9、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10、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11、第与自然万物相亲。草木扶疏,微雨好风,寻常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深情万种,根源于诗人与自然相亲相和的审美心境。“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表现了仁者情怀,众鸟欣然来此栖息,令人更加热爱自己的新房屋。一个“欣”字,温润如玉。
12、第一时期,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13、他在《咏贫士》中说,“南面地头里没剩下一点可吃的菜蔬,北边园子里满是枯枝败叶;把酒壶提起来倒尽了残余的几滴酒,已经是灶无炊烟、没饭可作了;”(8)
14、再说“自我”,自我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根本,是自己肯定自己,自己实现自己。苏轼说“渊明形神自我”(苏轼:《刘景文家藏乐天,戏书一绝其后》,王文浩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818页。)陶渊明耕读人生的喜忧好恶全都展现在诗文中,矛盾也罢,高远也罢,平淡也罢,是一个有个性、有操守的生动纯真的人,是一个理想和现实统一的人。
15、但其“爱丘山”却也“有猛志”
16、善万物之得时(大好时光)
17、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18、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歌120余首,散文、辞赋等10多篇。
19、《感士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辞》。
20、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张縯对他的76岁说没有作出更多的论证,仅是一种推测;梁启超对他的56岁说是有过比较详细的论证的,但细看下来,其论证亦多为推测之词。梁先生长于辩论文字,笔端常带感情,有时颇能掩盖其证据之不足。上世纪20年代当梁先生的《陶渊明》一书出版后不久,游国恩先生就撰写过一篇《陶潜年纪辨疑》,对56岁说给予全面的批评(原载1928年1月《国学月报汇刊》第一集;现已收入《游国恩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00—405页),游先生所维护的传统结论,应可视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