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翻译71句精选文案

一、隆中对翻译

1、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

2、在割据混战的初期,曹操占据兖州、豫州(山东南部、河南),袁绍占据冀、青、并、幽四州(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及河南省北部),刘表占据荆州(湖北、湖南省),孙策占据江东(长江下游),刘焉、刘璋父子占据益州(四川)。

3、险塞(sài):险峻的要塞。

4、在益州要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解除以后北伐时的后顾之忧。

5、取代割据荆、益的刘表、刘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6、箪食壶浆: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7、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8、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9、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0、《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三国史,书中有440名三国历史人物的传记,全书共65卷,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11、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2、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趋向。

13、译:先主刘备说:“好!”

14、译: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

15、《梁父(fǔ)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

16、古义:物资今义:利益;有利的。

17、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极为尖锐,终于在公元184年爆发了全国规模的黄巾农民大起义。黄巾农民起义军失败后,地主阶级加重剥削农民,政治异常黑暗,地方豪强的武装割据一方,这就形成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军阀混战。

18、译:如果能占有荆州、益州,依仗它险要的地形,与西边各少数民族和好,对南方的民族进行安抚,对外联合结好孙权,对内革新政治;

19、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并《三国志》。历经10年艰辛,陈寿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三国史,书中有440名三国历史人物的传记,全书共65卷,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20、末尾笔锋一转,回到冷酷的历史现实:即六国决策者目光短浅,不识“天下之势”,彼此“背盟致约,以自相屠灭”,以致“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突”,从而自食恶果,相继灭亡。文章截然而止,含不尽感慨。

二、隆中对翻译

1、译: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

2、已来:已,通“以”,表时间。跨:占据。

3、《隆中对》是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4、译:关羽、张飞等人很不高兴,

5、宛、洛:河南南阳和洛阳这里泛指中原一带。

6、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7、不在齐、楚、燕、赵:这四国皆远离位于西部的秦国,不与其接壤,故云。

8、(80)箪食壶浆: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9、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10、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1、译:果真能够做到这样,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王朝就可以复兴了。”

12、刘璋暗弱:刘璋(当时的益州牧)昏庸懦弱。

13、躬:亲自。陇亩:田地。

14、尽:全部取得。连:连接。通:到达。

15、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16、古义:大概今义:危险。

17、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18、译:然而曹操终于能战胜袁绍,由弱小变为强大的原因,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对人的筹划得当。

19、译:徐庶去拜见先主,先主很器重他,(他)对先主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卧龙啊,将军您是否愿意见他呢?”

20、愿诸君勿复言。”

三、隆中对翻译及原文注释

1、胄:后代。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儿子)的后代,所以称它“帝室之胄”。

2、奸臣:指董卓、曹操等。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3、这样,就会出现另一种局面:秦人不敢越过韩、魏的土地远攻齐、楚、燕、赵;而齐、楚、燕、赵也就能安居后方。一旦齐、楚、燕、赵能与韩、魏通力合作,相互支援,那秦国就不能有所作为。这确是当时拯救六国危亡的良方。

4、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5、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6、宝元二年(1039年),因父亲调往杭州任职,司马光辞掉华州判官,改任苏州判官。正当他怀着远大的抱负,在仕途上步步上进时,他的母亲病逝了。

7、在夺取荆州和益州的同时,利用“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的声望,招揽人才,“内修政理”,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8、葛亮在《隆中对》中表达了诸葛亮希望刘备能亲贤远佞,兴复汉室和仁爱济民的思想,以及自己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贞不报答刘备三顾茅庐求贤如渴之心,并愿意为汉室的复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万象更新

9、枉(wǎng)驾:屈尊。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10、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11、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12、而在韩、魏之郊:韩国疆土有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介于秦、楚、魏三国之间,为军事上必争之地。故云秦吞六国,首先战事当发生在“韩、魏之郊”。郊,邑外为郊野。周制,离都城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后泛指城外、野外。与下句“韩、魏之野”,的“野”,同义,都是田野、国土的意思。

13、译:(益州牧)刘璋昏庸无能,张鲁又控制了他的北面,(虽然)益州百姓殷实,府库富足,但刘璋却不知爱惜百姓,那里聪明而有德才的人都盼望得到贤明的君主。

14、不可胜数: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15、度(duó)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16、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方法;《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但《隆中对》提法并非由作者陈寿提出,而是由后人添加,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17、窃:私下,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18、岂有意乎:可有意思吗?

19、山西: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期,通称崤山或华山以西为山西。这里指崤山以西。

20、之:代词,代与诸葛亮关系变好这件事。

四、三国志隆中对翻译

1、从《隆中对》中我们可以看出,《隆中对》是诸葛亮对当时政局的看法,并且针对刘备集团无根据地的处境提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方针。概括起来,诸葛亮《隆中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3、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4、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5、欲信:通“伸”,伸张。想。而:表转折。智术:智谋,才识。用:因此。

6、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7、刘备三顾茅庐,诸葛天下三分。高瞻远瞩,预知数年天下事;沥血呕心,偿报三顾先主托。远瞩高瞻,预知天下三分鼎;鞠躬尽瘁,飘落秋风五丈原。

8、《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对历史的再现:

9、思贤如渴:也作“求贤如渴”像口渴思饮一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急迫。

10、伺其隙:窥侧着六国疲困的可乘之机。

11、度德量力:度:估量;德:德行。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相关文章

  • 晚春田园杂兴翻译82句精

    一、晚春 1、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该诗创作于公元816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韩愈年近半百时。 2、跟十几个人挤在一起的时候 3、粉嫩点缀了百花齐放的春天 4、《晚春》…

    2023-10-17
    59
  •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翻译

    一、登金陵凤凰台 1、(唐诗三百首48)崔颢《行经华阴》 2、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023-10-17
    59
  • 蒹葭翻译优美白话文90句

    一、蒹葭翻译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Thewaydoeswind.溯游从之, 3、涘(sì):水边。 4、蒹葭是一种水生植物,和芦苇差不多。诗经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

    2023-10-17
    59
  • 村晚翻译10字111句精选文

    一、村晚翻译 1、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

    2023-10-17
    59
  • 明史张溥传翻译及注释

    一、明史张溥传 1、手账本可以180度展平,米白色护眼纸张,流畅书写。 2、(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2023-10-17
    59
  • 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答案

    一、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 1、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

    2023-10-17
    59
  • 怨情原文及翻译71句精选

    一、怨情 1、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3、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4、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5、《怨情》由李白创作…

    2023-10-17
    59
  • 史记陈涉世家文言文翻译

    一、史记陈涉世家 1、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

    2023-10-17
    59
  • 张衡传翻译简短145句精选

    一、张衡传翻译 1、(20全国卷Ⅲ)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如:比得上,及 2、⑥永和初,出(离京,离开朝廷,京官外调)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典章法制);又多豪右(豪族大户。右…

    2023-10-17
    59
  • 乌鸦与蜀鸡文言文翻译

    一、乌鸦与蜀鸡 1、通过大蜀鸡被乌鸦欺骗的故事告诉人们,狡猾隐蔽的敌人不仅像凶残露骨的敌人一样可恨,而且更难防范。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做事情时心存危机感,谨…

    2023-10-17
    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