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翻译及原文106句精选文案

一、游褒禅山记翻译

1、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资源网

2、点拨:这一段先介绍前洞和后洞,接着写游后洞的情形,然后简析他们本来具有进洞尽游的条件,结果却是半途折回介绍前洞极简略,只点明因“平旷”而“记游者甚众”;介绍后洞较具体,写“窈然”,突出其艰险,写“寒”和“深”都与“窈然”有关,也是“好游者不能穷”的原因写前后两洞相互照应,着力突出“窈然”——洞险、深、尽、寒,为下文写半途退出作铺垫。

3、ATriptoBaochanMountain/WangAnshiofSongDynasty

4、则或咎其欲出者有人/责怪,埋怨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6、《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7、作者从顺序上肯定了“志”的重要首先要有“志”,其次要有“力”,再次要有“物”。

8、《游褒禅山记》中在作者看来,对于虽然有志向和力气却不能实现目标的事情,自己与别人的看法是,。

9、诵读全文将文中出现的有“其”字的句子全部找出来,并归类整理。

10、本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褒禅山的所见情景展开议论,说明无论治学或做其他事情,都必须有不避“险远”的坚强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严谨态度,才能获得成功。这种思想和王安石一生从政、治学的实践是一致的。

11、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12、他的作品辑为《临川先生文集》,共100卷。

1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14、而其见愈奇然视其左右

15、背诵篇目正文、译文和情景默写之

16、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7、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8、译文:(同游的)四个人: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19、“其”宇在文中有二十多处,每个同学迅速找一处,指出它的意义同学更正

20、(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二、游褒禅山记翻译及原文

1、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又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

2、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

3、非常之观不平常/景观,名词

4、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今所谓慧空禅院者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5、距其院东五里:名→状,往东

6、“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7、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8、(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件,印发《游褒禅山记》课堂练习。

9、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zhengzhi/

10、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11、辨析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12、以上就是人教社教师之家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游褒禅山记教案的内容。

13、明确: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第(1)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第(3)个句子是因果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14、四人者:庐陵(40)萧君圭君玉,长乐(41)王回深父(fǔ),余弟安国(42)平父(fǔ)、安上纯父(fǔ)。

1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17、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8、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19、我(返回)到那倒在路上的石碑时,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原因了。

20、发放课堂练习,学生完成

三、游褒禅山记翻译朗读

1、人教版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2、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网

3、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5、人教版初中英语教学资源网

6、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

7、最后,以“此余之所得也”,收束这一段议论,归结到作者思想上的收获,回应“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乌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段议论以古人“有得”始,以自己“所得”终,前后呼应。

8、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及“乃”“道”“盖”“文”多义词辨析,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9、以上就是人教社教师之家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游褒禅山记翻译的内容。

10、交代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11、课文第二段重点掌握词句

12、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13、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14、再一是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正因为回家探亲途中游山探胜,却因轻信随从,失诸检察,半途而废,褒禅山最为奇妙之处未能一睹为快,作者悔之不已,感慨系之,从而悟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正因为游览中发现“有碑仆道”,“花”“华”音讹,于是由此发出了“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感慨前后照应的句子体现了记叙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论有依据,议论部分是记叙的深化,是从具体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

15、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网

16、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1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8、放视频,学生跟着阅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

19、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shengwu/

20、游褒禅山记第三段议论的中心中是?有三个首先通过古人的事例来引出“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最后通过3种人的事例来引出自己的结论1有志矣,不随以

四、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翻译

1、那么为什么后悔?是不是自己能力不够?是不是没有相应的条件?学生思考后回答。

2、明确:文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3、险以远,则至者少”,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人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4、主要写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作者以游洞为喻,自己无所得产生的懊悔,就是因为没有“求思之深”。

5、于人为可讥:对于/是,算得上,动词

6、▲点击关注亿万人都在看的国学

7、https://www.renjiaoshe.com/gaozhongyingyu/

8、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9、余于仆碑。又以悲夫(fú)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ēng)道也哉!仆碑:倒下来的石碑。以:“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悲:叹惜。夫:那些,代词。谬:谬误,用作动词,弄错的意思。其:代词,代古书。莫:代词,没有谁,只用作主语。名:说出,指识其本名。胜:尽。也哉:语气词连用,“也”表示论断语气,“哉”表示感叹语气,语气的重点在“哉”上。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此所以……也:这(就是)……缘故。学者:研究学问的人。之:指流传的书籍材料。○“仆碑”照应开头,再用“悲”字领起一段议论,强调“深思慎取”。

10、https://www.renjiaoshe.com/gaozhongyuwen/bixiu2/3134/jiaoan.html

1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市)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累官至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是宰相,神宗改官职后用此名),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宋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宋神宗期间,他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均税等新法,对抑制大官僚地主豪商的特权,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神宗死后,旧党执政,新法全被废除,王安石也忧愤而死。

12、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句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而”,表修饰

14、记,古代杂记类文体的一种,特点是叙事。但唐宋杂记往往是叙中夹议,例如本文就以议论为主。

15、(1)以“于是余有叹焉”一句承上启下“于是”的“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在第二段中找“是”所指代的“这种情况”都包括哪些语句?——“是”说“游华山洞”从“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到“火尚足以明也”。

16、课文第一段重点掌握词句。

17、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

1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9、翻译: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20、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山之、山之、山之、山之

五、游褒禅山记翻译全文

1、(5)语气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表估计时,译为大概、可能

2、则其至又加少矣动→名,到达的人/更

3、就仆碑足以证讹一事,指出研究学问的人们于学问应该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4、有泉侧出名→状,从旁边

5、https://www.renjiaoshe.com/xiaoxueshuxue/

6、游褒禅山记的中心论点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致者,可以无悔矣。不可懈怠,不能随大流,不能人云亦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远大的志向。

7、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第83卷,是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时期的作品,当时他34岁。

8、指名学生汇报完成文后练习四的情况(解释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学们补充订正)

9、(1)而卒葬之古:终于;今:士兵,完毕

10、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1、学生读注释①,了解作者及课文,教师补充。

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名,让人迷惑的地方/到达/帮助

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因为/并且,连词

14、《游褒禅山记》中作者以世间不同寻常的景观为喻,表达宏伟的目标与漫长的道路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1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6、而莫能名者没有人/名→动,识其本名

17、(了解作者的这些生平事迹,更能深刻地理解这篇游记体散文所蕴含的深意)

18、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19、https://www.renjiaoshe.com/xiaoxueyuwen/

20、(7)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说出,说明,动词。

六、游褒禅山记翻译

1、“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2、主旨如下:本文记录了作者考察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的过程,文中的叙事,议论皆由探寻石钟山命名的来由而发,卒章显志,先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再用“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的一叹,一笑点写自己的写作意图。

3、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明白其借鉴意义。

4、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5、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6、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相关文章

  • 新雷张维屏的古诗速记法

    一、新雷张维屏的古诗 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

    2023-10-17
    59
  •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一、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1、吴让之临篆书《天发神谶碑》(篇末附弘一法师临此帖) 2、二玄社(单色)中国法书选:九成宫醴泉铭 3、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2023-10-17
    59
  • 桃花源记译文朗诵视频

    一、桃花源记译文 1、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上次做的标记,竟迷…

    2023-10-17
    59
  • 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翻译

    一、桃花源记翻译 1、叹惋:感叹、惋惜。 2、如果您愿意与我们有更多互动,请来找我,我时时刻刻都在等待您的到来 3、穷: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词类活用,形…

    2023-10-17
    59
  • 醉翁亭记作者117句精选文

    一、醉翁亭记 1、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 2、文言观止|史海探珠…

    2023-10-17
    59
  •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读后感

    一、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

    2023-10-17
    59
  • 右溪记翻译及全文注音版

    一、右溪记翻译 1、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

    2023-10-17
    59
  • 史记翻译121句精选文案

    一、史记翻译 1、尧说:“谁可以继承我的这个事业?”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尧说:“哼!丹朱么,他这个人愚顽、凶恶,不能用。”尧又问道:“那么还有谁可以?…

    2023-10-17
    59
  • 鲁迅作品和简介狂人日记

    一、鲁迅作品和简介 1、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

    2023-10-17
    59
  • 史记陈涉世家文言文翻译

    一、史记陈涉世家 1、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

    2023-10-17
    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