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虽有嘉肴翻译
1、D.语段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语段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3、文章共有五句话,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运用对偶句,句式整齐,两两相对,有很强的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4、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5、⑧[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6、任末①年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7、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8、“虽”是即使的意思。句意: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一刻永远523为你解答,祝你学习进步~~~~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9、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10、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11、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兴起。
12、汉景帝时鲁恭王初好治宫室而坏孔子宅,得古《礼》五十七篇于坏壁之中,其中十七篇与《仪礼》相同,《奔丧》、《投壶》见于另外四十篇中,礼家将其录于《礼记》之中,得以流传,而其余篇章,因为藏之秘府,世人难得一见,后来散逸不传,称为“《逸礼》”。
13、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4、(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嘉肴”,美味的鱼肉。“嘉”美好。“肴”,做熟的鱼肉等。
15、《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16、教与学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17、(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8、虽有嘉肴有什么道理?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参考: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纵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19、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20、《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礼记》,题目是编者加的。《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二、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古诗文网
1、为何在一开始写关于“嘉肴”“至道”的内容,能否删去?
2、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3、学业就会搞乱而无所成;自己一个人学习,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
4、(注)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稽:探究,考查。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
7、“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8、出自《礼记•学记》虽有精美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虽有很好的道理,不学它,就不知道它的高妙。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汲取。在当今这样的信息时代,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你不去学习就得不到。旨:味美。
9、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1、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12、《小戴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到汉朝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13、《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14、本文出自戴圣的《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15、《虽有嘉肴》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文章的论证思路?
16、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7、河北省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40首
18、(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19、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0、(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三、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
1、同“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2、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每日一练中考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合集一(共二十六)
3、《大道之行也》中的成语:天下为公、老有所终、矜(鳏)寡孤独。
4、②“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不断地学习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教授别人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的困惑。教与学的过程会使自己得到提升。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启发我们注意实践,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5、虽有嘉肴的翻译和原文如下:
6、嘉肴(yáo)自强(qiǎng)
7、嘉肴比喻至道,这句话与后面的那句话相照应,道理上是为了衬托至道的好处。我们老师讲的大体意思是这。
8、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9、河北省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21篇
10、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11、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12、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其/此之谓乎?出自《礼记》。别名是虽有佳肴
13、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或: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14、(2019年福建中考真题)
15、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对全社会的关爱。
16、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17、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
18、2020中考必背文言文23篇‖《曹刿论战》
19、都和学习有关。不同:语段:教和学互相促进,教是学的一半。语段:做学问不进则退。
20、(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四、虽有嘉肴翻译一句一译
1、①是故:因此。②谋:奸诈之心。③兴:兴起。④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作乱。贼,指害人。作,兴起。⑤故:所以。⑥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典:主。)
4、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解题策略梳理
5、①废疾者②皆有所③养,④男有分,⑤女有归。⑥货⑦恶
6、《小戴礼记》,儒,西汉,戴圣
7、即使有美味佳肴全文翻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所以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反省自己,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8、①虽有②嘉肴,弗食,不知③其④旨也;虽有⑤至道,弗学,不知其⑥善也。⑦是故
9、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10、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11、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12、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13、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14、类比论证。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由“嘉肴”、“至道”作比喻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15、观今本《仪礼》十七篇,《昏义》所说作为“礼之大体”的上述八项内容,皆完整无缺。另外,《礼记》中有很多篇是直接解释《仪礼》的。
16、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年)。
17、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第9篇:桃花源记
18、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19、①是:这。②谓(wèi):是。③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20、⑵《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礼乐制度。
五、虽有嘉肴翻译简短
1、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本文多使用对举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3、礼记第一篇教育学(或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相长
4、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触类旁通,思想观点坚定不移,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5、故曰:教学相长也。
6、讲述的是学习与教学的问题。说明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同时,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8、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第19篇:《送东阳马生序》
9、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10、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11、释义:虽然有美味的食物。虽有佳肴,读音:(suīyǒujiāyáo)“虽有佳肴”一词出自《礼记》里的:“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释义: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2、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13、你好,嘉,同“佳”,好、美。你可以参考下,希望对你有用!如果对你有用,请给予“好评”作为对我的鼓励,谢谢!
14、(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15、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16、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17、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18、《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从来礼乐并称。
19、2020中考必背文言文23篇‖《论语》十二章
20、(注)①中(zhòng)绳:符合用于取直的墨线。②(róu):同“揉”,使木弯曲或伸直(以造器物)。③暴:同“曝”,晒。④参:同“叁”,多次。
六、虽有嘉肴翻译
1、《礼记》,又名《》,家经典著作之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朝代)(人名)编撰。
2、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亲身学习的重要性,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3、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4、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互相推动、互相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5、自己一个人学习,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
6、②引用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且作为有力证据。
7、《虽有嘉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8、《虽有嘉肴》语言有何特点?
9、(2)学学半学:同“敩”,教导。
10、(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11、(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③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④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13、B.语段开头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14、同时展示戒尺,来约束他们的仪容举止;〔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占卜而大祭就不去考查学生,使学生内心从容不迫;时时观察却不说,让问题在学生的心中积聚;年幼的学生只听老师讲解而不随便发问,学习不逾越难度。
15、(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6、“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17、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翻译。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20、而不闭。①是②谓③大同。
1、九下‖《儒林外史》全集(共第五十六回)
2、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弄清经文旨意的能力,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广泛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
3、虽有嘉肴中食是什么意思: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4、(20品至预测)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6~9题。(共10分)
5、《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6、(课后题)背诵《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7、《虽有嘉肴》是西汉礼学家戴圣的一首文言文,文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8、“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
9、《虽有嘉肴》出自《礼记》之中的学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10、推荐背诵的篇目主要有:
11、●七下语文必背课文(教材要求)
12、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五百家的"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的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的王城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太学。〔太学〕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弄清经文旨意的能力,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广泛学习和亲近老师。
13、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五百家的"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的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的王城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太学。〔太学〕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
14、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15、部编版初中语文各年级上册教学资料汇总
16、⑷文学特色: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严谨,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17、(5)“是故”,连词,所以。
18、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
19、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旨:味美。古今异义词,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走路”。
20、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2、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3、(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4、(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5、(4)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