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勃的资料
1、王勃6岁就能提笔写诗,不到20岁就在科举考试中表现优异,被封为朝散郎,成为朝廷里年纪最小的官员。
2、闲云潭影日悠悠⑹,物换星移几度秋⑺。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5、跋涉了一个又一个城市的山水,别过了一拨又一拨的粉丝,一晃居然三年已过,吃多了麻辣烫,酸辣粉,王勃开始想念长安的肉夹馍和刀削面了。
6、王勃的诗歌直接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又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具体来讲,送别诗或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或优美静谧、隐约迷蒙,如《江亭夜月送别》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7、王勃年少成名,六岁即能写文章,被誉为神童。再回顾一下王勃的诗文:
8、这两个年轻人,一个叫王勃,一个叫老杜。
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0、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2、王勃刑满释放,连忙赶去越南看望父亲。在路过江西时,正赶上滕王阁翻修一新,举行庆典,于是他才情大发,写下传世名作《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
13、王勃生活的初唐,本是一个“宫体诗”盛行的时代,从皇帝到大臣喜欢吟唱的都是这一类的诗句:“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唱来唱去都是那么的娇弱无力。而王勃却用他力透纸背的豪迈,将柔弱的宫体诗一拳击倒在地。看看,即便是在人人写缠绵柔情的送别诗中,王勃也能奋力高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4、认识王勃是因为《滕王阁序》认识王勃是因为《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我能背诵。我是江西人,鄱阳湖边人氏。文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鄱阳湖之秋景可谓一绝。
15、都督嗤之以鼻:不过是老生常谈!
16、女婿得意洋洋,正准备把早已背的滚瓜烂熟的文章默写下来,忽然,只见王勃同学放下手中啃了一半的鸡腿,高声道:“同志们,让我来!”
17、爷爷的弟弟王绩是十一岁就名动京城的“神童仙子”,五言律诗奠基人,代表作《野望》大唐豆芽网评分9;
18、可我们的王勃更牛,彻底将家族的神童基因发挥到了极致:
19、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20、宰相一看,神童啊,立马向朝廷写推荐信。
二、王勃的资料简介20字
1、下个视频我们将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个视频先讲这么多。
2、曾经因才华横溢名满长安,
3、阁中帝子今何在⑻?槛外长江空自流⑼。
4、有谁会和一个杀人犯做朋友呢?
5、正所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
6、手中拿着饱蘸墨汁的笔,
7、只见王勃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起身挥毫,文不加点:
8、这个视频我们来讲一讲王勃及其代表作品简介。
9、“陛下,王勃在南海溺水,已经去世了。”
10、沛王和英王更是骨灰级玩家。
11、在送走老杜后,王勃回到工作单位,被派到沛王府当办公室主任。
12、而是认真地思考了人生,
13、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4、而且有景有事,寓情于理,一篇序文写尽所有,我们特么还有什么可以发挥的啊?!回家洗洗睡还差不多……
15、王勃作为古代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实在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郑振铎先生在谈到王勃诗歌对后代的贡献时,满怀激情地说:“正如太阳神万千缕的光芒还未走在东方之前,东方是先已布满了黎明女神的玫瑰色的曙光了。”王勃作为盛唐诗歌的黎明女神是无愧的。
16、从此王勃彻底断了对仕途的念想。
17、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当皇帝的?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唐高宗李治当太子的过程,虽然没到腥风血雨的程度,那也是惊心动魄,暗潮汹涌。
18、王勃的文学成就首先体现在他引导诗歌走向了豪迈的创作道路。
19、错了,其实人选早就内定了——都督的女婿吴子章早就提前写好了一篇稿子打算在派对上一鸣惊人,顺便为自己的公号挣点真爱粉。
20、入朝为官的王勃为高宗写下几篇赞颂的文章,却被高宗认为阿谀奉承,难堪大用。不过,当沛王李贤读到《乾元殿颂》和《宸游东岳颂》后却对其文采大加赞赏,随即决定将其收到麾下,为己所用。
三、王勃的资料图片
1、“嗯,知道了。你在长安小心点,别太张扬了。”
2、此时,正在打点行囊的王勃,并不知道他即将迎来自己人生中真正的巅峰时刻。
3、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荐。刘即表荐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才14岁,尚是一少年。
4、可10年后的今天,却再也看不到半点希望。
5、亭台楼阁错落其间,这世界好美。
6、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中国山西河津)人。初唐时代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7、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8、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9、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10、王勃,字子安,绎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孙。六岁善文辞,未冠,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勃既废,客剑南。久之,补虢州参军。坐事,复除名。勃父福峙,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交践省父。渡海溺水,悸而卒,年勃好读书,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急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稿。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勃有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卷。
11、王勃已经站在了人生的巅峰,俯视众生。
12、大约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县令王福畴处,见到了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后,王勃便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13、而且虐况升级,彻底翻车!——在虢州他一时心软私藏了一个逃跑的官奴,后来怕被人举报居然一时糊涂把官奴给杀了……
14、复合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渡江来。
15、终于,女婿羞愧地退下了。他知道,自己今天面对的那绝对是一等一的高手。
16、当初就是太轻狂了,人呐,要谦虚。
17、送上了自己新写的文章《乾元殿颂》,
18、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19、王勃(650/649年——675/676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20、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四、王勃的资料简介
1、王勃当上朝散郎后,经主考官的介绍,担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于是,王勃被逐。后来王勃二次入仕,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关系搞得很僵。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把他藏到自己府内,后来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达杀了,王勃被判死刑入狱。幸亏遇大赦,免除了死刑。
2、没错,他老爸正是被他连累遭此流放,那时候的越南新马泰可不是什么旅游胜地,而是野兽纵横,巨蟒出没的荒蛮之处,真正的实力坑爹啊!
3、背完之后,他冷笑着盯着王勃:有本事来打我呀?
4、当阎都督看到王勃因感时伤怀写下“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之时,已经完全忘记了女婿的存在,忍不住愉快的拍起了小胖手:“此句对仗已到极致啊!天才啊,天才!!”
5、只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足以让历史从此定格在那个千年前的午后。
6、出来后,王勃打算乘船去探望父亲,谁料竟然会不幸的坠入大海。可怜的王勃不会游泳呀,最终因惊吓过度而气绝身亡了。去世时,才年仅27岁呀!如果说王勃的短暂人生是一段奇葩故事,那么他的文学成就却堪称是一段奇迹历史。
7、既然作为“四杰”组合出道了,就有C位和排行的问题,按照他们的才华高低、名气大小,当时的人给出来的排行是这样的,“海内称为王杨卢骆”。
8、唐诗赏析王勃《滕王阁诗》视频来源:好看
9、太监支支吾吾:“那个…这个…人已经挂了哎…”
10、顺手就转发,并且@孩子爹——唐高宗。
11、劫后余生之后,他最想做的事就是漂洋过海去交趾(今越南河内)探望被自己坑惨了的父亲大人。
12、王勃以为写篇檄文只是玩耍助兴,但在皇帝眼里就是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13、主办人号召大家为滕王阁做序。
14、此颂文的作者正是王勃,时年15岁。
15、当时,唐朝贵族们都喜欢一种游戏——斗鸡,
16、“你不是懂医药嘛,虢州那地方药材多,正适合你啊。”
17、曾经荣获“隋朝十佳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18、然而,天纵奇才的王勃,有梦幻般的开始,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19、在唐代凡送别必写诗,不写诗不是好哥们。
20、在中学时代,读王勃这篇文章的却如鲁迅先生所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意,千杯未醉呵”之感,对这篇文章也是翻来覆去地读背。
五、王勃的资料简介故事
1、这就好比,今天有个9岁的小学生读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后,
2、站在巍峨的长安城外,王勃满含深情地说:
3、在经历挫折与反思之后,一篇千古奇文就此诞生。
4、王勃那边看到都督躲在账后不出来,心想,好吧,且让哥捧你二句:
5、老杜依依不舍地看着这个才华横溢的朋友:
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7、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8、九岁时读隋唐超级大儒颜师古注释的《汉书》,居然给老颜挑出了一箩筐的错误,撰了10卷长文名为《汉书指瑕》。(感觉老颜同志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9、王勃自幼聪颖,读书也非常认真,年仅九岁便为《汉书》作注,作《指瑕》以指出经史大师颜师古批注《汉书》的种种错误和疏漏。公元644年,宰相刘道祥巡游关内,王勃趁机递上一封言辞恳切的自荐信,宰相也连连赞叹:“天纵奇才!天纵奇才!”旋即为其写了一封推荐信,让其赴京赶考。王勃也不负厚望,一考便中,被授予朝散郎,自此王勃的人生便开了挂!
10、“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1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12、我们不知道,如果他活到六十二岁,会猛到什么程度。
13、但是王勃决定:还是算了。
14、杜淹,唐朝的吏部尚书,他还有个侄子叫杜如晦。
15、十二岁至十四岁时,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知晓。
16、看来,是时候亮出王同学的显赫家世了。
17、当他迎来生命中高光的时刻,却也危机四伏。这位大唐的的才子,数月之后在省亲的途中,失足落水,后惊悸而亡。自此,大唐再无王子安,只在诗词中留下了关于他的传说……
18、9岁那年,在读了颜师古注的《汉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