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翻译及原文145句精选文案

一、资治通鉴翻译

1、原文: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2、食邑二千六百户、实封一千户

3、《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最初书名并不叫《资治通鉴》。事实上,早在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司马光就已把自己编写的史书《历年图》二十五卷呈献给英宗,过了两年又呈上了八卷本的《通志》。英宗看后颇为满意,要他继续写下去,并下诏设置书局,供给费用,增补人员,专门进行编写工作。宋神宗即位后,认为《通志》比其他的史书更便于阅读,也易于借鉴,就召见司马光,大加赞赏,说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亲赐书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还亲自为书作序。

4、(注)临淄人主父偃上书汉武帝谈了九项事,这是其中有关治国的一件。既不能好战,穷兵黩武,又要居安思危,保卫太平。

5、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

6、李陵,西汉名将,是著名的“飞将军”李广的孙子。

7、遗憾的是,几千年以降,这种思想和观念通过统治阶级的反复宣扬,通过御用文人的一再吹捧,尤其通过普罗大众自身的自我强化,已经深深植根于国民的血液、骨髓、灵魂和基因之中,已经自觉和不自觉地成为了中国人自身的道德信仰和价值尺度!

8、点击下图,立享团购特惠价▼

9、而柏杨先生作为当代学者,其对刘彻的评价则完全是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之上,经“横”(即中外)、“竖”(即历代)比较之后得出的“专家级”评论。柏杨先生首先认为,刘彻作为一代帝王,其对中国及中华民族影响之深厚、意义之深远,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仍一直存在,因此,历史上能够与之相媲美的帝王可谓凤毛麟角。

10、欢迎添加个人号“新民君”为好友

11、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12、呜呼!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乎惧而不敢违。

13、《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14、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地区夏县)人。幼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广为流传。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是他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294卷,通贯古今,《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历经19年编辑完成。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其政治思想比较保守。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宋哲宗元祐一年(公元1086年)为相,8个月后病故,追封为太师温国公。因而后人称他为司马温公。

15、我们重点说的是,东周之后的事,因为我们的司马光老先生就是从东周之后开始写的。下面先说说东周的来历,公元前771年,居住在现在甘肃省通渭县境内的犬戎部落攻入周王朝的首都镐京西安。括弧内为现地名,幽王被杀,一把大火,宫室尽毁,犬戎劫掠而去。这个幽王就是为得千金笑而烽火戏诸侯周幽王。

16、望风而逃解释: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出处:《资治通鉴·梁记·武帝天监四年》:“渊藻是萧衍骨肉至亲,必死无理,若克涪城,渊藻桃李满天下解释: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17、谨上奏章,请鉴。臣司马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18、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之所以遭受惨无人道的“腐刑”,正是因为这起事件。——他在汉武帝面前仗义执言,替自己好友李陵说情,坚定认为李陵被俘是迫不得已,“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因此而惹恼汉武帝刘彻,被判施宫刑。

19、“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和当时诸多大臣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王珪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己以听和归美群臣都为后世艳称,因此这一时期的君臣关系也成为古代社会君臣关系的典范。

20、《资治通鉴》可谓代表中国古代史学的最高成就,是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经典读物。不过,《通鉴》又不同于一般的史籍,是一部以“资治”为目的,讲述治国理政之道,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政治史典籍,其影响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史学领域。司马光生前曾多次为皇帝讲读《通鉴》;从北宋到清朝,《通鉴》一直是帝王经筵上经常使用的历史教材,因而被梁启超称为“皇帝教科书”。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然是一部值得重读的经典。今日之中国,距离司马光修《通鉴》的时代几近千载,告别帝制已逾百年。《通鉴》事君的价值,早已光芒不再。但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历史作品也因时代不同而需要不断反思和解读。今天重读《通鉴》,

二、资治通鉴翻译及原文

1、它自诞生,便让后世无数英雄顶礼膜拜。

2、《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3、千古以来人性的善良与邪恶,尽在《资治通鉴》,这部十一世纪知识分子使用的文言文写成的晃晃巨作。中国的历史为何首尾流离、循环往复,而又充满了血腥和诡诈?这即是柏杨译写《资治通鉴》的初衷。

4、隋文帝即位之初,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其余诸子分别封王。起初相安无事,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太子和晋王杨广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5、(注)司马光论述一臣不事二主的见解。一女不嫁二夫,一臣不事二主,皆封建伦理道德!

6、全套12册,零删减全量内容+权威全译的《白话资治通鉴》读本,原价589元。

7、凡是对中国历史有一定功底的人,对“苏武牧羊”的故事都应该耳熟能详。而这首由民国初年爱国教育家蒋荫棠创作的、曾经风靡全国、传唱多年的“苏武牧羊曲”,则更是为很多人所似曾相识、耳闻目染。

8、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9、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10、治平四年(一〇六七年)十月初,皇上召大臣讲课,我奉到圣旨,宣读《资治通鉴》。该月九日,臣司马光第一次进读,皇上把御制的序文,当面赐下,吩咐:“等全书完成时加进去。”

11、其实,司马迁是在用一种“变相”的、“曲线救国”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刘彻的真实态度。在“孝武本纪”中,司马迁不厌其烦地记录、记载和描述了汉武帝刘彻祭天地、听鬼神,信方士、吊祠官,以祈求江山永固、长生不老的种种荒诞不经的行为和举措。就在这些字里行间的详尽描述中,“太史公”对刘彻的“真实评价”已不言而喻、坦露无遗。

12、起先,文帝派太子杨勇参与决策军国政事,太子经常会提出意见,有所兴革,文帝都能接纳。太子杨勇生性宽厚,行事直率任性,不会弄虚作假。文帝为人节俭,杨勇曾经装饰自己来自蜀地的精美铠甲,文帝看见了很不高兴,告诫他说:“自古没有好奢侈还能享国长久的帝王。

13、《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著的编年体史书。古人记史,是为了寻找规律,找出朝代兴替的规则,以提供给当代的最高统治者使用。“资”,给,提供。“治”,治理。“通”,全面的,通用的。“鉴”,镜子,对照镜子,可以体察自身的过错。所以“资治通鉴”的意思就是“用来给帝王统治参考的前代历史事实”。《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这个名字就简单了,“史记”,倒过来就是“记录历史”。司马迁虽然是史官,但是他写这本书并非简单为帝王提供参考,而是要“成一家之言”,寻找历史发展、英雄起落、朝代兴替的规律,要“立一家之论”。所谓“文章两司马”,是指司马相如、司马迁,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学性不如前两位司马。

14、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邾、莒,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智伯之于晋,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

15、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改正过错才是难的;说好话并不难,做好事才是难的。

16、霍光死后,案情暴发。霍氏家族竟丧心病狂,也欲走上官家族当年“老路”,幻想发动政变,袭杀皇帝,然后让霍光的儿子来当皇上!最后,阴谋败露,大厦崩坍,霍氏家族满门抄斩,一夕灭族。至此,霍光辛辛苦苦辅三朝、尽忠尽职四十年的一切辛劳和功绩,全都化为浮光泡影,随风吹散。

17、如果不解除眼前的忧患,也许还会引起意外的变故。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财力是百姓的核心。核心受到伤害,根本也就会受到伤害;根本受到伤害,枝干也就会坠毁了。

18、《资治通鉴》300多万字的文言文,首推中华书局的版本。

19、(译文)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

20、白话文:玄龄等人拜了拜说:“陛下说到这个道理,是天下的福气啊。”

三、资治通鉴翻译诸军

1、《资治通鉴》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最大博宏大者。由北宋名臣、名学家司马光负责编篡,历时十九年,全书共294卷,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后共1362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止,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策的描述,以警醒世人。

2、仁杰入宫谒见太后,太后常常劝止他行跪拜礼,说:“每次见到狄公跪拜,我也觉得身骨子疼痛。”太后就免除了他夜间值班的差事,并且告诫他的同僚说:“如果不是军国大事,就不要再来烦劳狄公。”

3、国学文库本以点校本为基础,改为简体横排,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阅读的可靠版本。

4、一本为皇帝写的书,普通人有什么阅读价值呢?

5、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6、《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

7、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

8、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

9、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

10、从这套书,我们可以看得懂,也透过种种事迹,去学习判断、批评我们的民族、生活,并帮助我们展望未来。我们要在这些历史故事中,看到千古以来人性的善良与邪恶。

11、金国人攻破真定府,真定知府李邈殉城而死。起初,李邈听到敌人来到,抄小道派人急送蜡丸裹着的奏章情报,二十四次上书都没有回应。真定城池被包围,李邈一边战斗一边死守,双方相持大四十天。城池已经被攻破陷落后,李邈要跳井自杀,左右手下人拉住他,没有死成。金国将领宗望强迫他跪拜,李邈不屈从,于是用火烧烤他的眉毛胡须及髀骨,也不管,只好把他拘押在燕山府。金国要李邈去做沧州知府,李邈笑而不回答。后来命令他改换衣服,李邈气愤,大声怒骂,金国人击打他的嘴,仍然吸吮血浆不顾。金国人大怒,于是杀害了他。将要死的时候,面容颜色不变,面向南方拜了两拜。端正坐着被杀死。后来宋政府追谥忠壮。

12、三人中,数金日磾结果最好,因为就在接受托孤任务第二年,这位老兄就一命呜呼、先走了一步。而因其在世时,就律己甚谨、治家甚苛,所以,他死之后,他的家人、后代就此偃旗息鼓,远离权力核心,此后再也没看到相关“东山再起”的历史记载。因此也可以说,金日磾及其整个家族(人)实现了“安全着陆”。

13、太后曾经询问仁杰:“我想找一个德才兼优的士人任用,谁可以提拔?”仁杰问道:“(我)不明白陛下要让他担任什么职事?”太后说:“要用他作将相。”仁杰答道:“如果您要的是文采风流又含蓄宽容的人才,那么苏味道、李峤本来就是合适的人选。如果您一定要选拔卓越出众的奇才,那么就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那人虽然年纪大,却是宰相之才。”

14、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分关系亲疏,严格执法,无所回避,这样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依仗权势而触犯法律。

15、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

16、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

17、应当说,柏杨先生前面的评价相当振聋发聩,而后面的推论就只能说有点“天真”、“幼稚”了。

18、在父亲开始着手译作时,我还没结婚,到他七十二册全部完成时,我儿中中都已上了小学。而我从第一册开始,就和所有的同事、朋友,以看历史故事的轻松心情开始阅读,十年之后,当我们看完最后一册时,全公司都成为研究中国历史的研究员了。

19、无纾目前之虞,或兴意外之变。人者,邦之本也。财者,人之心也。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则枝干颠瘁矣。

20、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四、资治通鉴翻译版全文在线阅读

1、金庸先生早年精准预测政治局势,有人问他奥秘何在,他轻松回答——「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它帮助我了解中国的历史规律。

2、小分裂时代九〇七—九五九年

3、从典籍记载看,声威教化所至,三代不能到的地方,国家都已经全部兼并了。我以为应该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托给他四镇,恢复已灭亡的高丽国,让它的国王高氏镇守安东。我们可以节省戍守远方的军费,集中兵力于边塞上,让夷狄没有越境侵侮的祸患就可以了,何必穷追他们藏身的巢穴,与蝼蚁之辈较量长短呢!”这事虽然没有实行,但有识之士都认为他的意见正确。

4、《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5、“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6、一九八三年,父亲开始着手筑砌这庞大的文化工程《柏杨版资治通鉴》,他希望能使更多的人,有能力阅读这部沉睡在图书馆里的智能宝典。而他在“臣光曰”之后,加注“柏杨曰”,同时写出自己读史的心得。

7、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易》曰:“履霜,坚冰至”,《书》曰:“一日二日万几”,谓此类也。故曰:分莫大于名也。

8、十六岁登基,七十一岁病殁,在那样的时代,执政长达五十五年,刘彻——着实是一个让人无法可以一言以蔽之的帝王人物。

9、每当忧虑自司马迁、班固以来,(著史)文字繁多,布衣士人,不能读尽;何况对于皇上来说,日理万机,哪有空闲时间都看?

10、此文出自北宋司马光等人《资治通鉴》

11、(译文)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改正过错才是难的;说好话并不难,做好事才是难的。

12、人性的通病是:没有权力,想要权力;有了小权力,还想大权力;有了大权力,还想永远葆有这种权力;自己有了权力,还想子孙后代都能有权力……于是乎,对于权力的欲望便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永无止境!

13、(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还能像我这么多吗?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变告辞了。

14、黄色精装本(全20册)★

15、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

16、如今朝廷上的舆论是官吏中穿新衣服,乘好车的人,就被称为不清廉;而不修饰仪表,穿破旧衣服的人,则被赞为廉洁。

17、但是,在其“史记卷十二”之“孝武本纪”的“太史公曰”中,司马迁却惜字如金,王顾左右而言他。其评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言,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至若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焉。”

18、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大智慧,一书囊括

19、《资治通鉴》原本用的是十一世纪知识分子使用的文言文,对二十世纪以降的现代人讲起来,已显得过度生涩艰深。从前,人们生活内容单纯,知识分子可以把全部生命,投入经史。而今社会节奏快得像一列狂奔的火车,人们连翻查工具的时间,都付阙如。假使再没有现代语文本问世,价值连城的《资治通鉴》,将有尘封的厄运。

20、太后信任倚重狄仁杰,(在这方面)大臣们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太后)常叫他国老而不称呼名字。仁杰喜欢当面揭发奸伏,在朝廷上争辩是非,太后常改变主意依从他的主张。仁杰因为年老有病多次请求退休,(可)太后并不准许。

五、资治通鉴翻译版全文下载

1、这以后就到了中国历史上最热闹的时期东周那时候国家实行分封制。现在大家都把封建这个词当作贬义词来看待,有好多人不明白封建的真含义吧,封建,就是封侯建国一词的简称。天子把一块地地封给自己的功臣和子孙,让这些人世世代代成为这一块地的主人,这才是封建的原本含义啊。

2、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二十九日),太后前往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太后参观埋葬佛舍利,太后答应了。

3、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4、但是若从“摧残人权”的立场来看,柏杨先生也坦承“刘彻先生是一个暴君”。柏杨认为,这关键还是封建专制的制度、体系在作怪,“权力不但使人骄傲腐败,也使人昏庸糊涂,时间越久,越忘了他自己是谁……不论当初多么英明,最后总是虎头蛇尾,作恶多端,给人民带来无尽痛苦”。柏杨并推论说,刘彻主要是活得太久了,如果能早死十年或二十年,就不会发生司马迁先生事件了……

5、正派的女人不会跟从两个丈夫,忠诚的臣子不会事奉两位君主。做女人不正派即使再有如花似玉的美貌,纺纱织锦的巧手,也称不上贤惠了;做臣子不忠诚,即使再才气过人,足智多谋,政绩卓著,也不值得看重了。什么缘故呢?因为大节已经亏缺了。

6、透过《资治通鉴》,可以看出我们所处的历史位置,和面对的祸福命运,也可看出统治阶层的心态和行事轨迹,用来作为对他们的评鉴标准。《资治通鉴》是十一世纪知识分子使用的文言文,对二十世纪的我们来说,明显地过度生涩艰深。从前,人们生活单纯,知识分子可以把全部生命投入经史,而现今社会节奏迅速,对这佶屈聱牙的文字,谁有这种闲工夫嗑牙?

7、这篇序文写于第一册完稿之后,在翻译过程中,发现把死文字变成活文字,而又要保存死文字的原意,有时比新的创作,还要困难。而文言文最大的特征是,没有主词,往往前言不照后语,前言在东,后语忽然在西,难以连贯。典故堆砌,意义更容易混淆。以及地名今注,官名今译,全都费尽思考。几乎每一行都有一个地雷,不清除便不能前进一步。而彻底解决,时间又不允许——有些问题可能要聚讼累年。但我仍继续下去,孜孜不息,竭尽全力。

8、丞相掾和洽向曹操提出建议说:“天下的人,才干和品德各不相同,不能只用一个标准来选拔人才。

9、这段历史,在《史记》中,和书上记载的差不多。

10、首先,我们先对周朝的情况做个简略的了解。

11、《资治通鉴》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之间的历史。《史记》记录了记录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宋代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的著作。他和他的学生耗时十九年才完成了这部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意思是给统治者们提供历史借鉴的意思。《史记》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作品。《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史书题材,记录了从远古到西汉初年的历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12、春秋战国是一个悲惨的时代,因为这个时代连年争战,民众可以说是真的处在了水深火热之中。春秋战国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孕育期。「诸子百家」就是这个时代的结晶,各种不同的思想喷薄而出。

13、尤其在封建专制社会中,有了权力就等于有了一切,就可以为所欲为、无所不能。也因此,封建专制社会一切的“主旋律”,都是围绕着权力的斗争、捍卫和扩张来演奏、来展开、来进行的。

14、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人便可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

15、值得欣喜的是,现代人已经逐渐觉悟和认识到爱国与爱“人”的区别。人们意识到,自己真正所爱的国、真正要爱的国,应当是生自己、养自己,并有着自己父老乡亲的这片土地——祖国,而并非某个阶段性政权所统治下的国,更非某个类似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的“独裁者”或者由他们所代表的“国”!(2022年01月22日)

16、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同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

17、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

18、咱们先看东周分两个阶段,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这个名称来源于孔夫子给这段历史编写的史书(春秋),战国就是,战乱不断的意思。

19、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知道保持已有的业绩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已有的业绩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

20、(译文)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六、资治通鉴翻译

1、于叙事外,还选录了前人的史论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了史论118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

2、战国时代前四八〇—前二二一年

3、我经常不由自主地揣测,想删繁就简,列举纲要,专门捡取关系国家兴亡、百姓生计,良善的可以用做表率(法则),邪恶的可以用做警戒(教训),做为编年一书,以便先后有序,粗细不杂。 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计1362年,共294卷。

4、《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5、《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称赞《南史》《北史》“叙事简劲,比于南北正史,无繁冗、芜秽之辞”,堪为“近世之佳史”,并认为陈寿之后,只有李延寿可以与之相比拟

6、(注)司马光根据秦国商鞅实行变法,立木为信的史事,作信誉是治国之本的议论。信誉是为政的重要原则,是治国理政的法宝。只有取信于民,人民才会拥护你、支持你,国家才能和谐,政权才能稳固。得民心者得天下!

7、司马光则认为,霍氏家族落得如此下场,时任皇帝刘病已也难辞其咎。司马光认为,霍光死后,刘病已收回执政大权,此时就不应该再让霍光后代再过分介入朝政,而应该用“提高官阶和增加俸禄的方法,使霍姓家族富有”,并以此远离朝政。但是皇帝没这样做,反而依旧因循旧制,任由霍光后人狂妄膨胀。而在事发之后,刘病已对霍光家族“竟全部屠杀,连一个儿童都不留下,不使霍光保存一线苗裔,……未免刻薄寡恩”。

8、(译文)正派的女人不会跟从两个丈夫,忠诚的臣子不会事奉两位君主。做女人不正派即使再有如花似玉的美貌,纺纱织锦的巧手,也称不上贤惠了;做臣子不忠诚,即使再才气过人,足智多谋,政绩卓著,也不值得看重了。什么缘故呢?因为大节已经亏缺了。

9、大臣想要“绝对”安全的权力,皇帝也想要“绝对”安全的权力,自古以来,二者之间一直都在互相戒备、明争暗斗的循环往复和无止无歇之中。霍光、上官桀等三位“顾命大臣”的危机和结局,其实早在他们接受汉武帝刘彻“托孤”那一刻,就已深深预埋,爆发是必然之事,只是时间或早或晚而已。

10、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11、(注)这是荀况论述如何做到以礼义称王时讲的一句话。

12、春秋三传:《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13、“鉴于往事,资于治道”,意思是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14、《读通鉴论》是王夫之毕其一生心血,从69岁开始动笔写作,在其逝世前才完成的一部史论。它借引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史实,系统地评论自泰至玉代之间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分析历代成败兴亡,盛哀得失,褒队物,总结经验,引才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寻求民族复兴的大免全书约60余万字,分为50卷,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之中,以帝王之号为目,共船目,目下又分作一个个专题;另在“卷末”附有“叙论”四篇。该书文采飞扬,议论纵横,新见选出,论点精到,堪称传统史论中最系统、最精彩的杰作,同时也全面地反映了王夫之进步的历史现和政治思想倾向。“推本得失之原,立一成之型”《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卓越思想家王夫之有关古史评论的代表作之一。

15、(注)苏秦、张仪以合纵、连横的政治权术游说各国,爬到富贵的高位,魏国人公孙衍也以能说会道著称。有人问,他们算得上是大丈夫吗?孟轲说,富贵不能淫荡,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算得上是大丈夫。

16、十点超级上新价,只要199元!直接省下近四百元!!出版社直发,100%正品。

17、然而,《资治通鉴》却把苏武这种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和忠诚,全部都归结于苏武对皇帝刘彻个人的感恩戴德、知恩图报。当友人到北海(即今天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来看望并劝他归降匈奴时,《资治通鉴》上是这样“代”苏武作答的:

18、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如下:

19、但是,纵观三位“顾命大臣”的结局可以看出:阴差阳错远离权力的,却得以保全;而大权在握、位极人臣的,全都惨淡结局。正是对权力的无尽占有欲,使得上官家族和霍氏家族最后全都走上了不归路。

20、周王室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部族,周王室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帝喾。帝喾,是司马光老先生所说的五帝之中的第三帝,他是黄帝的曾孙。其实我们华夏族的人都能追溯到黄帝、炎帝这里的,所以我们又自称是炎黄子孙,无缘无故地给别人当孙子,这不是我们民族的习惯啊。

1、《资治通鉴》,其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主编司马光原欲定名为《通志》,神宗即位后,把《通志》改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2、点校本以清朝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是史学界通行的整理定本。

3、早年,仁杰担任魏州刺史,因为他施政仁爱宽厚,当地百姓就为他建了生祠。后来他的儿子景晖担任魏州司功参军,贪婪残暴,成了百姓的祸害,于是老百姓就毁坏了他(仁杰)的塑像。

4、不到一张车票钱,就可收获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争读不止的经典之作,这笔投入太值了~

5、玄龄等人拜了拜说:“陛下说的这一番话,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啊。”

6、较之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时代能出现这么多的思想家,如果按人口比例来算,那时的思想家数量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的数量吧,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倡导「仁义」,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无为」,墨子为代表的墨家追求「兼爱非攻」,还有苏秦张仪为代表的巧舌如簧的纵横家、阴谋家、法家等等,让这个纷乱复杂的历史时期变得精彩纷呈、生机盎然。

7、《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8、正是基于类似“忠君思想”等等的、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各种所谓封建正统思想观念的传承、束缚,中国的封建帝制才得以世代兴替、延续,并且曾一度如日中天、常盛不衰,从而令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在所谓的“周期律”中周而复始、反复轮回,深深陷入一代又一代、一朝又一朝“成住坏空”的悲喜剧中颠沛流离、难以自拔。

9、代表作:《资治通鉴》《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10、中国历史为何充满血腥和诡诈?

11、对于佛教、道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儒、佛、道之间的斗争也有叙述。对西汉以来经学的发展,典籍的校理,石经的刻立,九经的雕印及流传,都有较系统的陈述。著名的文人学士及其作品也有记载。

12、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

13、上官家族覆亡后,霍光大权独揽,只手擎天,整个家族的荣华富贵一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炙手可热、如日中天。连偏僻的民间人士都已看出霍光家族极其狂妄、盛极而衰的端倪和趋势。

14、《资治通鉴》也注意关于经济的记载,因田赋和赋税是封建经济的首要问题。因此,它对于商鞅变法,文景之治,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等都有记载。

15、原本文帝很信任太子,太子也已经开始参与日常政务的处理。但是太子为人直率,文帝崇尚节俭,独孤皇后则痛恨男人有内宠,正好杨勇喜爱奢华,又冷淡太子妃,专宠云昭训,于是太子渐渐失去了父母的宠爱。

16、一向尊奉“正统思想”的东汉史学家班固对刘彻的评价很高:“刘彻即位之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征召四海人才,共同建功立业。设立大学,主持郊祭,改变正朔,制定历法,重谱音律,创造圣乐,泰山封禅,礼敬神灵,注重文学,光彩四射……象刘彻这样的雄才大略……纵是《诗经》、《书经》上所称的圣王,也不能超过。”

17、第七册:宫廷斗争

18、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场,在分裂时代,如三国,魏有纪,蜀、吴无”纪“;南北朝时代,南朝有”纪,北朝无“纪”;五代有“纪”,二十国无“纪”。又如《通鉴》载魏明帝太和五年:“(诸葛)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

19、全套12册,零删减全量内容+权威全译的《白话资治通鉴》读本,原价589元。限时只要199元!直接省下近四百元!

20、你既然是储君,就应当以俭约为先,这样才能继承宗庙。我以前的衣服,都各留了一件,不时地拿出来看看,以警戒自己。我怕你因为如今做了皇太子而忘记了以往的事,所以把我以前所带的一枚刀,还有一盒酱菜给你,酱菜是你昔日做上士时经常食用的。如果你还记得以前的事,就应该了解我的心意。”

1、第229卷唐德宗建中四年

2、《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3、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4、中华经典白文普及本(全4册)

5、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相关文章

  • 赠刘景文翻译古诗的意思

    一、赠刘景文翻译 1、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

    2023-10-17
    59
  • 童区寄传原文及翻译12

    一、童区寄传 1、童区寄传的普通话汉语拼音是: 2、(1)这,此。如:所事(此事); 3、呜呼柳侯,命途多蹇,沉沉浮浮,何须冠冕? 4、写楷书时尽量少用“飞白”笔法,但到行草书中不可以…

    2023-10-16
    59
  • 唐太宗吞蝗原文及翻译

    一、唐太宗吞蝗 1、你好,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盛唐开国之君唐太宗李世民仅仅活了50岁,享国23年,介绍李世民的文章比较通用的说法是因患痢疾而死,不过也有史家经考证,认为李…

    2023-10-16
    59
  • 小池古诗意思及字的解释

    一、小池古诗的意思 1、首:下边是“自”,不要写成“白”。 2、一个小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在初夏的一个微风柔光的日子里构成了这样一…

    2023-10-16
    59
  • 文言文翻译转换器99句精

    一、文言文 1、看来两个AI都学会了倒装句的用法,最终结果2:2平,各有千秋。 2、绝句,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3、因此,学习文…

    2023-10-16
    59
  • 桃花源记的翻译简短64句

    一、桃花源记的翻译 1、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 2、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

    2023-10-16
    59
  • 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古诗

    一、虽有嘉肴翻译 1、D.语段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语段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2023-10-16
    59
  • 薛谭学讴翻译成现代文

    一、薛谭学讴翻译 1、⑤“补”,就是增补。句式一般为省略句,即需要补充句中未明确写明的成分。一般句子翻译时,需要注意主语、地点、谓语、宾语等是否补充出来。 2、②郊衢:…

    2023-10-16
    59
  • 分析沙扬娜拉的诗歌情感

    一、沙扬娜拉赏析 1、为帮助大家提高人文素养,开拓眼界,博雅君开设(慈航普读诗意人生)专栏,邀请于慈江老师每周鉴赏和点评一首诗歌——在倾情朗读名篇佳作的同时,解析写作特…

    2023-10-16
    59
  • 强项令翻译100字92句精选

    一、强项令翻译 1、中华上下五千年137扪虱谈天下 2、听书《中华上下五千年》1李渊建立唐朝 3、中华上下五千年104宦官迫害党人 4、(5分)“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如何理解? 5、听…

    2023-10-16
    59

返回顶部